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江西靖安县仁首镇棠港村牌楼组的一个村池塘边上,3棵已经七百岁的老柏树,守卫着一座古老的大院子。村子里赵氏家族的老少们,都只知道村里的大事要在这里商议,可谁也不曾去猜想,这座残存的大院子里面承载着多少历史。
元代古民居“破茧成蝶”
这座矩形四面围合的大院子,中部前方为带八字门墙和牌坊式大门,朝西偏北,进入大门则是一路三进二天井的一组古建筑。书写着“云山世第”的大门,有着元代的座墩、明代的麻石雕花,甚至还有现代的琉璃瓦。“这是村子里的祠堂,前两年才刚刚粉刷了一次。”棠港村支部书记赵鸣绘说,村子里的人世代在此居住,直到20世纪90年代房屋逐渐损坏后,才相继搬出了这个院子。可住在这里的人,都不知道这些破败的房子竟是“宝物”。
今年1月,深圳考古研究所一名古建筑专家因为冰雪灾害被困在靖安县。此时,正巧遇到靖安县进行文物普查,这名古建筑专家便随考古人员来到“云山世第”。考古专家从祠堂的梁架和柱础等构件,推测整个祠堂是明代早期的建筑。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在祠堂北路有两栋倒塌了部分的民房,专家从这两栋民房的建筑形制、用料等特点来推断,应该始建于元代早期。
考古专家寻访了附近30余个村庄进行对比,初步认定这两栋民居为元初古民居。此时,沉寂了数百年的古宅才得以“破茧成蝶”。
四街八巷显家族盛世
坍塌的老屋,杂草丛生的院落,谁也无法想象这里曾经的显耀。只有依旧供奉着先祖的大祠堂,依稀还能看到昔日的人丁兴旺。
事实上,村子是被高高的围墙保卫着的,“云山世第”是村子的中心,村子里的房屋围绕着这座祠堂而建,形成了“四街八巷”。由于房屋密集,屋檐相靠,过去在街巷里行走,可以“晴天不见灰,雨天不湿鞋”。
棠港村支部书记赵鸣绘说,村子里并不是盛产石料的地方,祠堂所需的大麻石都是从安义等地运来的,这足以看出当时赵氏始祖的财力雄厚。赵氏始祖在这里逐渐开枝散叶,最兴旺的时候,村子里居住了1000余人。此后,村子也逐渐衰败,如今村子里也只有两三百名村民。
尽管祠堂四周的老屋不是倒塌就是被拆除重建,曾经的辉煌也已不见。但是,“云山世第”仍然是村里人的一个中心地。直至今日,村里人不论是嫁女,还是娶妻,都必须在祠堂拜过祖先。而村子里遇到了大事,也都是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