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历史钩沉】古老的陶器文化
  • 【历史钩沉】“三山两盆”探矿藏
  • 【历史钩沉】走进新疆的临洮女兵们
  • 【历史钩沉】明代陈诚出使西域
  • 阿拉尔市挖掘出2000年前古墓葬群
  • 乌鲁木齐古城系列之 寻觅唐城遗迹
  • 泽普县地名含义及建县始末
  • 渭干河岸柘厥关
  • 洋海古墓探秘
  • 4000年前小河美女将“复活”
  • 最新热门    
     
    50年不舍一曲传世歌舞

    nbsp;   歌声唱彻月儿圆。(新疆哈萨克民间歌舞有“圆月”一歌云。)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毛主席也唱和一首:

        一九五○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随着这两首诗词的传播,许多人知道了哈萨克族有一首著名的歌舞叫《圆月》,表演歌舞的演员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明星”,有的还留在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学习,跟随国家领导人进行慰问演出。然而,就是这样一曲美丽的歌舞,在“十年浩劫”中也一样遭到了摧残和禁锢,停演了许多年。

        “新生”从1979年开始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1979年,在全国文艺复苏的土壤里,歌舞《圆月》也重新焕发了生机。伊犁州歌舞团将这个歌舞重新创作编排,从单人歌舞扩展为女子集体歌舞,当年参加了自治区北疆片文艺汇演,1980年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重点节目,赴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在人民大会堂的隆重演出受到首都各界人士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优秀奖。

        1980年后,《圆月》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歌词内容、绚丽的舞姿成为伊犁州歌舞团的传统保留节目。第一个将《圆月》演唱并推出盒带的是演员夏库拉,她在著名作曲家温中甲的帮助下,将《圆月》的词曲作了进一步修改和编排:“朦胧胧的沙光,朦胧胧的笑口,朦胧胧的夜里,你在陪伴着我。如果没有你陪伴,我会多么寂寞,如果美丽太苦,我会陷入孤独。你像圆圆的明月,照亮我的希望……”

        现在的歌舞《圆月》一般由33名穿着13个民族服装的男女演员表演。舞蹈着重表现明月当空,伊犁各族人民在草原上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的情景。结束时,13个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做出圆月的舞蹈造型,与夜空里的明月遥相呼应,体现了伊犁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和睦相处、共同建设伊犁的动人场面。

        1989年,在首届新疆天山之秋艺术节开幕式上,哈萨克斯坦功勋歌唱家的茹扎·俄日拜瓦的演唱,再次使《圆月》广为人知。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时,在伊犁,60名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哈萨克族儿女也表演了歌舞《圆月》。

        1992年,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圆月》获得优秀奖。

        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活动上,《圆月》再次演出。

        ……

        至此,哈萨克族歌舞《圆月》达到了她的艺术顶峰,经过内容、形式、旋律上的大胆创新,成为接待国内外嘉宾和欢度佳节的必演节目。

        表演《圆月》25年

        阿娜尔·苏云拜是伊犁州歌舞团团长努尔兰·坎吉哈里的爱人,1980年开始担任《圆月》的领舞至今,演出了数百场,这也成了她最钟爱的节目。

        同样是舞蹈演员出身的努尔兰·坎吉哈里认为,《圆月》的最早创意应该是取自民间,哈萨克族人民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在夜晚的月光下自娱自乐,后来经过不断编排,形成现在的样子。他认为,《圆月》有雄厚宽广的音乐、欢快动人的旋律和载歌载舞的舞蹈情绪,小伙子的动作有力,姑娘们轻巧,如月光式的柔美旋转,给人温柔的视觉享受。舞蹈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月亮造型的舞蹈动作比较多,手拉手,肩并肩,象征着各族人民大团结。

        阿娜尔·苏云拜说,这些年表演《圆月》到底多少场,她也说不清楚了,反正是感觉已经很难舍弃了。参加过1950年怀仁堂演出的老人们大多都已经不在世了,但这个美好的歌舞却越传越广,成为哈萨克族舞蹈的代表作。每当看到自己影集里那些已经开始泛黄的老照片,每当和爱人一起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时,她都会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前不久,伊犁州歌舞团《圆月》又一次隆重上演,许多老演员都落泪了。多少年了,一曲不舍的歌舞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感,大家商议着,要赋于这个歌舞更多的时代气息,让它继续传承下去。

        (蔡立鹏)
       稿源:伊犁新闻网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