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新疆“库车王府”正式向游客开放
  • 吕恩国找到解读新疆岩画钥匙
  • 破解吐鲁番火焰山石圈之谜
  • 和静王爷府将迎来第一次大修
  • 【新闻纪事】赵学仁把奇台历史当成自己的孩子
  • 盛世才时期监狱设置及其分布
  • 林则徐惩办哈密回王
  • 库车库车王府向游客开放
  • 伊犁旅游业盯紧文物古迹
  • 城市的“灵魂”——博物馆
  • 最新热门    
     
    八代子孙珍藏 哈萨克族英雄长约两米的皮袄

    实感到气氛异常厚重!

      小男孩在昏暗的烛光里看书,这是巴合提汗的长子。凑巧的是那天整个乡都停电,精心装修的房间在这烛光里、在这傍晚的余晖里又复归原始的味道,仿佛这样聆听英雄的故事才更有味道。

      追溯三百年前

      1727年,在一个贫苦人家降生了一个胖墩墩的男婴,取名胡安迪克。因为家境贫寒,年仅6岁的胡安迪克肩挎弓箭,骑上坐骑,开始了狩猎济贫的生涯。由于家道贫寒,无奈中,父亲将年幼的胡安迪克送给邻近部落的巴依做牧童。父亲相信贫穷也能造就一个完美的灵魂,只要努力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真正的英雄是集侠胆、仁义、英勇为一身的硬汉子。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年幼的胡安迪克身上已经绽放了光彩。胡安迪克利用放牧的闲暇时间努力学习各种骑技。巴依老爷见状,责令他同时看管自己的马群。年幼的胡安迪克多次单枪匹马和几个盗马贼交战,立下汗马功劳,很受巴依的器重。

      然而有一天,巴依家的一锅肉不翼而飞,巴依的老婆怀疑是高大魁梧的胡安迪克偷吃了那锅肉。巴依为了证实此事,设下一个巧妙的法子,让胡安迪克无意中吃完了一匹两岁的小马驹。巴依感到万分惊奇,偷偷隐瞒了此事,将胡安迪克保护了下来。还有一次,当巴依老爷骑马过河时不慎掉入深潭,胡安迪克见状,纵马跃入水中救起了被水冲跑、奄奄一息的巴依,巴依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以爱女相许,且不需要彩礼。这位千金就是后来胡安迪克的小妾,而胡安迪克迎娶的大老婆达拉,则有一段更为传奇的说法:当年,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军队为争水土起了交战,胡安迪克立下了赫赫战功,载入了哈萨克族英雄史册,被群众推举为毕官,并赏赐了这件皮袄,由三十多位妇女不分昼夜,一针一线绣制而成。皮袄的背后绣有太阳,象征着和平,有了太阳就有了和平、希望,就没有战争,并祈祷英雄在任何时候都吉日当头。也因此获取了蒙古族首领爱女达拉的芳心,并生有11个儿子。

      这样的盖世英雄一生清贫廉洁,没有积过牛羊,只有少量的骆驼和马匹,靠每天的骑马狩猎度日。

      一次,一位熟知胡安迪克英雄事迹的蒙古族英雄阿克泰,想和胡安迪克较量。这位英雄生性俏皮、聪明,决定和胡安迪克斗智。那是一个冬天,阿克泰偷偷潜入牧民克依克拜的马圈里。阿克泰将马的内脏掏空,自己却钻到马肚子里。等没人的时候竟一点一点滚出了克依克拜的家。人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会只有来的脚印,没有出去的脚印呢?”如此蹊跷的事,乡民们便请来了英雄胡安迪克,英雄循着蛛丝马迹最终找到了阿克泰的栖身之所,一场殊死决斗难免了。两人势均力敌,不分上下,胡安迪克喘着粗气说:“我以为我是最勇猛的。没想到还有像你这么厉害的。”经过长时间的较量,胡安迪克最终俘获了英雄阿克泰。

      蒙古族极看重头上的桂冠,头可断,但桂冠不可丢。胡安迪克揪着阿克泰头上的桂冠,厉声喝道:“看我砍下你头上的桂冠”。然而英雄毫不畏惧地恳求道:“你可以杀了我,但请你不要动我头上的桂冠。”胡安迪克被阿克泰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震住了,当即和他结为好兄弟:“走,去我家,我给你宰一头牛,庆祝我结识了你这位好朋友。”两人高兴地来到胡安迪克家的牛圈里,胡安迪克顿时有点尴尬了。这位哈萨克族的大英雄家竟然连一头可宰杀的牛都没有。这位声名显赫的哈萨克族盖世英雄一生不为物欲所迷惑,一生从未积过牛羊和财富。胡安迪克只能向哥哥“救济”。可哥哥极为吝啬,恼羞成怒的胡安迪克强行从哥哥的牛圈里牵了一头牛带走了。阿克泰看到这一切,敬佩和感动之情难以言表,回家后,立即赶了一群牲畜送给他的这位英雄兄弟。

      就这样,在茫茫草原上,哈萨克族英雄胡安迪克驰骋了一生,到了晚年仍然酷爱骑马狩猎。直到有一次,年迈的胡安迪克狩猎未归,次日,儿子终于在一块岩石旁找到了酣睡的英雄胡安迪克。儿子责怪道:“我可不希望被指责为不孝子孙,让自己年过八旬的父亲在外冻死!”看到儿子气愤的表情,胡安迪克从此放弃了骑马狩猎,享年89岁而终。

      八代子孙收藏皮袄的艰辛史   

      岁月的车轮碾过了悠悠300年,无数个残骸灰飞烟灭,而这件英雄的皮袄无论从款式到绣花纹理、色泽都保存得异常完整,不得不认为是一个奇迹,然而,保存到第八代,却经历了鲜为人知的辛酸历程。巴合提汗·萨尼亚孜看着照片上的全家福,眼神中难掩一种伤感的眷恋,他在怀念已故的父母,怀念他们慈爱的笑容——父亲身披这件祖辈的长袄,自豪之情随灿烂的笑容一起绽放……随着巴合提汗的视线,我们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上,那上面都是一张张幸福的笑容,那是一段段镏金的岁月……

      巴合提汗祖辈上都是腰缠万贯的巴依,母亲也是巴依的女儿,在那艳阳高照的秋分时节,牛肥马壮,这是牧民最喜爱的时节,丰收的季节。

      哈萨克族有一个相传了几个世纪的说法——“哈萨克族的婚前准备比婚礼当天还喜庆”。从冬闲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去提亲到秋分时节完婚,亲家双方要见上若干次商讨一系列的婚前事务,每次会晤都会牵扯厚重的彩礼。之后,父母会精心挑选某一天,用最奢华的阵容来嫁娶自己的子女。而这种阵容的强弱,往往也象征着家庭的贫富,门第的高低。对喜欢攀比的巴依们,这是显示自己财富的最佳方式,是往脸上贴金的最佳渠道。巴合提汗的母亲也是在这样热烈隆重的气氛中,带着自己的金马鞍、金银手镯……嫁到英雄的家族,第七代长房中。

      在传统的哈萨克族牧民家庭里,男人主要在外放养牲畜,女的操持家中事务,通常在家中打羊毛或照顾小孩,收藏和管理家中的财产。

      长房象征着一个家族的香火,是父母的房子。按照传统,家中的孩子结婚后,从父母那里分得部分牲畜和财产,另立门户,从父母身边搬出去。小儿子则留在家中照看年迈的父母,看管牲畜和家业。小儿子结婚后,和媳妇一起留在父母身边,住在父母家中,一起肩负赡养父母的义务。其他子女,逢年过节,尤其是在冬宰时(哈萨克族牧民主要是以肉食为主,尤其是冬天,吃大量的牛羊马肉,喝肉汤,这样,冬天在外放牧时,就不怕凛冽的寒冬了。因此,在入冬时,各家各户都要宰杀牲畜备冬),将牲畜的头留给父母和长辈,这是尊重老人的哈萨克族历来的风俗。父母若能来,便摆上丰盛的宴席、献上羊头款待老人,若父母年迈,来不了,就要将煮好的羊头及羊腿等肉送到长房中孝敬父母。

      父母逝世后,家中的牲畜、财产都留给小儿子,他们夫妇就成了长房的新主人。父母的遗物及家传的宝贝也都留在长房中,由他们保管。这样,祖辈的遗物都在长房中,世世代代地保存下来。

      长房就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受到所有家族成员的尊重,整个部落、远亲近邻的爱戴,逢年过节,远亲近邻都要到长房中拜年,会念经文的,务必要虔诚的念经祈祷。每年的古尔邦节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传统佳节。这一天,长房的主人,还会专门宰一只羊,宴请德高望重的阿訇和所有的亲戚,一起缅怀列祖列宗,祈求列祖列宗保佑:保佑所有亲戚和后代子孙身体健康、财产兴旺、幸福安康……

      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房的新主人也备受远亲近邻的爱戴。

      说到长房中的儿媳,她们很清楚自己肩负的对家族的责任!由男主外女主内家中的传统习俗,长房主要财产,父母的遗物,世世代代留传下来的宝贝也都由嫁入长房的儿媳妇看管和保存。

      长房中的儿媳妇深知自己的荣誉和责任,她们尊重传统风俗、为巩固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而任劳任怨、不惜一切。哈萨克族有句话:“长房的儿媳妇没有不称职的!”

      就是这样,长房中的忠贞、贤惠的儿媳妇,世世代代肩负着家族的使命,谨尊公公婆婆的教诲,不辜负祖宗的荣誉和期望,同时也维护着女性在家族中地位和尊严。即使在最艰难的时代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角色和使命。好儿媳是哈萨克族人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口碑。世世代代,涌现出了无数这样可敬的儿媳妇。我们这次采访的胡安迪克英雄第八代子孙巴合提汗·萨尼亚孜,他已故的母亲阿尼克依·玛力克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文革十年浩劫中,长房中的好儿媳——阿尼克依·玛力克用生命保护着家族的遗物——胡安迪克英雄的皮袄。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公认:“在家族的所有人当中,儿媳阿尼克依·玛力克是受迫害最深的人!”

      1966年,愚昧、专制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黑压压的乌云铺天盖地在中华大地上笼罩,让人窒息和绝望。疯狂的红卫兵将矛头指向了文人、富农、地主、牧主、财主……萨尼亚孜·萨俄都拉(英雄的第七代子孙,巴合提汗·萨尼亚孜的父亲)一家也戴上了牧主“巴依”的高帽子,成了文革十年浩劫中的牺牲品。红卫兵的嗅觉无处不在,他们终于听说了萨尼亚孜一家的祖上宝贝——300年前英雄胡安迪克的皮袄。红卫兵们一次一次围攻他们家,要他们交出皮袄。

      巴合提汗的母亲绞尽脑汁藏这件家传的珍宝,柴火堆里、装牛粪的麻袋里、只要是她认为能掩人耳目的地方,她都胆战心惊地试过。

      红卫兵三番五次偷袭萨尼亚孜一家,把家里翻得一片狼藉。扑空后的红卫兵们恼羞成怒,对着他们大吼大叫。训斥、羞辱、恐吓都无济于事后,兽性大发的红卫兵冲入萨尼亚孜家,拽着父亲的头发一顿暴打,看着血肉模糊的萨尼亚孜,巴合提汗的奶奶哭嚎着央求红卫兵:“拿去、拿去,都给你们拿去!只要你们放了我的孩子,你们要什么我都给!”

      说着,跑到自己的卧室,拿出家里所有的嫁妆和家当:金拐杖、满满一羊肚子的金银首饰……

      红卫兵的手终于停下来了,斜着眼睛瞪着老人:“好吧,明天一早,把这些东西送到银行去!”说完那帮人便扬长而去。一家人跑过去围着萨尼亚孜号啕大哭,母亲抱着摊倒在地上的儿子,老泪纵横,一滴滴滑落到萨尼亚孜血肉模糊的脸上,揪掉的头发粘在血肉上,五官在红肿的脸上扭曲变了形。

      “造了什么孽啊,胡大!”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在狼藉的庭院里久久地回荡。

      一家人一夜没合眼,天一亮,母亲便抱着那些金银首饰,边走边赎罪般祈祷着来到银行。为了证明他们家已经交清家产,从此不用再受红卫兵的折磨,萨尼亚孜的母亲恳求他们开个证明给她。可他们冷笑着呵斥道:“你有什么资格?现在是消灭你们巴依的时候了,造反派哪来的收条?”

      从那之后,父亲被红卫兵打肿的前额,直到父亲临终时,都像婴儿的头盖骨一样,摸起来竟然是软绵绵的。而红卫兵还是这家的“常客”,不依不饶地继续折磨他们一家让他们交出皮袄。

      这家男人的硬骨头已经让红卫兵无计可施了,他们又将魔爪伸向这家的儿媳妇——英雄胡安迪克第七代长房中的儿媳妇,巴合提汗的母亲阿尼克依·玛力克。他们又满怀幻想地认为,女性是这场批斗的薄弱环节,凶神恶煞地对阿尼克依恐吓道:“你是巴依的女儿,又嫁给了巴依,识相的话乖乖交出皮袄,可免受皮肉之苦!”

      阿尼克依面不改色心不跳,对着红卫兵冷冷地说:“要打要抢随便你们,我不知道什么皮袄!”

      阿尼克依经常教导孩子们:“就算是丢了所有的这些,也不能丢英雄的皮袄,这是我们的尊严,是列祖列宗英雄的遗物,部落的灵魂,用生命去保护它是我们每代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的骄傲,一定得存好。”

      她的这副傲骨让红卫兵恼羞成怒,丧心病狂地拽着她的头发,巡街批斗,拉到河中。几个壮实的恶棍竟然使出满身的劲儿,一次次将阿尼克依的脸按到水里,将她踢倒在水中淹她。可怜的阿尼克依,当时身怀六甲,正是怀着巴合提汗·萨尼亚孜——长房的第八代传人!阿尼克依凛然面对着这群丧失了人格和理智的红卫兵,丝毫没有动摇。作为母亲,她担心过还没出生的孩子。但她更明白长房里的宝贝和自己的使命。丢了家族英雄的遗物,哪有脸面面对还未出生的孩子?哪还能再苟活于世。她要让还未出生的婴孩明白什么是打不垮的责任感,磨不灭的毅力,摧不毁的信仰。

      这件皮袄历经300年,仍旧保存如此完好,几代长房儿媳妇们功不可灭,正是她们细心照料的结果。每隔十天半个月,她们会将皮袄偷偷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防腐烂,即使是在十年浩劫中,阿尼克依仍然战战兢兢地这样精心护理着它,她怕的是红卫兵突然闯进来抢走祖宗的宝贝。

      这样的批斗日复一日,从未停息,萨尼亚孜一家,就像所有受文化大革命摧残着的人们一样,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动静都异常警惕。茶不思饭不香,没有睡过一天的安稳觉。

      同母亲一起历经磨难的孩子终于在这苦难的岁月中降生了。对这对虚弱的母子,在这最需要精心照料的时刻,那帮红卫兵又没收了萨尼亚孜一家所有家产和房子,并抢走了他们的所有口粮。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了,这家人几乎绝望了,如果不是看到怀中孩子那无辜的眼神——这孩子还没有对世界、对这残忍和不公的年代有任何的想法,他只需要吃两口母亲的乳汁,酣然入睡在母亲温暖的怀中。作为母亲她只要还能活一天,就能做到这点,为了孩子,母亲流着眼泪住进了马圈里。

      没有粮食,母子俩严重营养不足。而红卫兵在断了他们的所有后路后,幸灾乐祸地幻想着萨尼亚孜一家很快就会撑不住,幻想着他们一天天地走向崩溃的边缘,为了孩子,也会将那件皮袄交出来。

      可是,夫妻俩很清楚,巴合提汗是长房的接班人,祖宗的使命是没有年龄界限、性别区分的,从婴孩到垂死的老人,都得用同样珍贵的生命去捍卫,如果没有这副傲骨,不配做英雄的后代。

      为了能继续活下去,继续顽强斗争下去,父亲顾不上屈辱,拿着布袋沿街乞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小心翼翼过着每一天,从前和睦相处的邻居和亲朋好友在萨尼亚孜一家最危难的时候,竟像躲避瘟疫一样,远远看到这家人的身影,便躲躲闪闪地逃回家,掩好门窗,贼溜溜地从门缝里观望。人烟兴旺富饶的乡土,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竟像地狱般没有了生气和希望,七尺男儿难掩滚滚的热泪,无助地离开让他伤心绝望的乡村,一直走到40公里以外的地方乞讨,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会像逃避瘟疫一样拒他于千里之外,萨尼亚孜一颗颗一粒粒地攒着苞米,带回来给几乎虚脱的母子吃,艰难地维系着生命。

      萨尼亚孜一家为家族荣誉而战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团结一致的阵容,足让红卫兵搔头挠耳,不知如何是好了。终于又从分解家族,削弱战斗力着手,给父亲判了5年徒刑,拉到福海劳改,而将火力集中到这家的儿媳身上,没日没夜地轮番进攻她们,最终还是没能撬开她们刚烈的喉舌。

      而巴合提汗的母亲阿尼克依·玛力克也终于被红卫兵们折磨成了神经质。

      乌烟瘴气的10年文革终于在换取无数人的血泪后,结束了!

      而巴合提汗的母亲阿尼克依·玛力克却将记忆永远地停留在了那段黑暗的岁月中。在她的眼神中总是透着无止境的恐惧,哆哆嗦嗦地躲在黑暗的房间里。阿尼克依不让挂墙毯、不让贴壁画,墙上总是光秃秃的,也不让摆放任何东西,不让挂色彩鲜艳的新窗帘……看到谁佩戴金银首饰,便会瞪着惊恐的眼睛说:“赶紧收起来,快,他们会抢走的,会折磨你们的。”说着浑身都会发抖,蜷缩一团。看到发亮的东西,她就会立即拾起来装进麻袋里……

      母亲的世界永远罩在了灰暗的色彩中,那血腥的场面不停地在母亲的脑海中浮现。她在逃避一切美好的事物,她对世界的憧憬已随着文化大革命一起埋葬,直到临终前,都没有享受到新生活的精彩。

      文革的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但巴合提汗却没有一天清静过。

      “巴合提汗家有件300年前的宝贝”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无论他逃到哪里,各种各样的人——外国的、中国的——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曾以各种诱惑来交换他家的这件皮袄。

      记不清是几年前了,一天某县的维吾尔族青年带着一位土耳其人找上门来,愿出两三万元的高价来收购这件皮袄,被巴合提汗严词拒绝了:“祖辈世世代代传下来的遗物,在文革最艰难的时候,毒刑拷打都没有交出来,怎么可能到我手上就卖掉呢!不好意思,绝对不可能,我不会考虑的……”

      后来还有一次,巴合提汗到县上的叔叔家里做客,从乌鲁木齐慕名而来的商人,来到杜来提乡巴合提汗家。得知巴合提汗到县上去了,竟然像狗仔队一样找到了巴合提汗县上的叔叔家,好说歹说,软磨硬缠地请求他,说他们在乌鲁木齐开了家服装厂,急需一些好的衣服图案,且听说这件皮袄的颜色、图案在300年中都完好无损的保存了下来,非常感佩,想买过去研究。“钱不是问题!”当即开口2.5万元。巴合提汗一听打趣地说:“既然钱不是问题,那还出那么少啊,真有诚意买,5万吧!”商人一听,不是被价钱吓倒,对还有商讨的余地而感到万分欣喜,笑容可掬,眼冒星光地说:“能不能再少点?”“不行!”最后商人为难地露出犹豫的表情。巴合提汗不忍心继续斗下去,噗嗤一笑婉言谢绝了。

      布尔津县境内的喀纳斯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这些游客到布尔津县后也有人听说珍藏了300年的英雄胡安迪克的皮袄。一次,北京的一位游客也愿出高价购买这件皮袄,自然也是未能如愿。

      巴合提汗明白这象征着祖辈的尊严,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他“固执、倔强”地信奉祖辈的遗训,直到布尔津县文物馆领导向他讲这件文物已经载入史册,属于国家级文物,巴合提汗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克服无尽的不舍和眷恋,终将这件祖辈珍藏300年的宝贝,完好地交给了布尔津县文物馆保存。

      你若哪天有机会去趟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一定要去看看这件英雄的皮袄,如果你留意,还会发现在观望的人堆里有一张特殊的面孔,无比诚挚地观赏着这件皮袄,眼含热泪。这就是布尔津县第一中学化学教师叶森泰·萨俄都拉——胡安迪克英雄的第七代子孙。
       稿源:《新疆经济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