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发掘获重要发现
  • 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发掘l号车马坑
  • 广州市东山口发掘西汉至明代水井
  • 四川汉源麦坪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 内蒙古扎鲁特旗发现新石器晚期墓葬群
  • 西安发掘汉代唣河木桥遗址
  • 陕西西安发觉上林苑 3 号和 5 号建筑遗址
  • 洛阳东北郊发现隋代大型仓窖
  • 河南三门峡三里桥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 河北唐县北放水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 最新热门    
     
    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文化大型聚落遗址。

      今年 6 — 9 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考古学系对东黑沟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 1 座石筑高台、 2 座石围居址、 9 座中小型墓葬。

      东黑沟遗址共发现 3 座石筑高台,从南至北呈倒品字形分布。其中中部高台位于遗址南部山坡上的最高处,东、西高台分别位于遗址东、西侧的山坡下。从遗址的整体布局看,中高台应该是东黑沟遗址的中心。东、西高台因距现代居民点较近,均已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中高台顶部也发现了 2 个盗洞。石筑高台遗迹目前只在巴里坤县境内的若干大中型遗址有所发现,且大多已遭到破坏。

      中高台东西长 30 、南北宽 26 、高 4 . 6 米。上部堆积逐层发掘至第⑤层时,发现第⑤层堆积为大量的烧土、灰烬和木炭,该层全部清除后,露出长 17 、宽 13 米的较为完整的活动面。在该活动面的南半部偏中,发现一用长方形石块修砌的保存完整的平面近方形的灶坑,其东、西侧整齐地排列有 15 块顶面内凹的大型“石磨盘”。在灶坑内和周围活动面上还发现有数量较多的可复原陶器和大量的陶器残片。根据对遗迹和遗物现象的观察,这一活动面应该反映的是大型祭祀活动的场面。在祭祀活动以后,经过剧烈的火烧,留下了大量的木炭和烧土,许多陶器都被烧黑甚至烧变形,大型“石磨盘”也均被烧裂。

      高台周边成组分布着石围居住基址,东半部被破坏严重,西半部保存较好。石围居住基址之上的堆积第①层为夹有大量草根和植物腐殖质的黑褐色土,第②层为含有砂石粒的黄褐色土。堆积在以高台为中心的遗迹群区域内广泛分布,石围居住基址均修建于第②层下。其中经发掘的 P3 平面近方形,东西长约 10 、南北宽约 7 米,南、北、西面墙体保存较为完整,东侧墙体已被破坏,仅留下一些原为墙基的大石块。经解剖发现,石围居住基址的墙体下部多用自然留存或人工搬动的较大的石块作墙基,其上墙体内、外侧用较大的卵石块垒砌,其间夹有较小的石块和土。墙体现存宽 0 . 5 — 2 、最高为 0 . 8 米。墙体范围内堆积由南向北呈倾斜状,南半部堆积第①和②层与墙体外相同。在第②层和第③层下,均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烧灶遗迹。这些灶址均用石块围砌,内有大量烧土、灰烬、动物骨骼残块,并放置有一些石器和可复原的陶器。同一居住基址内的同一使用面有许多灶址的发现表明,高台周围的居址并非一般的居住场所,可能是祭祀等集体活动的遗存。

      在方形石围居址范围内,发现有圆形石堆或石圈打破居址,其内石块下均发现有被肢解的入骨残骸,判断应为在方形石围居址被废弃后发生的用人作牺牲进行祭祀的活动所留存。类似的圆形石堆和石圈在高台周围石围居址以外的区域也有发现。从石筑高台及周边遗迹的发掘情况看,它们均应与祭祀活动有关。而且,这些祭祀活动应在较长时间内举行过多次,并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堆积。

      东黑沟遗址发现有大量的墓葬,其中圜形石封堆墓是主要的墓葬表面形式。为搞清这类墓葬与其他遗迹的关系,本年度在中高台附近区域共发掘了 9 座中小型圜形石封堆墓。所发掘的墓葬墓圹均呈东西向的长方形或椭圆形,小型墓葬均用片状石块垒砌仅能容身的石棺,其上顺墓室方向用较细的圆木盖有棚木。中型墓葬多用木葬具,在封堆内多葬有被肢解的人牲,封堆外也有墓祭遗迹发现,墓圹内还有殉马和殉人的现象。随葬品中有铜器、铁器等数量较多的金属工具、武器和装饰品,其中动物纹牌饰特征显著;玉石器有数量较多的工具和装饰品;陶器种类有罐、杯、釜、钵等。这批墓葬的形制特征与随葬品的组合相近,大致应属同类文化。值得注意的是,葬于封堆内的人牲亦多有随身的金属装饰品和工具,有的还有陶器,这些器物的形制与墓葬的随葬品明显不同,应属不同文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内容主要是墓葬资料,这与古代农业文化大量聚落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形成鲜明的对照。古代文献的记述中认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似乎很难留下他们的居住遗址。但是,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冬季游牧是不可能的,牧民们需要寻找避风向阳水草丰富的地方作为相对稳定的居住场所以度过严寒。因此,游牧中有定居应该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生活方式,以家族为单位的小型聚落的存在是普遍的。从 2000 年开始,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在甘肃西北部和新疆北部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已发现古代游牧文化遗址 280 多处,其中绝大多数是位于冬季营地的小型聚落遗址。

      古代游牧民族的大中型聚落遗址往往有冬夏之分,新疆东天山以南的哈密乌拉台、鄯善洋海等遗址应属于冬季的大型聚落;东天山以北的巴里坤草原自古以来水草丰美,夏季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是游牧民族传统的夏季大牧场,这里发现的一系列古代游牧文化的大中型聚落遗址,应属于不同的古代游牧民族在夏季牧场的各级统治中心。其中巴里坤县城西南以兰州湾子遗址为中心的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面积在 10 平方公里以上,代表了以平面方形或长方形不起封堆的石结构墓葬和静态剪影式、粗线条式岩画为特征的一类遗存,该类遗存在新疆东部和甘肃西北部有广泛分布。东黑沟遗址代表了以圜形石封堆墓和动态剪影式岩画为特征的另一类遗存,该类遗存亦在新疆东部和甘肃西北部有广泛分布。

      在东黑沟遗址的东、西侧,各有一处墓葬形式和岩画形式与东黑沟遗址基本相同的中型聚落遗址。东侧为红山口遗址,西距东黑沟遗址约 10 公里;西侧为大黑沟遗址,东距东黑沟遗址约 10 公里。中型遗址均发现数十座石围居住基址,上百座圜形石封堆墓和数量较多的岩画。石围居住基址集中分布,排列有序,显然不是一般的居住场所,而与群体性居住有关。中型遗址的遗迹形式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与东黑沟遗址相近,很可能与东黑沟遗址同时并存。根据遗址的位置和遗迹特征,初步判断遗址很可能是对东黑沟遗址起拱卫作用的驻兵场所。

      东黑沟遗址的考古工作对居址、墓葬和岩画等古代游牧文化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调查、发掘与研究,在古代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年度的发掘,发现了一组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遗迹组合和一批墓葬,为研究古代游牧文化的特征、社会生活和判断该类遗存的文化属性和年代等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来源:中国文物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