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渭干河岸柘厥关
  • 乌鲁木齐在历史上的两种说法
  • 乌鲁木齐最早的民间武术馆--八卦殿
  • 新疆民间土茶叶的由来
  • 杨柳青---汉人街(下)
  • 杨柳青---汉人街(中)
  • 杨柳青---汉人街(上)
  • 鄯善颅骨钻孔之谜(下)
  • 阿拉尔市挖掘出2000年前古墓葬群
  • 乌鲁木齐古城系列之 寻觅唐城遗迹
  • 最新热门    
     
    洋海古墓探秘

    ;   距今3000多年的洋海古墓,经历了漫长的尘封岁月,躲过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劫难。上世纪80年代,盗墓分子纷纷盯上了面积大而分散、埋藏文物丰富而且远离村庄的洋海古墓。尤其是1987年最为严重,仅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收缴、采集的文物就多达240余件。2003年春天,洋海古墓再次遭到盗掘。于是,抢救性发掘洋海古墓,同时,对古墓遗址进行有效保护的活动,在这一年的3月全面拉开了。

        当年3月2日,考古队进驻洋海古墓遗址。原本相对平整的墓地表面,散布着众多深浅不一的盗坑。盗墓者取走了自认为值钱的文物,将大量的包含着古人类生产生活信息的出土物丢弃、破坏了。许多包含着能够解读古人类生存信息的尸骨,由于风吹日晒已经面目全非。

        陌生的世界   

        发掘清理头一座墓地,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墓葬形制是竖穴二层台墓。这就意味着洋海古墓群的年代远远超过了事先的预计。吐鲁番地区的史前史,因之从铁器时代上溯到了青铜时代。

        随着发掘清理现场的扩大,一个让人更加震惊的现实摆在了考古工作人员的面前:洋海古墓群的规模之大,堪称罕见;从1号墓地到3号墓地,其使用时间跨度竟然达到1000年上下。

        大量的在吐鲁番从没有发掘过的彩绘陶器、青铜器、铁器、骨器、石器、木器、编织物等出土物展现在考古工作者面前。有一段时间,考古队陷入茫然之中。作为领队的吕恩国意识到,洋海古墓遗址已经不是人们可以想象的墓地了。洋海古墓展现在考古队面前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彩陶在以吐鲁番为中心的苏贝稀史前文化圈内早有发现。但是,洋海古墓群出土的彩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精美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发现。其中,立耳杯、彩陶圈足盘、圈足罐以及带流杯等彩陶,既有中原彩陶的影子,又有独特的地域色彩。

        考古人士为何如此重视彩陶的发现呢?

        相关研究认为,彩陶艺术从一个侧面如实地记录了史前人类的情感、思想和观念。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史前时期,一件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粗糙的彩陶,往往是非常珍贵的东西。这也正是出土的史前陶器常常有铆补痕迹的原因。同时,洋海古墓大量文物的出土,为众多收缴的类似文物找到了归属。这将对深入研究吐鲁番乃至新疆及中亚史前人类文明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萨满再世   

        当保存完好的1号墓地21号墓穴打开后,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墓中身着奇装异服的干尸,让在场的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脑子里突然跳出了“萨满”两个字。

        干尸保存完好。死者头戴羊皮帽;额头系彩色毛绦带,绦带上缀有三两个一组的海贝;左右耳上戴同样大小的铜、金耳环;颈下戴绿松石项链;内穿翻领彩色毛大衣;脚穿皮鞋,鞋帮上捆绑毛绦带,毛绦带上缀的5个铜管各连接一个小铜铃;左腕戴红色皮套袖,上缀一排铜扣。死者右手握着缠了铜片的木杖,左手握木柄青铜战斧,手臂处置一木钵。

        除了信萨满教的,还会有谁这样入土?

        紧接着,在1号墓地90号墓穴发现了大麻、箜篌和保存完好的一具类似于21号墓穴的干尸,加之其它墓葬带有明显原始宗教信仰神偶色彩的珍贵文物的相继出土,完全印证了人们的第一印象——萨满。而21号墓穴那具罕见的、服饰完整的萨满干尸的出土,在世界考古界也引起了巨大反响。

        萨满干尸的出土,还为新疆其他地方一些零星出土物和收缴文物找到了答案。其中,与萨满干尸小腿上缀铜铃相似的铜铃,在许多地方都出现过,但此前谁也不知道它的用处,现在情况则再明朗不过了。铜铃在多处被发现,恰好印证了中亚史前时期萨满教的盛行理论。

        谁凿开了古人的头骨   

        发掘进行到第三天中午,考古队员们坐在墓葬边的土堆上休息。刚出土的一个头骨内部隐隐约约透出的光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拿起头骨,才发现光滑的头骨上竟然有一个圆形的孔洞。阳光恰好通过孔洞照进了头骨内部。从创面上看,孔洞显然是在墓主人下葬时就留下的。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有谁专门凿开了头骨?

        随着收集的骷髅越来越多,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出现了:头骨人工穿孔和大面积的创伤,并不是个例。其中,穿孔最多的一个头骨,居然多达6个。穿孔形状有方形,也有圆形,孔径一般在1厘米左右。这些孔眼一般没有固定位置,在头骨上或集中或分散。仔细观察,有的孔壁上留有尖锐的刃器雕凿的痕迹。

        是谁在这些人头骨上凿的孔洞呢?它们是生前被凿开的,还是死后所为?这些孔洞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据介绍,头骨穿孔现象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发现。目前,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是为了保存尸体,有的认为可能是为了治疗某种顽固的头疾,有的则认为是为了取下一块头骨片,可以辟邪。

        洋海古墓发掘完成不久,吕恩国教授的一位朋友因头内淤血,做了开颅手术。手术创口大小基本与出土头骨上的人工开孔相仿。据此,吕恩国教授推断洋海古墓以及新疆其他地方考古发现的头骨人为穿孔,应当是出于医疗的目的,大部分是活体穿孔。古代医巫不分,这种治疗有很大的巫术成分。同时,这种推断也很好地解释了有的头骨人工穿孔有骨组织愈合以及新骨萌生的原因。

        哪里来的欧罗巴人   

        考古发掘发现,史前时期的洋海居民男子披发、女子梳辫。女性的粗辫子中夹有毛线。

        男女服饰不同。男子头戴护耳毡帽,上身穿白色毛假纱内衣,或穿圆领毛织衫,内衣袖口和领部有的加缝红色毛绦带。外套为左衽大翻领绵羊毛皮短大衣,或穿开襟绵羊皮大衣,上衣无扣,用皮带系紧(有的男性上身穿皮短大衣,无内衣),下身内穿斜纹本色粗毛布短裤,或穿斜纹粗厚毛织裤,大宽裆。脚上多穿外皮内毡的长筒靴,靴筒一般高至大腿。

        女性头戴高尖顶毡帽,有的高尖部分达五六十厘米。上身穿白色假纱内衣,有的上身内穿圆领红边假纱长衫。下穿粗毛布拖地筒裙,筒裙毛布为彩色。足穿野羊皮翻毛短筒皮鞋。外套为一件羊皮大衣。

        但是,情况并不仅仅只是这些,洋海古墓出土的尸骨还隐藏着一个更重大的秘密。

        第一座墓地的尸骨被清理出来后,保存完好的头骨上、颧骨以及眉骨等处有某些细微的不同。这引起了吕恩国教授的注意。随后,他又仔细观察了尸骨,很快断定这是一具35岁左右的男尸。但是,他总觉得尸骨上还存在其它重要信息,明显有别于蒙古人种。洋海古墓埋葬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彩绘缸形器的出土,让吕恩国教授联想到近年来新疆出土的许多大口、宽腹缸形器。由于发掘现场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吕恩国教授只能将自己的疑惑留在心里。洋海古墓发掘工作结束后,随之进入室内材料整理研究阶段。洋海古墓人种的鉴定工作也相应地开始了。经中科院考古所权威人士韩康信研究确定,洋海古墓的主人是古欧罗巴人。

        古欧罗巴人是怎样在3000多年前来到洋海的?最终,这些金发碧眼的古欧罗巴人又到哪里去了呢?

        结束语   

        考古文化是为了补史、正史。

        洋海墓地出土的绘画木桶,其画作风格与遍布北疆地区的岩画如出一辙。绘画木桶的出土,对遍布北疆及中亚地区的岩画断代将发挥作用。最早的葡萄藤标本则为我们提供了史前时期葡萄种植的信息。洋海古墓还出土了三件箜篌,其中有一件箜篌很可能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古老的乐器。大量随葬马骨、山羊、绵羊、牛以及马具、弓箭、家畜、皮毛制作的衣物,可见,畜牧业在当时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墓地出土的木头、芦苇、芨芨草、骆驼刺以及大量编织物得以保存,说明吐鲁番3000年前的气候与现在基本相同。

        史前古人青睐洋海这片荒凉的台地,是游牧生活的必然结果。从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方面来说,洋海墓地只能是游牧生活的冬季栖息地。专家推断,洋海古墓出土物保存较好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墓葬基本上都是在冬季进行的。以当时洋海游牧社会的条件,寒冷的冬季,他们不可能凿开含水量较大的绿洲冰冻的土地。最理想、同时又不占用狭小的绿洲土地的墓葬地,就是现在的洋海墓地。

        墓地布局严谨,整齐划一,应是氏族社会特有的形式。从墓葬持续使用的年限以及出土尸骨的年龄可以确定当时生活在洋海的古人人口数量是有限的其平均寿命远远低于现代人。

        洋海墓地出土的文物十分丰富,与周边的文化联系是多方面的,涉及的问题比较多,相关研究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相信,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物资料的整理研究,将会有更多考古发现公之于众,预计洋海考古正式报告在明年8月可以完成。
       稿源:《新疆经济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