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青海长宁遗址抢救性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 北京通州发掘两汉和清代墓葬
  • 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再度发掘
  • 辽宁沈阳石台子山城发掘全面结束
  • 内蒙古扎鲁特旗发现新石器晚期墓葬群
  • 西安发掘汉代唣河木桥遗址
  • 陕西西安发觉上林苑 3 号和 5 号建筑遗址
  • 洛阳东北郊发现隋代大型仓窖
  • 河南三门峡三里桥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 赤峰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址发掘全面结束
  • 最新热门    
     
    河北唐县北放水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掘面积 5650 平方米。共计发现各类灰坑 558 个,半地穴式房址 7 座,灰沟 24 条,竖穴土坑墓 4 座,瓮棺 10 座。出土陶片、石器残件 8 万余件,其中可复原陶器 100 余件。陶器器类有鬲、觑、盆、罐、豆、瓮、釜等,石器有穿孔刀、镰、斧、铲等,骨器有锥、簪,瓷器有瓶、碗,铜器有小铜刀、镞、饰件等,时代包括夏、东周、西汉、金元等时期,以发现的夏时期遗存最为重要。

        该遗址各区地层堆积不相同,分布不连续。各区地层堆积依地势起伏由西司东略倾斜,因农耕的原因,各区第 1 — 2 昙皆有扰坑、扰沟存在,部分区域地层堆积被东西向冲沟阻断。

        西汉时期遗迹发现一处素面青砖砌就的长方形简易建筑址,内填充不规则形条石块及板瓦、筒瓦、敞口卷沿鼓腹罐等残件。东周时期遗迹有灰坑、灰沟和土亢墓、瓮棺,灰坑为平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斜壁圜底状;灰沟多为自然冲沟,平面形状不规则,宽窄不一,斜壁,圜底;土坑墓为竖穴长条形,无葬具、无随葬品,入妻为仰身直肢,保存极差;瓮棺为夹蚌红陶釜对接,未发现人骨。

        夏时期遗迹以形态各异的灰坑为主。依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近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结构为斜壁、直壁、袋状,平底、圜底、不规则形底等,多为人工挖掘以倾倒废弃物或利用自然坑穴堆积遗弃物。

        1H13 :平面早椭圆形,直壁,经人工修整,平直规整,圜底。填土为灰黑土,疏松,掺杂大量红烧土块。坑底也堆积大量红烧土块,皆为草拌泥块,大小不一,大者长约 0 . 2 、小者仅长约 0 . 05 米 .部分土块烧结程度高,呈青灰色,泥块上可见规整的转角,表面草秸痕明显,红烧土块散置,无规律。出土有夹云母灰陶、夹云母黑皮红陶、夹云母红陶、夹砂灰陶及泥质灰陶等器物残片,可辨器形有鬲残片、甑腰、瓮口沿、瓮圈足、折腹盆残片等。

        IH24 :平面呈不规则形,斜坡状壁,表面凹凸不平,底较平,略有起伏。填土为黑灰土,较致密、略硬,愈住下土色愈浅,夹杂大量红烧土块。出土有夹砂红陶、灰陶,夹砂黑皮红陶,夹云母黑皮红陶,泥质红陶、灰陶及磨光黑陶、灰陶等器物残片,器形有鬲、盆、豆、罐及穿孔石刀、石斧、圆形陶片等。

        Ⅱ H22 :平面略呈长条形,斜壁,表面平整,平底。填土为灰黑土,较致密、略硬,掺杂较多炭粒、烧土块。出土有夹砂灰陶、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磨光黑陶片等,器形有鬲、甑腰、器底、器耳等。

        Ⅲ H81 :平面呈一头宽一头窄圆角长条形,西北一东南走向,斜壁.表面不规整,圜底,凹凸不平。埴土为黑灰土,较硬,含较多炭粒、草木灰。出土有夹云母黑皮红陶、灰陶,夹砂黑皮红陶、灰陶,泥质灰陶、磨光黑陶等,嚣形有甑腰、瓮口沿、瓮圈足、盆口沿、豆残片及石镰、石斧、陶纺轮、圆形陶片等。

        Ⅳ H18 :平面呈圆形,坑壁向下略外张呈袋形,局部有锛、凿类工具修整的印痕,底乎坦为生土硬面。填土为灰褐土,疏松,含少量烧土颗粒及炭粒。出土有夹云母红陶、黑皮红陶、灰陶,夹砂黑皮红陶、红陶、灰陶等,器形有盆口沿、瓮圈足、鬲残片等。

    VH39 :平面略呈椭圆形,直壁,不规整,北部略倾斜,底不平,有起伏。埴土为黑褐土,较疏松,含少量红烧土块。出土有夹砂灰陶、夹云母灰陶、夹云母黑皮红陶、泥质灰陶、磨光黑陶等残片,器形有豆、盆、鬲、瓮圃足、甑腰等。

        房址皆为简陋的近圆形举地穴式,直壁或斜坡状壁,活动面为略经踩实的生土硬面,较平或中部略凹,局部有不规则烧土硬面,环壁一周发现有大小不一的柱洞底残迹,门道开向南或东,其中一座房址在近门道处发现有近圆形土坑灶。

        西汉时期遗物有绳纹板瓦、筒瓦及卷沿灰陶盆等;东周时期遗物有夹蚌灰陶折沿方唇乳突状足根粗绳纹鬲、泥质灰陶细柄碗形豆及夹蚌红陶敞口沿上翘长腹圜底釜及三棱状小铜镞、弧刃拱背环首小铜刀;夏时期遗物以陶、石器为主,另有小型玉器、骨器等。陶器陶质有夹云母黑皮红陶、灰陶,夹砂黑皮红陶,夹砂灰陶、红陶,夹蚌红陶,泥质红陶、灰陶及泥质磨光黑陶等。器类有卷沿高领袋足鬲、饰附加堆纹甑腰、鼓腹罐、弧腹罐、弧腹盆、折腹盆、敛口蛋形圈足瓮、敛臼折肩平底瓮、深腹豆及纺轮等,以侈口卷沿高领鬲、长颈袋足鬲和敛口内勾蛋形圈足瓮最富特征,纹饰有细绳纹、中绳纹、弦断绳纹,锁链状附加堆纹,细线刻划纹、楔形戳印纹、压印圆涡纹等,小件陶器有蘑菇状器钮、陀, 8 状纺轮、圆形陶片、弹丸等。石器种类有长条形穿孔石刀、弯月形石镰、亚腰形石铲、梯形石斧等。玉器为片状穿孔小饰件,骨器为圆锥状残骨簪。

        北放水遗址夏时期文化遗存的发现是近年来保定地区夏商周考古的重要收获。以往对于此类遗存只进行过调查或小范围试掘,且多集中于保北地区,学者称之为“保北型”先商文化或“下岳各庄”文化。此次在保南地区发现并发掘此类遗址,对廓清该地区夏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意义重大。

        从北放水遗址看,其与豫北冀南发现的下七垣文化、晋中夏时期文化、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应是夏时期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对于研究商人古部族的分布及文化属性,夏时期北方与中原青铜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商族和商文化的渊源等有重要价值。

        该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发现的东周,汉代及金元等时期遗存,同样为本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历史研究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来源:中国文物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