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河北易县七里庄遗址发现大量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存
  • 神秘的楼兰
  • 【历史钩沉】基督教在喀什的兴衰
  • 【历史钩沉】新疆民间土茶叶的由来
  • 沧桑百年回王府
  • 新疆拜城挂牌保护古树名木
  • 走进于阗古国的文化艺术世界
  • 宁夏固原元代“六盘”安西王府遗址考古取得进展
  • 山西柳林高红商代夯土基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 湖北郧县乔家院墓群考古取得重大收获
  • 最新热门    
     
    河北徐水东黑山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西汉中晚期一东汉遗存最为重要。

        军事嘹望设施位于遗址东南侧斑鸠山顶上,遗迹残留长 7 、宽 3 米 ,为单间房址,南北长 2 . 5 、东西残宽 1 . 5 米 ,北、南和西侧为石子泥土混合物筑成的墙体,西侧墙基外侧有长方形灰坑。

        战国时期遗存主要是位于遗址西北部的城址,城址呈近正方形,城垣边长约 170 米 ,西垣中部向东缩进 20 米 后向北与北垣相接,向东为城址中部的生土隔墙,将城址分为 2 部分,北部压在现代房屋之下,隔墙靠西侧有宽 5 米 的门道。城址北、东和西垣各有城门一座,南垣无门,城垣四周有护城河。城址南城垣保留较好。城址西部中侧发现生土台一处,南北长 25 、东西宽 35 、高 3 米 。城垣外侧为护城河,平面基本成“ U ”字形。

        遗址以西汉中晚期一东汉早、中期遗存最为丰富,计发现房屋基址 16 座、墓葬 16 座、灰坑 341 座、灰沟 8 条、道路 3 条、水井 7 眼和灶 2 座。 16 座房屋基址分地面建筑、带火炕的浅地穴房屋和半地穴式 3 种形制。地面建筑一座,破坏严重,屋内南北长 12 . 2 、东西宽 6 . 1 米 ,内部有踩踏痕迹,踩踏面下为黄白色垫土,门道位于房屋东部南侧,宽 0 . 6 米 ,房屋墙体残留底部的土坯痕迹,土坯用黄褐土制成,一般长 0 . 5 、宽 0 . 3 米 ,时代为西汉中期。带火炕的浅地穴房屋 11 座,其中双室 4 座,单室 7 座。单室面积在 10 — 12 平方米 ,火炕长 3 — 3 . 5 、宽 0 . 5 — 0 . 8 米 ,有 2 或 3 条烟道,烟道宽 0 . 2 — 0 . 3 米 ,用黄褐土筑成,地势由灶口一侧向烟囱一侧逐渐升高,顶部高出地面 0 . 2 — 0 . 4 米 ,有的烟道上面还残留有铺设的薄石板。根据炕体平面不同形状,可分 A 、 B 、 C 和 D 型。 A 型, 2 座,平面形状呈曲尺形,火炕炕体分 2 段,连接房屋东、北侧墙体,北侧的火炕较长, 2 条烟道,火眼热源 ( 灶 ) 位于东侧烟道中部靠南。 B 型, 1 座,分 2 间,火炕位于东侧房间内,为整面火炕,炕体占用房间的东侧,平面形状长方形,烟道环绕炕体四周,北侧保存有 2 条烟道,上盖有土坯,东、南侧烟道已遭破坏,火眼热源位于西侧中部。 C 型, 6 座,平面形状呈长方形,火炕炕体为一段,占用房屋的东或西面墙体, 2 条烟道。 P4 ,东西全长 7 . 15 、南北宽 3 . 4 — 3 . 5 米 , 2 间房有墙体相连,东间靠南部偏西侧有宽 0 . 6 米 的门道,紧靠东间东墙和西间西墙各有长方形火炕 1 座, 2 条烟道,烟道由北向南早坡状上升,在南侧留有烟囱 1 个,火眼热源 ( 灶 ) 位于火炕北侧,西侧房间外侧、屋内南侧各残有柱洞 2 个。 D 型, 2 座,炕体平面形状呈长方形,火炕炕体为一段,占用房屋的北面墙体,带有 3 条烟道。带火炕的房子大多为西汉晚期,部分为东汉早、中期。

        16 座汉代墓有瓮棺墓、瓦棺墓、砖室墓和土坑竖穴墓。无墓道的砖室墓葬 1 座,带墓道的砖室墓 4 座,随葬品有五铢和货泉铜钱和大量陶器。其中的一件陶灯,形制奇特。和陶灯一起出土的长颈壶也很有特点,年代为东汉前期。瓮棺葬 7 座,一般用 2 个泥质或夹砂的红陶釜和灰陶罐口部相对,内葬有儿童骨架。 341 座灰坑依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结构为直壁、斜壁、平底、寰底和不规则形,以圆形直壁平底坑为最多。汉代道路 3 条,其中 L3 为西南一东北走向, I 弄为丁字路,宽 4 — 5 米 ,路面由较多的碎砖瓦和石子铺设而成。水井 7 眼,井口为圆形,多遭破坏。

        遗址内出土有大量汉代遗物,分陶器、铁器、铜器、玉石器等类。陶器分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器。建筑构件多为泥质灰陶,火候高,少量的泥质红褐陶,有板瓦、筒瓦、瓦当和砖等。瓦当分半瓦当和圆瓦当,瓦面为云纹。板瓦正面后半部为绳纹、前半部为素面或凸棱纹,内一般为菱形纹或圆形斑点纹,少量的布纹。筒瓦外绳纹,有粗细之分,内饰布纹。瓦的背面边缘均有从内向外的切割的痕迹。生活用具陶质以泥质灰陶、夹砂、夹蚌灰陶为主,以及少量的泥质红陶、泥质灰褐陶、夹砂红陶、夹砂红褐陶,火候较高,轮制为主,纹饰最多的为绳纹,有粗细之分,其次为素面,另有交错绳纹、涂抹绳纹、剔刺纹、刻划纹、回曲纹、篮纹、波折纹、凸棱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器类有敞口上折沿红陶釜、敞口小平底、寰底罐、卷沿灰陶盆、折腹碗、矮柄深腹豆、小口瓮、纺轮、钵、杯、弹丸等。铁器有铁铤铁镞、铁铤铜镞、矛、环首刀、犁铧冠、镰、铲、锸、叉、斧、锥、凿、权、马镳、马衔等。铜钱,有半两、五铢、剪轮半两等。铜器有镞,多数为铁铤,少数为全铜质、鎏金铜眉刷,镀银铜针、环、管、带钩、削刀、盖弓帽等,玉石器有磨 ( 砺 ) 石、斧、凿、铲、璧、饰件等。战国时期遗物较少,主要有红陶釜、泥质灰陶豆、瓮等。

        东黑山遗址面积达近百万平方米,其范围之大,内涵之丰富,是近年来河北发现的战汉时期遗址中很少见的。其中战国城址属,于燕南长城外围的附属小城,是重要的军事设施,它的发现对研究战国时期同类遗存的性质、结构布局、建筑方法等有重要意义。汉代房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的聚落形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其中火炕是华北平原地区的首次大面积发现,其年代最早可到西汉中晚期,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同类建筑形制。

     

     

     

     

     

     

     

     

     

      来源:中国文物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