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江苏徐州奎山发掘 4座西汉墓
  • 云南富源大河出土一批莫斯特文化特征石制品
  • 陕西甘泉县发现一座商代晚期墓葬
  • 山东德州首次发现宋元时期瓷窑址
  • 云南富源大河出土一批莫斯特文化特征石制品
  • 浙江建德发现北宋龙窑
  • 郑州西司马遗址发现晚商至西周早期墓地
  • 辽宁盖州发现大型汉代7砖墓和贝壳墓
  • 山东枣庄建新遗址考古又获新成果
  • 湖南岳阳宋—明清时代古墓出土一批精美文物
  • 最新热门    
     
    陕西咸阳清理一座大型汉墓

    滑坚硬,上面铺有一层薄薄的木炭。

      耳室 5个,分别开凿于墓道的南、北壁,南壁3个,北壁2今,其距地表深度随墓道坡度的增加而递增。C1位于墓道南部的最东端,C2同C3南北对称,C4同C5南北对称。耳室均用空心砖垒砌,平面为长方形,除了C2为“人”字形顶外,其余的为平顶。其垒砌方法,砖室的两壁面和后面均用空心砖顺长对缝竖垒3层,前面一般用4--5块空心砖横向顺长竖垒封门,顶部的空心砖横向顺长平铺,底部也用空心砖平铺,形成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形空心砖椁室。空心砖共有4个种类、10余种规格,最长的150、最短的71厘米;纹饰以枝叶间菱形纹为主,也有一部分菱形纹和个别的圆圈乳丁间菱形纹。c1顶部的一块空心砖上阴线浅刻“五尺十日”;室内仅发现铁刀、木炭和一部分朽木残骸,砖室顶部、封门完整,未见盗扰迹象,推测c1是象征着庖厨类的操作间。C2位于C1·的西部,室口用3块曲尺形的空心砖搭建成门的框架,外面再用4块空心砖横向竖垒封堵。室内出土有铜、铁、铅质的车马器294件及大量的朽木残痕,当为木质的车马模型,其中还保留了一段完整的车轴连同两端的辖軎。c3位于墓道的北侧,“人”形顶,顶高0.8米;室内出土有铜、铁、铅质的车马器195件。C4位于C3的西部、墓道北侧接近墓室的位置,50余件陶器几乎堆满了耳室,陶质细腻,形体高大。室口发现有鸡蛋壳一堆,禽类、兽类骨骼各一堆,当为墓主陈设的肉食和鸡蛋。陶钟、壶、仓、盆的内面满涂鲜红的朱砂;陶壶和陶锺器形高大、制作精细,器身均镶嵌有大型铜铺首,工艺精湛。出土的陶仓数量众多,有的仓内还装有谷、稻、高粱类粮食。陶灶形体高大,火眼多达4个,上面放置灶具,灶尾烟囱突兀高耸,是这一时期庖厨明器中的杰作。C5室内出土有铜、铁、铅质的车马器236件以及木质的马的朽痕。C2、C3、C5象征着墓主的3个车马库,共出土铜、铁、铅质的车马器 725件,其中绝大多数为铜质,鎏金,种类比较齐全。

      墓道的西部接近墓室处发现一座陪葬坑,陪葬坑开凿于墓道底部的斜坡面上,平面呈梯形,剖面基本呈一直角三角形;长4.45、宽O.85--1.1最深1米,已被盗扰,坑内出土有大量青绿色的云母片、陶耳杯残片及2段兽类的肋骨。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现存上口长 8.65、宽6.7、深5.5米,由墓口往下0.8米,南北两壁各留一宽0.65米的生土台阶,台阶以下墓室宽5.4米,四壁以青砖错缝平砌,砖壁平直,未见起弧迹象,推测墓室的顶部可能为木头构筑。墓室口用青砖南北向顺长错缝平砌一砖墙,其高度几近开挖地表,南、北边直抵台阶上的墓室南、北壁。砖墙靠近墓道底的位置被盗掘者掏出了一个高2.12、宽1.75米的椭圆形洞。室内填土夯筑,比较坚硬。墓室早年被盗掘一空,木质棺椁被毁,底部发现大量黑色和灰白色灰烬,属于焚烧的孑遗。墓室最底下为厚50厘米的沙层,沙子细腻绵软,当属修筑墓室时的铺垫,也有防盗作用。MI规模宏大,形制奇特,墓葬布局复杂,器物组合丰富,从墓葬的规模、结构及随葬品的种类、工艺等方面分析,墓主可能为郡守一级或二千石一级的官吏,时代在西汉晚期。

      M2位于M1墓道北部,开挖地基时大部分已被破坏,仅余墓室底部深0.2— 0.3米的一部分。墓葬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84、南北宽1.5米,青砖砌筑,东西向,墓道在东,尺寸不详。随葬品仅发现有铁釜、五铢铜币、柿蒂形铜饰及陶罐、奁残片。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

      另外,在开挖地基的西北角时抢救性发掘灰坑一座,灰坑基本呈圆形,直径 2.7、深1.5、坑口距离地表2.2米。其中出土有大量的绳纹板瓦、筒瓦残片,“长生无极”、“长乐来央”及云纹瓦当残块,素面、乳丁纹铺地砖残块,空心砖块,陶器口沿、底部残块等,均为汉代的建筑材料和器皿。

     

     

     

     

        来源:中国文物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