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图瓦文化面临失传危险
  • 乌什历时半载征集民间文物300多件
  • 新疆楼兰墓群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钩沉】迪化和田街洋火公司散记
  • 【历史钩沉】清末民初的新疆华俄道胜银行
  • 【历史钩沉】乌鲁木齐第一所民汉中学
  • 【历史钩沉】四十九年前我在和田的日子
  • 伊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
  • 巴州在库尔勒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节目展
  • 乌鲁木齐市举行文物保护活动
  • 最新热门    
     
    【新闻纪事】新和县最后的手工纺织匠牙生·尤鲁斯

    没有睡觉,生怕一眨眼,洪水就会将他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宝贝”卷走。他说,50年以前,村里有很多人织布,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上世纪50年代,他每天都要织18米的布三卷,每卷在市场上卖3元。现在每天还是织这么多,但不同的是每卷可以卖20元了。新和镇党委书记杨飞说,牙生·尤鲁斯织的布又细又密,每天都有从全疆各地来的客人到牙生·尤鲁斯家买大布和腰带。工作之余,牙生·尤鲁斯会坐在院中枣树下,开着那扇风蚀的门,静静地看着这台陪伴了他一生,踏板和梭子已磨得发亮的旧机器,回味过去的往事。牙生·尤鲁斯从小学纺织,15岁就能纺一手好线、好纱。牙生·尤鲁斯用这门手艺维持着一个大家庭的生活。但那个年代,能买得起布的人并不多,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织布是个细致活,工序复杂。先要把棉花用纺纱车纺成棉线,然后再根据想要的花色,浆洗、晾晒纱线,最后棉线才能在有节律的“哐当”声中不断交织增长,最终成为一匹布。

        曾经有段时间,牙生·尤鲁斯的6个子女经常围着他想学习这门手艺。6个孩子手拿梭子,坐在织布机前,笨手笨脚地操作,手和脚经常不听使唤。梭子就像一个精灵,不会规规矩矩按你想象的路线准确到位,用力小了,它就在布中央等待你的发落;用力大了,它“嗖”的一下便落到你的脚下,让你无可奈何。每到这时,孩子们就笑作一团,然后作罢。因此,牙生·尤鲁斯那远近闻名的织布手艺到今天仍然后继无人。后来,牙生·尤鲁斯的儿女们纷纷走出村子,在县城找到了工作。但牙生·尤鲁斯仍然割舍不下这台与他相伴了大半辈子的织布机。他和老伴继续织着大布,有时也把一些旧棉纱一小段一小段地接起来,精心上色,在他的巧手下,这些废旧棉纱变成了一块块漂亮的手工织布。

        新和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是有名的棉花产区,境内地势高,土地肥沃,土壤适宜棉花生长,所产棉花因绒长、洁白、保暖性好而闻名四方。棉花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兴旺。牙生·尤鲁斯说,50年前,农户家家都有纺线车、织布机。妇女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纺织技艺,形成了男人耕种印染,女人纺纱织布的习俗。谁家姑娘的线纺得细而匀、谁家女儿的布织得平滑细腻,谁家姑娘就被认为是最乖巧伶俐的,求婚者就会络绎不绝。而且不论谁家姑娘出嫁,都要用自己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的针线活作为嫁妆,男家也以女方会纺纱、织布为荣耀。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织布逐渐没落了。然而,牙生·尤鲁斯却仍然执著于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牙生·尤鲁斯说,同机械织布机相比,手工织布的辛苦可想而知。不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手工编织出的纺织品品质是机器编织无法比拟的。一块由机器编织成的纺织品通常是由三四千条的细线织成的,而手工编织成的纺织品则是由12000条细线织成,这使得手工织品无论色彩、光泽都更加丰富细腻。在许多人都纷纷扔掉手工织布机时,牙生·尤鲁斯家那台破旧的织布机依然是他的心头之宝。他说,只要一看到这架织布机,就能激发他的灵感与-;只要一看到这架织布机,就能想起先辈们的重托,继续传承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技艺。
       稿源:《新疆经济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