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霍城民间投资160万建设王陵博物馆
  • 民国以来和阗玉石经营
  • 迪化人的两种风尚
  • 天山泉的故事
  • 西水陆画是敦煌壁画“后代”
  • 神秘的楼兰
  • 【历史钩沉】基督教在喀什的兴衰
  • 【历史钩沉】新疆民间土茶叶的由来
  • 沧桑百年回王府
  • 新疆拜城挂牌保护古树名木
  • 最新热门    
     
    和田城的历史变迁

    的阿拉勒巴格地方。10世纪以前的一些波斯文著作中,也只有和田国或马秦的称谓,而无和田城之名。《元史》中出现了“斡端城”的记载,例如《元史·世祖纪》云“诏谕斡端等三城官民”。可能元朝的斡端城即今和田城,但无十分可靠的证据,加之元末时和田人因战乱曾避居山中,故暂可将和田城的奠基放在明代。

        自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起,吏部员外郎陈诚等人先后五次出使西域,耳闻目睹了新疆地区的实况。《明史》根据陈诚提供的资料记载了和田的概况,“元末时,其主暗弱,邻国交侵。人民仅可万计,悉避居山谷,生理萧条。永乐中……于阗始获休息。渐行贾诸蕃,复致富庶。桑麻黍禾,宛然中土。”这说明,永乐年间1403—1424,全部逃往山谷间的于阗人,又回到平原地带从事农业和商业活动了。由此分析,和田城至迟也应是永乐年间兴建起来的。假设明代的和田城不在现址,施政于和田城的清朝官员应有迁城的记载,然而清代文献中无此蛛丝马迹。叶尔羌汗国时期相当于明代的中亚史家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在其著《拉失德史》中写道:“和田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城镇之一,但现在只有玉石值得称道了。”

        看来16世纪时的和田城处于衰微的情势中,因当时察合台后裔各自割据,互相火并;另一方面瓦剌蒙古人也时常入侵。晚于《拉失德史》的沙·马合谋·朱拉斯所著无名史书有人称《编年史》记载蒙古人曾进攻和田,和田的统治者“马合谋·忙苏尔伯克带兵出城堡,双方激战。”此事大约发生在17世纪40年代初。这是明代和田城存在的史证。

        准噶尔封建贵族割据政权统治新疆时,南疆战乱较少,和田城有了一定规模。长期客居于和田的莎车诗人翟利力完稿于1721年的长诗《旅行记》中这样描写和田城:

        有垛的城垣雄伟高大,

        显示出文明古国的庄严;

        我们一起迈步走入城中,

        这装点了的城市宽敞而又美观。

        清朝统一新疆后,和田城仍保持着这种规模。清人徐松在《西域水道记》中说:额里齐城“高丈九尺,周三里三分,门四,……”额里齐城就是和田城,当时的城址在现今和田城的东部。和田市区中心古鲁巴格十字街以东的闹市区(旧称回城),有4个城门的名称至今变为地名仍为人们所沿用。这4个地名是:苏·旦日瓦孜水门,在东,因近河傍水而得名;克孜克·旦日瓦孜热门,在西,因地近热闹的市场而得名,艾提尕·旦日瓦孜祈年门,在北,因地近年节供教民聚礼的礼拜寺而得名;古见·旦日瓦孜古见门,在南,因地近古见街巷而得名,古见含义不详。这4个城门名,就是明清时期的和田城所遗。

        清代的各类历史文献中,明确记载和田城的地名为“伊里齐”又作“额里齐”、“伊立齐”等。汉文正野史对伊里齐一词的解释均为“回语,居民环城之谓。”本地有些维吾尔人又将此名释为“使者”、“信使”,云古时和田统治者常于此接送各地使节,故名。明代马合谋·朱拉斯所著《编年史》的一个抄本中,对伊里齐的察合台文拼音是“伊里依其”,其义直译是“在人民中间”,这与清人“居民环城之谓”的解释意思相同,可见清人的解释是对的。

        18世纪中叶,清朝平息了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新疆后,在伊里齐城东南隅修筑了一座镇城镇守之城。据《西域水道记》记载:“镇城在其指和田城——引者东南隅,辟东门一,办事、协办各一人治之。隶叶尔羌。驻陕西、甘肃绿旗兵二百二十三人。”镇城旧址在现地区水利处附近,上世纪60年代尚可见残墙,今已无存。

        此后,由于战乱停息,和田城有所发展。据椿园完稿于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的《西域闻见录》记载,和田“与外国多通贸易,衣冠诡谲,形貌奇异之人,往往有之。”可见那时和田城渐趋繁华,来此交易的各国商人不少。

        19世纪中叶,封建领主与中亚浩罕侵略者掀起的战乱波及和田,和田城必然遭到破坏。清光绪三年1877十一月二十九日,清军统领董福祥率部收复和田,后因乾隆年间建于和田城东南的镇城颓废,加之地势不佳,遂于1883年选择距伊里齐城回城西南二里许的“地平水足”之地,动工建成新州城,花费白银2.4万多两。光绪十年1884州官刘式南曾撰《新修和阗州城署记》,勒石立于城下,上世纪50年代尚存,后不知其所在,幸有拓本传世。据碑文云:“城高二丈,广五百丈,树楼编堞,周口以池。”四个城门分别名朝阳、阜城、正阳、承恩,分处四面。城内北有官署、祠堂等设施,东有粮仓,西有驿传。这就是人们习惯上所说的“汉城”。据清人魏源解释:“乾隆初定新疆,于回庄旁筑墙及肩,名曰汉城,仅容官署、兵房、仓库而已。其商民街市均在汉城外。”后人沿用此制,城越筑越大,汉族商贾也入居其内,渐变为商业区域。其实,“汉城”、“回城”是一种不正常的民族关系的产物。和田汉城历来驻兵,过去汉族居民多居于其内与周围。回城则为最热闹的商业区,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区域。和田的汉城巴扎名派先巴扎星期四集市,回城巴扎名先拜巴扎星期六集市,一东一西,分为二市,按期逢集。汉城在上世纪30年代的战乱中曾受到损失,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尚基本完好,70年代后因基建拆毁了部分城墙。

        和田城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仍很陈旧,木板拼凑的店铺歪斜窄小,尘土飞扬的街巷弯曲狭窄。没有现代工业,只有织毯、玉雕、织土绸、造桑皮纸、皮革加工等手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和田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和田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古鲁巴格白髯老人的陈醋铺、穷愁潦倒的红鼻子老板的杂货店、俄罗斯式茶炊中沸水流淌的茶馆……几乎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风姿各异的新式楼房,街道上穿梭来往的车辆,不时明灭的红绿灯,衣着新颖的行人……给和田城涂上了一层现代化的色彩。然而,那分厘必争的交易风,富有召唤力的叫卖声却历久而不衰,向人们显示着昔日的遗风。
       稿源:《新疆经济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