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西水陆画是敦煌壁画“后代”
  • 神秘的楼兰
  • 【历史钩沉】基督教在喀什的兴衰
  • 【历史钩沉】新疆民间土茶叶的由来
  • 沧桑百年回王府
  • 新疆拜城挂牌保护古树名木
  • 走进于阗古国的文化艺术世界
  • 宁夏固原元代“六盘”安西王府遗址考古取得进展
  • 山西柳林高红商代夯土基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 湖北郧县乔家院墓群考古取得重大收获
  • 最新热门    
     
    河北易县七里庄遗址发现大量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存

    器时代,仅发现少量灰坑,出土遗物以夹云母红褐陶圜底釜、泥质红陶钵等为典型陶器,文化面貌与北福地二期及镇江营一期基本相同。

        第二期遗存约相当于夏商时期。遗迹发现有灰坑和陶窑,出土遗物主要是石器和陶器。石器有斧、铲、镰等,其中以石镰最具特色。陶器以夹砂灰黑陶和灰褐陶为主,其次为泥质灰陶。器表纹饰主要是中绳纹和较细绳纹,有一定数量的绳纹加饰多组平行弦纹陶器。器形有鬲、盆、罐、甑等,其中以鬲最具典型性。常见的鬲为高领、鼓腹、锥状高实足尖,腹最大径偏下,领部施绳纹后常又被抹去,但留有痕迹。另外还有少量的无足尖袋足鬲。本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下岳各庄一期、塔照一期基本相同,同时与张家园下层、围坊二期、大坨头遗址等遗存也有不少近似之处。

        第三期遗存大约相当于商代晚期或到商周之际。遗迹发现少量半地穴式房址和大量灰坑。灰坑中流行圆形或椭圆形直壁平底的形状,个别的此类灰坑底部还发现有柱洞。出土遗物包括石器、陶器和小型铜器。石器有斧、铲、刀等。铜器仅发现有耳环和镞。陶器主要是夹砂灰褐陶,颜色多不纯,常见黑灰色斑块。纹饰主要为浅细绳纹和中绳纹。器形有鬲、觑、甑、盆等,其中尤以花边口沿鬲最具特色:高领、鼓腹、肥大袋足、粗大锥状高实足尖;有的足尖与袋足界线模糊,过渡不明显;口沿下领部加饰有一周附加堆.纹,腹最大径近肩部;形体一般较高大,通高多在 40 — 50 厘米 。另外还有一种形体较小的带耳花边鬲。本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北福地三期、渐村三期、塔照二期等遗存基本相同,同时与张家园上层、围坊三期的某些陶器存在一些近似之处。

        第四期遗存约相当于商周之际到西周中期。遗迹发现少量半地穴式房址和大量灰坑。灰坑继续流行圆形或椭圆形直壁平底的形状,还发现有袋状深穴式灰坑。出土遗物包括石器、陶‘器和小型铜器。石器和铜器的情形类似上期。陶器以夹砂灰褐陶或褐陶为主,其次是灰陶。纹饰主要为中绳纹和粗绳纹。器形基本同上期,有鬲、觑、甑、盆等,其中仍以花边口沿鬲最具特色:高领近直、筒形深腹、大袋足,粗大实足尖与袋足基本已浑然一体,呈圆锥体状;领部的附加堆纹上移至口沿外侧,有的与口沿合为一体成为所谓的叠唇状;形体更加高大,通高多在' 45 — 60 厘米 。另外,存在少量绳纹矮裆袋足鬲和绳纹厚唇簋等西周文化陶器。本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炭山二期、镇江营七期等遗存基本相同,同时与张家园上层、古冶晚期的较多陶器存在不少的近似之处。

        第五期遗存属战国时期。发现陶盒与薄片石璧组合成套作为祭器的祭祀遗迹和少量灰坑,出土遗物以夹云母红褐陶绳纹釜最具典型性。文化面貌与燕下都遗址基本相同,属战国燕文化。

        第二期遗存与燕山南麓的大坨头文化 ( 或夏家店下层文化大坨头类型 ) 、太行山东麓南部的下七垣文化,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其本身似乎更具有不少的独自特性。学术界曾将易水流域视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下七垣文化交界地带,但这一时期这一区域的文化遗存以往发现并不系统和丰富,此次发掘将有助于该问题的研究。第三期遗存与太行山东麓南部的商文化区别明显,但其与燕山南麓的所谓“围坊三期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往因资料欠缺似未得到应有的注意。第四期遗存与太行山东麓南部的西周文化区别明显,但其与琉璃河居住遗址西周遗存的差异程度,因人而歧见,此问题直接影响到关于“燕文化”、“姬燕文化”、“土著燕文化”等燕系统文化诸概念的认定,而此次发掘将有助于促进燕系统文化的研究;与燕山南麓的张家园上层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往亦未得到应有的注意。另外, 3 个阶段遗存间的连续性关系问题,尤其是第三和四期遗存的关系,以往因资料欠详而学界多有分歧,或认为属于一支文化,或认为分属前后两支文化。此次所发现的第三和四期遗存共存于一处遗址,此前并不多见,因此对解决上述问题多有帮助。花边鬲是一种时间跨度长地域分布广泛的鬲种,其使用人群应包括众多繁杂的族群及部族等。七里庄遗址出土的大量花边鬲标本,为研究花边鬲这一重要课题提供了新的实证资料。

        河北中部乃中国古代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错地带,再具体而言,即保定地区的易水流域一带。因此,易水流域是研究南北方文化融合与碰撞的关键地域。位于北易水北岸的七里庄遗址的发掘,建立了易水流域乃至太行山东麓北部地区夏商周时期一个比较详尽的编年系统,展现出该地域青铜时代文化比较清晰的演进轨迹,树立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标尺。

     

     

     

     

     

     

      来源:中国文物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