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发掘获重要发现
  • 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发掘l号车马坑
  • 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再度发掘
  • 辽宁沈阳石台子山城发掘全面结束
  • 内蒙古扎鲁特旗发现新石器晚期墓葬群
  • 西安发掘汉代唣河木桥遗址
  • 陕西西安发觉上林苑 3 号和 5 号建筑遗址
  • 洛阳东北郊发现隋代大型仓窖
  • 河南三门峡三里桥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 河北唐县北放水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 最新热门    
     
    广州市东山口发掘西汉至明代水井

    口较大、底深,井口直径达 2 米以上,为西汉早期的水井。出土物多为汲水罐,陶罐多为敛口、尖圆唇或卷唇、溜肩、弧腹、平底,肩部饰 2 个半圆形耳,器表饰小方格纹。

      J27 有陶井圈,早已圮塌。直壁、圜底,井口直径 2 . 6 、残深 3 . 5 米。井圈壁沿有几道绳索磨勒的凹槽,可断定这是井口沿的井圈。井里还有带榫卯的木构件,可能与井口的井台有关,皆为广州首次发现。在井中填土里还出有三重菱格纹方砖、粗绳纹板瓦、云树纹瓦当、夹砂陶釜、纺轮和几块扇形井砖等,具有典型的南越国时期的特征。

      唐井 2 眼。 J18 为土井,井口直径 2 、残深 2 米。出土大量黑釉六耳汲水罐以及釉陶碗。在井中部距井口约 1 . 6 米处,发现一串铜钱,约 400 枚,有“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乾元重宝始铸于高宗乾元元年 (758) ,铸行时间很短,为该井的废弃年代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J19 为砖砌井壁,直径 1 . 36 、深 3 . 16 米。出有釉陶四耳罐等。

      南汉井 18 眼。五代十国南汉时期水井的数量最多,分布密集,有的水井相距仅 1 — 2 米。基本上都是土井,仅 J38 砌砖壁,直径一般约 1 米。出土遗物以生活用品较多,如青釉罐、碗、盘、灯、陶釜等,同时还有砖、瓦等建筑用材;绝大部分水井内都出有“乾亨重宝”铅钱,有的更是上百枚的成串出土。此外,还出土一批较完整的瓷器,大部分饰青釉,釉层均匀,莹润光亮,有的还有细小的冰裂纹。

      J38 砖壁、平底。井坑直径 1 . 16 、砌砖内径 0 . 7 、残深 2 . 48 米,用褐红色的南朝旧砖结砌,单隅,砌法是一层平卧,一层立砖,在立砖之间丁砌分隔砖乙在底部出土有青瓷碗、罐、四耳提水罐等生活用品。在砖券井壁外侧的填土中,出土有南汉“乾亨重宝”铅钱。此处在南朝时期为墓地,该井所用南朝墓砖是典型就地取材 , 利用旧砖。

      J3 、 J20 、 J24 和 J28 均为圆形土井,出土青瓷碗、白瓷碗、酱釉四系罐、执壶、“乾亨重宝”铅钱等。 J24 出土一箕形石砚,长 13 、宽 5 — 7 . 2 、高 1 . 5 厘米,砚堂为阶梯状 2 层,如同 2 个小箕形砚。有的器物分别发现于不同的水井中,如 J3 和 J6 出土的陶姜礤残片,经拼对为同一件器物的残片,其背部还阴刻一行体“黄”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是同时废弃的。

      宋井 10 眼。这个时期只有 2 座井壁砌砖,水井大小、深浅有很大的差异,小的直径仅 0 . 66 、大的可达 1 . 8 米。

      J13 和 J26 为圆形,砖券井壁,平、卧相间结砌。壁陡直,平底。填土为黑灰土,土质结构疏松。 J13 口径 1 . 3 、残深 1 米。出土有青瓷盘、盏、碗等。 J26 口径 1 . 66 、残深 4 . 18 米。出土有青瓷碗、器盖,釉陶四耳罐、罐,陶纺轮、灯等,还有一件保存完好的圆形木器盖。

      J16 和 J22 为圆形土井,井壁陡直,填土为黑灰土,土质结构疏松。 J16 口径 1 . 2 、残深 5 . 52 米,出土有青瓷盘、碟、碗、灯盏、杯等生活用品。 J22 口径 1 . 14 、残深 0 . 9 米,出土有青瓷执壶、瓜棱壶、洗、碗、釉陶四耳罐、壶、陶纺轮等。青瓷执壶口径 10 、腹径 13 . 4 、底径 8 、通高 21 . 8 厘米。青灰胎,青釉泛黄,釉色莹润。喇叭口、细颈、鼓腹、平底,肩部有长流和双线纹扳手。腹部饰 4 条瓜棱纹和数周细凹弦纹。 .

    明井 1 眼。 J31 圆形,砖券井壁。井口径 1 . 22 、残深 2 . 22 、内壁直径 0 . 74 米。填土为黑灰色,土质结构疏松。出土有釉陶四耳罐、三耳罐、壶,青花瓷碗等。井壁用东汉、唐、宋、明代砖及红砂岩结砌。出土的青花瓷碗保存完好,口径 12 、底径 4 . 8 、高 6 厘米,可能是嘉庆年间的遗物。

    这次发掘除了上述水井外,还有西汉早期土坑墓 1 、南朝砖室墓 6 、明代灰砂墓 1 座;西汉灰坑 9 、南汉灰坑 5 、宋代灰坑 3 个。

      西汉灰坑多为不规整小坑,填土为灰褐土,质疏松,出土物较少,只有少量的板瓦、筒瓦残片,极少有生活用品的残片。南汉灰坑多呈椭圆形,坑壁陡直,圜底,有一些灰坑可能是废弃的或未挖成的小水井。宋代灰坑也是椭圆形,情形与南汉接近。南朝墓均是砖室墓,分布无规律,依地势埋藏。仅一座保存较好。

      近年来,东山不断发现历代水井,其中以西汉南越国时期水井的数量较多,说明广州城的东郊在南越国时期就已经有较大规模的聚落。井中不时发现砖和瓦等建筑构件,与中山四路南越宫署遗址的相同,但这一带基本没有发现建筑基址等遗迹。东山还有瓦窑街等地名,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东山就曾发现不少南越瓦片。联系到农林下路曾发现过瓦片堆积坑,出土大量板瓦和筒瓦,最近,又在中山二路某工地发掘的一口出土秦“半两”铜钱的水井里发现菌形陶拍,推断这些水井和砖瓦可能与南越窑场有一定的关系。

      在水井群中分布有几座南朝墓,且与水井存在打破关系,表明南朝时此处曾改做墓地。唐代以后,人们在这里的活动就更加频繁,一直没有停止过。由于姚家岗北坡的水井众多,常有相互打破现象,让人称奇的是一眼宋代砖井 J26 正砌在南汉土井 J30 的中间,基本上是同一圆心,形成了非常罕见的井中井。

      这次发掘南汉时期的水井数量最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砖井的砌法上看,南汉水井承传前后,与唐、宋的水井区别不大,都是一卧一立的砌法。但是南汉水井出土的一批陶瓷器,因大多与铅钱共出,年代明确,可以作为南汉陶瓷器的标型器,为今后分析判断南汉墓葬及遗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来源:中国文物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