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准噶尔古城探秘
  • 敦煌新增开放洞窟
  • 新源出土一批青铜文物
  • 游在新疆吹尽黄沙见“美女”
  • 新疆鄯善县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山
  • 新和胡杨沟里的艺术宝窟
  • 哈巴河加强文物保护
  • 新疆新源县出土一批青铜文物
  • 新疆和静县“王爷府”急需抢救性保护
  • 福海发现一枚距今4500万年的海洋吉贝类化石
  • 最新热门    
     
    {散文}参谒成吉思汗陵

    这些旗帜仿佛组成了一个“武”字。我曾经给内蒙古编纂的一本成吉思汗专集中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成吉思汗是活性心理元素的集中代表者”。活性心理元素是草原民族身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财富物化为人的行为就是一个“武”字,“武”即意味着冲突,意味着斗殴,意味着战争,意味着旧秩序的被践踏,意味着有序化为无序。农耕民族,要守静,在感情上就憎恶这个“武”字。数千年来,中国一直修文偃武,文被塑造得光辉灿烂,武被贬低得粗陋不堪。说你“是个武人”,这就含有对你的藐视与鄙视,而成吉思汗用他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在人类历史上塑造了一个光影烁烁的“武”字,他用活性心理元素把“武”发挥到极致,使他成为不可战胜的,“武”就是成吉思汗的奥秘,陵墓的创意者就在“武”字上做文章,这也表现了他们的慧眼卓识。

        抓住了一个“武”字就能顺利地解读全部陵墓创意的精要。因为蒙古人崇尚九字,陵地的面积是“九九”八十一平方公里,比南京中山陵大了许多倍!走进陵地最大的一家宾馆,主干道两边都屹立着用生铁铸成的高两米手持刀斧、长矛的披甲武士。一阵鼓声,出来迎接客人的是一群戴盔穿甲的武士,他们舞蹈着走近客人,向客人献上哈达。这儿不用花枝招展的女性露面,而让威风凛凛的武士出场,这就是让成吉思汗的“武”在客人面前亮想,让客人感受“武”的韵味。

        陵园大门是两座相对的用水泥砌成的巨大绝壁,中间是直径2米、高21米的粗壮的柱子,柱子上塑造着持矛纵马向前方冲杀的成吉思汗,看他的形象,那简直是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讲解员讲了这座大门的创意。大门象征着成吉思汗从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人间通道,沟通了世界的洲际交往。这个创意是很有见识的,它点明了成吉思汗对世界的实际意义。讲解员还把发现美洲新大陆也与成吉思汗联系起来。他说马可波罗曾在元朝做官,他回到欧洲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哥伦布是读了这本书才产生了大洋探险的念头的,这样解说,也不算是牵强附会。

        一进大门,一片雄伟壮观的景象扑入眼帘这是成吉思汗“铁马金帐”的大型雕塑群,有380位骑士手执长矛骑在高头大马上。因为都是用铁浇铸成的,是真正的铁骑。据说计划是800匹战马,一旦完成这个数字,真可与西安兵马俑相媲美。铁骑围护着用两头铁牛拉的一顶庞大的金帐,这是成吉思汗运筹帷幄的司令部,大帐后面有推车运粮的,喂牧羊的,挤奶拾粪作柴火用的,是后勤大营。这就是成吉思汗的出征图,是当年成吉思汗进军实况的再现和复制。初看都是静态的,一回顾历史,这些静态都变得活动起来,你仿佛置身在战场上。听!那是成吉思汗叱咤风云的声音。看!那快马上的武士正在传达成吉思汗的进军将令。而那些铁骑武士个个奋勇,个个英武,正在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这时,我想起宋词中的两句诗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感受到了这种诗境。在广阔原野的大背景中,出征图气势雄伟,动人心魄。

        与这幅出征图相连的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平台上用大理石铺成元帝国的平面版图。横跨欧亚两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古到今,亚历山大、凯撒、奥古斯都、拿破仑、希特勒都相形见绌。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的唯一。我在版图上来回走了几趟,自觉豪情满怀。这次到内蒙古,因我的祖先出生地在内蒙古苏尼特氏旗,据几位专家讲,我的祖先应属蒙古黄金家族。我对成吉思汗有了血缘的深情。

        我们一行在陵园里走动,猛一抬头,前面凌空飞出两匹相向奋蹄驰骋的白马这是成吉思汗的战马因为高耸云霄,就有一种洒脱飘逸之势。如此状写战马,是很有见识的,草原民族的人力和马力的巧妙结合,使人类第一次离开了地面,创造了第一个高度和第一个速度,正是这种高度和速度成就了成吉思汗的大业。塑造人,不塑造马不足以完整地表述成吉思汗的伟迹。

        从陵园大门向陵宫眺望,一眼望不见尽头,我们到时,有一层薄雾笼罩地面,更是迷迷茫茫,陵园中间主通道,据说有4公里长。陵宫蒙古包式的大帐正在维修,主通道正在铺砌,第一期工程还没完,还有第二、第三期工程,这是一位民营企业家投资兴建的,至今已投入2.4亿元,是一项大工程,一个大手笔,怪不得蒙古国客人看了特别兴奋,因为只有在一个大国才能营造出这样一个大建筑群。

        说陵,自然有点不确切,成吉思汗是在宁夏逝世的,又是在炎夏,遗体不可能运得太远。明人宋濂写的《元史》说,成吉思汗葬在桃花谷,这个桃花谷在哪儿,无人得知。其实,元朝初年的几位大汗,死后都奉行的是马踏葬,埋在地下,用马蹄踩平,原意就是不让人知道。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派人到现在的鄂尔多斯草原搭起几顶帐篷,里面供奉包括成吉思汗在内的头几任大汗用过的衣物武器,作为象征性的陵墓,并从500个武士中选出部分人员守护这些帐篷。后来,这些守陵人一代传一代,成了他们的传统职业。他们被称为“达尔呼特”。所以,被称为陵墓,却没有成吉思汗的骸骨,这里栖息的是成吉思汗的灵魂。在陵地上,我看见一位达尔呼特,他穿着蓝色长袍,守卫着苏勒德祭坛,这是建在高台上的一顶帐篷,陈列的是成吉思汗的武器,一根威武的长矛。与长矛并列的是一柄像古代汉族使用的方天画戟,起初,我以为是兵器,专家们说这是成吉思汗的-和战旗,称为“苏勒德”,它象征武力,是成吉思汗精神追求的符号,也是他的精神信念。成吉思汗行军或坐帐时,它就插在成吉思汗的身后,这个符号就意味着武力和战争。当欧亚大陆还没有遍插蒙古的战旗时,和平对成吉思汗是奢侈品。英雄好汉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尽显本色。陵园内到处插着各部落的军旗,就是晚间的文艺晚会上,演员们也多在猎猎飘扬的军旗下演出,一位女歌手也是站在成吉思汗的-下演唱的。在祭坛前游人只要给那位达尔呼特送上白酒、茶叶、方糖,他就捧起那盏用玻璃镶成的方形神灯,念一段祝词。游人们十分虔诚,一个个跪在神灯前磕头,祭拜“苏勒德”。

        整个陵地都雕塑在草原上,绘画在草原上,草原是陵园的底色,是陵园的大背景,陵园四周连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极其辽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我们到时,正是野花盛开的季节,草原更有一番姿色,人工再怎样雕琢,也无法表现出这种在朴素中显露出的宏伟雄壮来。这种辽阔,显示的不仅是陵园的气魄,也象征着成吉斯汗的胸怀与眼界。

        与我们同行的《新疆经济报》第一编辑部主任巴立也是位蒙古族人,参观了这座伟大的陵园也是感慨万千,她说:“从今以后,我要信仰成吉思汗了。”
       稿源:《新疆经济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