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青海长宁遗址抢救性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 北京通州发掘两汉和清代墓葬
  • 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再度发掘
  • 福建蒲城管九土墩墓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 河南郑石高速公路考古发现战国环壕和汉代墓葬
  • 陕西宜川龙王汕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 甘肃东南部早期文化考古调查取得重大进展
  • 深圳咸头岭遗址发现距今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存
  • 河北易县七里庄遗址发现大量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存
  • 赤峰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址发掘全面结束
  • 最新热门    
     
    辽宁沈阳石台子山城发掘全面结束

    间,并在城内的西南峰设便于嘹望和指挥的“嘹望台”。

        城墙全部为石材筑成,墙面石材规整,砌筑严谨。墙基宽 6 — 7 米 ,横断面呈梯形,保存最高一段墙残高 4. 2 米 。内、外墙面一般每米有 0.05 — 0. 08 米 的收分。从内墙的护坡遗迹及内外墙高差分析,墙体外侧墙原高 6 — 7 米 ,位于东门北侧一段的墙体高约 11 米 。筑城用石料来自本地的石灰岩和砂岩,也有来自较远的铁岭市横道河子乡武家沟村北的山顶部的玄武岩。石材以楔形石、梭形石、片状支垫石以及长方形条石为主,其他有正方石和曲尺形石。还有一种尚未见到报道的双槽石,推测这类石材是以凹槽彼此衔接,用于墙体顶部女墙封闭之用的。城墙基础采用了槽式基础和凿岩基础。槽式基础是清除山体表面浮土至基岩部分,槽宽于墙体 10 — 20 、深 40 — 70 厘米,内糙砌基石 2 — 3 层。在山势陡峭之处采用凿岩法,即在岩石上直接凿出平面作基础,直接砌筑。墙体砌筑方法是墙面以拼缝、错缝法砌筑,墙内以拉结石 ( 梭形石 ) 、垫石稳固墙体,并充填碎石。墙面拼缝工艺是该山城砌筑的一个重要特征。

        石台子山城除砌筑坚固高大的城墙外,还沿山城西、北和南侧修筑敌台,共 9 座。敌台长、宽约 7 — 8 、间距远者 73.8 、近者仅 48 米 ,一种为有阶台式基础,较宽大,一种为无阶台式基础,略小。

        山城共设有 4 座城门,都紧临一座敌台或一角台。门址基本相同,除西门因地势较高,未发现有山水下泻出口外,其余均发现有泻水涵洞和明渠。门道一般宽 4.2 、进深 6.2 、唯东门进深 7. 2 米 ,应与东门附近段墙体高矗、基础深宽有关。门道两侧墙下部砌有外凸的阶台,宽 30 、高 50 厘米。在门道内近外墙一侧,依靠阶台深埋门础石,门柱础与门枢础为台阶式的联合体。门枢碗为铁铸,外方内有圆凹窝,嵌于门枢础上。发现南、东和北门门道上的遗迹遗物有铸铁门轴套、铁门箍带、铁铆钉、炭化门边、门板等。此外,北门还发现有 2 次修筑城门的情况,上层所砌筑的门道墙,叠压在下层经烈火烧过砖红色的铺石之上,说明石台子山城曾有过一次火烧城门的经历。

        这次发掘还搞清楚了山城的排水系统,由沟渠、涵洞和明渠组成,已发现 5 处,其中 3 处涵洞口是在门道下面, 2 处在城墙的下面通过。南门排水涵洞是在门道路面下,由东北向西南。东门排水系统是由排水渠、滤沙池、沉井、涵洞和明渠组成。门内西侧有排水渠,渠开凿在基岩上,由西向东至门内东侧,利用自然山石和石块围筑成滤沙池,池东筑有沉井,井壁石砌筑,底铺板石,折向北人涵洞。涵洞沿东门南侧直出门外侧,人口与沉井之间的孔道为扁方形,是防范外人而刻意砌筑。涵洞外为砌筑的明渠。北门排水系统是由挡水墙、沉井、涵洞和明渠组成。在门内东南侧砌挡水墙,底部砌有长方形水口,与下侧的涵洞呈反折,即从涵洞盖石上部流入沉井又向西反折,由门道东侧下部通向城外明渠。明渠用石砌壁,砌筑有 15 级阶梯。 1 号涵洞位于南墙段东侧,上盖板石承顶,涵洞壁以玄武岩楔形石砌筑,底平铺石板。 2 号涵洞位于东墙的北侧,已遭破坏,仅存涵洞盖石和为防止水冲刷城墙而砌筑的散水台阶。

        规模宏大的蓄水池是这次发掘的重大发现。蓄水池位于城内的谷地之间,是山城的重要设施之一,由拦水坝和蓄水池组成。拦水坝位于蓄水池的西侧,南北向砌筑,两端与两侧山坡地连接,长 25 、最宽处 7.2 、高约 9 米 。蓄水池用楔形石砌筑,呈直桶形,井壁厚 1. 2 米 ,内外均砌筑十分规整,直径约 9 、存深约 5 、池壁外围夯筑宽 1 米 纯净黄土,夯土外围填砂石混合土,填土外用楔形石围砌宽 1. 2 米 的半封闭环形石墙围护。

        位于城内西南高地处的嘹望台边缘堆筑土垄形成围墙,墙内筑深约 1. 5 米 的濠沟,形成山城的内城,城长约 80 、宽约 70 米 。嘹望台在内城中部,用楔形石围砌“回”字形墙体,中间填土夯筑,东西长 8.7 、南北宽 8.5 、残高约 1.5 、外围石砌台壁宽约 2 米 。

        在山城内地势平坦的地带分布有较密集的房址,已清理 40 多座,包括有石筑烟道火炕的、土洞式烟道的和半地穴有烧烤地面的。不同类型的房址相互打破叠压,其中一组为 6 座房址相互叠压,反映了这座山城的历史沿继。尚未发现用瓦类材料的建筑物。

        出土遗物干余件,有陶器、铁器、铜器、石器、骨器等几类。

        陶器可辨器形有瓮、罐、甑、盘、盆、碗、钵、纺轮等。陶质以泥质陶为主,次为夹砂陶,釉陶和夹滑石陶少见。陶色以灰和黑色为主,还有黄褐、红褐和红色。少量陶器外表灰黑而胎心为红褐。陶质较硬,火候较高。器表面以素面为主,经压磨,表面光洁。纹饰有弦纹、水波纹、戳印纹和暗压网格纹,少数陶片有缀合孔。制法以轮制为主,泥片接筑法多施于大型器。在器底部发现有“天”和“土”字。器耳以桥状为主,也有半圆型盲耳,均贴附器壁。釉陶有青灰、黄褐和红褐。铁器有兵器、生活用器等。以兵器为常见,有镞、甲叶、钉、削、刀、钩、环、斧、门钉、门臼、门轴套等。制法以锻制为主,有门臼、门轴套等。铜器有铜扣和饰片,多为小件饰物。骨角器有刀柄、簪、磨制有空孔骨片等。石器有石臼、石环、砺石、纺轮、石锛等。

        墓葬区位于山城外西北方向,共清理墓葬 50 余座,均为高句丽晚期的封土石室墓。根据墓室平面形状,分为铲形、刀把形、梯形和长方形。

        石台子山城规模不大,但保存较好,结构严谨,筑城石料加工精细,砌筑规整,防御设施完备,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诸多高句丽山城中晚期山城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山城所处地理位置,正是辽西通往辽东的“北通道”的冲要之地。其西为古辽河渡口,东北望催阵堡山城,东是高尔山山城,与石台子山城互为掎角之势,是扼守辽河一线渡口和交通要道的重要城址。从地层中发现隋代五铢钱和房址内出土的陶器等遗物分析,该城的砌筑时间应在隋唐之际。

     

     

     

     

     

     

     

     

     

      来源:中国文物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