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哈密文化馆拯救张大千真迹
  • 消失的采金船
  • 【历史钩沉】扇子史话
  • 乾隆留在伊犁的三座碑铭
  • 新疆纪念《突厥语大词典》作者诞辰千周年
  • 玄奘之路考察队向罗布泊地区进发
  • 乌拉泊古城遗址陈列馆开馆
  • [历史回忆录]那年冬天雪好大
  • 戴安澜将军后代寻“宝”记
  • 格登碑下的沉思
  • 最新热门    
     
    浴火重生的新疆日报 访新疆日报第一任总编辑富文



        1942年后,善于-投机的盛世才投靠国民党,中国-党人自8月后被迫停止了在新疆日报的活动。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1月意气风发的富文从西安辗转来到新疆,时任晋南日报副总编的富文接受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命令,接手并重建新疆日报。晋南日报停办后,原来的老班底到西安筹办西安日报,西安日报出了第一期,西北局领导就下达命令:“新疆马上就要解放了,那里没有办报的干部,你们去新疆吧!”这样解放区的一批新闻工作者陆续进疆,和富文同行来疆的有家属在内的近40人。

        “当时的新疆日报破破烂烂的。我们本着团结、使用、教育、改造的方针,留用了原有的人员,但是这些人对新生政权还存有戒心。他们显得忐忑不安,十分注意观察接管人员对待他们的态度。”富文回忆说。1949年12月王震到报社看望大家,针对这种情况,王震风趣而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没有什么‘闻香队’(反动派污蔑说,每当吃晚饭时,-党就派人挨家挨户地闻,看谁家吃了好东西),现在你们有人自己来报告,真是胡闹。我们-党人就是要让所有人吃上饭,吃好饭。反动派说我们要给人洗脑,我们就是要给你们洗脑,洗去你们的反动思想,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新生的新疆日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邓力群兼任社长,郁文任副社长,28岁的富文任总编辑。12月6日,人民的新疆日报正式发刊,新疆日报一版刊登代发刊词《为建设人民的新新疆而奋斗》。在成立大会上,王震强调说:“这个报纸应该是人民的喉舌,让人民说话,让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及帝国主义的喉舌永远休息。报纸应该成为健康人民身心的精神食粮,伤害人民、-人民的食粮我们坚决不登。”富文认为王震对新疆日报的要求就是人民新疆日报的办报宗旨,到现在仍有现实意义。

        “当时我们的记者非常少,很难兼顾到新疆广袤的地区。当时的方针叫全党办报。邓力群同志经常在召开地委书记、县委书记会议时,把他们召集起来,要求他们为新疆日报发展通讯员。当时的地委、县委宣传部长就是当然的特约通讯员。他们负责找新闻线索,不但自己写稿还组织通讯员写稿,这也是老区的传统。”富文说。

        解放伊始,正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时候,新疆日报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大生产运动、抗美援朝、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宣传放在了首位。

        “1950年初大生产运动中,王震和其他领导参加了修建乌鲁木齐和平渠的劳动,当时我们习惯地称呼他‘王司令员’。他同指战员一起冒着严寒用爬犁拉石头,争分夺秒地抢修渠道,到了当年春耕时和平渠就可以灌溉了。报道见报后,群众反响强烈,说-党就是和国民党不一样,不但当兵的拉石头连司令员也拉石头,从而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高潮。”

        “五十年代,抗美援朝的报道也是当时的重头戏之一。当时志愿军代表团来新疆,所到地万人空巷,新疆日报作了积极报道。群众响应号召,开展了‘爱国增产捐献’运动”。

        1950年11月29日新疆日报一版报道,和丰县蒙古族大喇嘛尼玛·公庆捐献元宝、沙金支持抗美援朝;1951年6月17日一版报道,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关于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迪化市各族各界举行抗美援朝代表大会,当场捐献省币200万元、银圆4000个;12月16日一版报道迪化市各族各界发挥爱国热情,所捐款项大大超过了全市预定捐献五架飞机、五门大炮的计划。

        “当时我们报道了抗美援朝模范吾古尼沙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吾古尼沙汗是个维吾尔族老太太,她响应号召,捐献了自己拾麦穗、纺线的收入,并把九十年前结婚时母亲送她的银手镯也捐了出来,她还带领同院居民参加生产、组织爱国主义读报小组。1952年秋天,103岁的老人还到南山去拾麦穗,她说‘我有一口气在,就能拾麦穗,我拾一颗麦穗,就增加一分抗美援朝的力量’。

        她的行为大大激励带动了全疆的抗美援朝运动,志愿军战士给她送来了锦旗,亲切地称呼她‘我们的妈妈’”。

        84岁的老总编关切地询问了现在新疆日报的情况,充满感情地说:“现在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我们办报所有工序都是手工作业,记者在外地写了稿子基本是邮寄回报社,条件和时效性同现在没法比。但是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我们这张报纸的党性原则、群众路线,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正确的舆论导向没有变。现在的媒体多了,新疆日报更需要注重办报技巧和时效性,充分利用现在的物质条件,提高宣传效果,办出一张受读者欢迎、喜闻乐见的报纸来,更好地起到导向作用。过去的记者大多是些中学生、小学生,文字功底都不过关,我就记得当时有个记者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交上来的报道中经常有‘两眼哭得泣不成声’之类的病句,现在的记者文化水平是没得说,但是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不能内虚,要打造出一支-强、业务硬、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队伍。”

        抚今追昔,富老不胜感慨。1949年来新疆时,乌鲁木齐气派点的建筑只有大银行和盛世才住过的新大楼,街道都是土路,“无雨三尺土,有雨半街泥”。那时的新疆粮食不能自给,更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富文说:“现在新疆经济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安定,各民族亲密团结,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新疆完全有可能和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展望新疆的未来,前景无限美好!”
       稿源:《新疆日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