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江苏徐州奎山发掘 4座西汉墓
  • 云南富源大河出土一批莫斯特文化特征石制品
  • 陕西甘泉县发现一座商代晚期墓葬
  • 山东德州首次发现宋元时期瓷窑址
  • 云南富源大河出土一批莫斯特文化特征石制品
  • 浙江建德发现北宋龙窑
  • 郑州西司马遗址发现晚商至西周早期墓地
  • 辽宁盖州发现大型汉代7砖墓和贝壳墓
  • 陕西咸阳清理一座大型汉墓
  • 湖南岳阳宋—明清时代古墓出土一批精美文物
  • 最新热门    
     
    江苏江阴南楼发现保存完整的崧泽文化聚落

    了解到该遗址可分商周、崧泽文化时期,其中清理商周时期灰坑10余座;崧泽文化时期墓葬25座、大型壕沟 1条、房址4座以及各类灰坑等。

      C1为纵贯南北的大型壕沟,宽度约 5、清理长度40米。其北接阴大河,南面未发掘,但经过钻探发现其向东转弯后与东部低洼河地相连。C1深约0.9米,主要为灰土堆积,分上、下层。C1内出土各类陶器较多,可知器物有:各类盆型鼎、罐型鼎,豆、盆、罐、壶等,可复原的器物有:带扳盆、粗把敛口豆,敞口深腹盆、敛口束颈盆、小杯等。陶器轮制为主,部分黑皮陶胎壁极薄,反映出当时较高的轮制水平。陶质以夹草木灰、蚌沫粗泥质红、褐陶居多,夹砂红陶、褐陶及泥质红陶次之,其他还有泥质灰陶、泥质橙红陶等。纹饰多以素面为主,部分租泥质鼎、罐口沿下部都饰有宽带状弦纹,鼎足上有按窝、刻槽等痕迹,另见有弦纹、附加堆纹、镂孔等,但数量较少;大部分器物上都涂抹有红色陶衣,部分泥质陶器表面所—卜红衣光亮如新,另有少量磨光黑皮陶。其中C1下层陶片数量较上层少;从C1剖面可以看出,下层属正常水流淤积,上层堆积明显是人为倾倒垃圾所致。从出土器物分析,C1上、下层年代较为接近。

      南楼遗址墓葬大部分分布于Gl东面,由南到北可分为3排,每排墓葬为东南一西北方向排列,部分墓葬存在打破关系。墓葬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因上层距耕土层较浅,故有些墓葬保存情况较差,不少墓葬在,耕土之下即见器物。其中 M7--M9等墓坑较深者,能清理出棺木痕迹。M9葬具保存较好,2.3x1.15米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现存深度0.34米,棺置于墓坑内偏东部,长2.14、宽0.9、现存高度0.32米,沿棺内向下清理后发现朽塌的条状棺盖痕迹,从剖面上来看,棺底部近平,两端略弧,推测为长方形独木棺,随葬品仅见于棺内。

      墓葬中入骨架保存大多较差,无法提取鉴定。仅可以牙齿、肢骨的方向来判断头像大多东北一西南向。墓葬内随葬品多南北向排放于墓主身侧,少量墓葬内随葬品摆放于头、身、脚各处。玉石器一般出土于墓主头、胸、腹处。

      墓葬中所出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仅见鼎及部分罐。陶色有红、灰、褐等,大部分上有黑皮,少量器物上有红彩,但剥落较甚。纹饰以素面为主,另见弦纹、附加堆纹、镂孔,竹节状凸棱等装饰。器形有鼎、豆、壶、罐,部分墓葬见有觚形杯,而钵、器盖、纺轮数量不多。陶2S制作大多为轮制,把、足等多为手制而成。陶器豆、罐、壶等形状多样且数量较多,鼎的形制各异,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由于大部分陶器烧成火候较低,质地疏松。

      墓内随葬玉石器约100余件,其中玉器约占1/3。玉器形制有璜、块、镯、珠、环、璧、口含、异型块及各类形状玉饰等。玉器均磨制精细,光洁度较好。其表面明显留有弧状的线切割痕迹,打孔多采取管钻、对钻等方法。玉质多受沁风化为白色(鸡骨白),从部分未风化处可观察,一类玉料原色为湖绿色,透光;另一类玉料受沁风化后为青牙-,不透光。肉眼观察,玉料均属于透闪石(真玉)料,未见玛瑙、滑石质等“彩石”类玉器。玉器穿孔处有明显光滑的单向磨损痕迹,表明此类玉饰显然是墓主生前的实用装饰。从器型上看,该遗址玉器种类较为丰富,其中 M13出土的异型块为首次发现的崧泽玉器新器型;M7心型玉为口含,与上海青浦崧泽遗址M92出土口含一致。石器则以钺、斧、锛、凿为主。除部分石器石质较粗糙,风化较严重外,大多保存较好,磨制精细。从表面观察,多采用打制法初制成型,后再精磨、穿孔而成。其中M16出土石钺,整体扁平,大穿孔,有3道刃,为同时期所罕见。

      G1西面为主要居住区,发现房屋遗址4座,揭露其中 3座。其中F1、F2东西并排排列,P3在其南,呈“品”字形排列,各为直径约 6米的圆形房址,保存相对较好。每座房址中部发现有呈方形排置的柱洞,墙基外围皆有排水沟环绕,推测应为地面式建筑。同时在F3基址内发现有圆形灶坑堆积。由于地表破坏较甚,门道、墙体及房屋活动面保存较差,但在房址内发现有夹芦苇杆的红烧土块,应是墙体残块。房址内出土陶片较少,且大多为残片,可辨器形仅有盆、罐等,陶质、器形多与C1内出土器物近似,故两者的使用年代应较相近。 F4为长方形房址,位于C1东部,被部分墓葬所打破,保存较差,仅可见西部、南部墙基浅沟及部分柱洞。

      灰坑按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所出遗物以陶片为主。商周时期灰坑所出土典型器物为:各类印纹硬陶罐、泥质印纹豆、绳纹鬲、绳纹刻槽盆等,印纹纹饰多为勾连云纹、回形方格纹、梯格纹、变形菱格纹、席纹等。崧泽文化时期如:泥质红陶盆、灰陶杯、敛口深腹平底盆,另有鼎、罐、壶、豆等。

      南楼遗址商周时期遗存较少,且遗迹单一,现阶段无法对其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此次发掘以崧泽文化时期遗迹、遗物为主。从遗址布局看,以c1为界,墓葬多集中于c1东部,而房址多分布于西部。推测在一段时期之内,G1应为墓葬区与居住区的分界线,并可能承担一定的防卫功能。从发掘出土的器物来看,此时期内日用陶器与陆葬陶器已开始有所区分,部分随葬陶器趋于小、精化发展,已明显具有明器性质。根据陶器出土器物形制、组合关系来看,南楼遗址的相对年代应为崧泽中、晚期。南楼遗址中房址、壕沟、墓葬的连贯性聚落,在同时期遗址中也是较为罕见。从遗址面积,以及观揭露房屋遗存规模、房址与壕沟的相互关系来看,南楼遗址应是一聚落中心的所在地。通过对南楼遗址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对于崧泽文化分布、聚落形态以及环太湖流域早期文明的形成将会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来源:中国文物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