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浙江省舟山市水下考古工
最新热门    
 
舟山嵊泗发现宋代临港型古文化遗址

时间:2009-8-26 11:27:09  来源:不详
明、、民国时期的瓷片和砖瓦等建筑构件。分别是越窑系青瓷,宋代同安窑系青白瓷,元代吉州窑、建窑黑瓷和明清到民国时期的青花瓷。经初步鉴定分析得出,徐公岛古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且延续性强。是迄今在嵊泗列岛发现的唯一的、规模最大的、历史悠久的临港型古村落遗址。

  徐公岛作为海上丝路中继港,至迟在北宋已相当繁荣。据1072年搭乘宋朝海商孙忠船来的日本僧人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中写道:“(1072年3月)廿六日丙午,天翳,不知东西,不出船。巳时,天晴,依无顺风,以橹进船。申时,着明州别岛徐翁山,无人家,海水颇黄。西南见杨山,有人家。三姑山相连,有人家。将着徐翁山间,北风大吹,骚动无极。殆可寄岩石,适依力,得著别岛宿。”根据成寻描述,对照舟山海图和古今地名,我们可以确定,“徐翁山”即徐公山;“杨山”、“三姑山”即今大、小洋山。孙忠商船航经此地,意欲靠泊徐公岛,茲因“北风大吹”,而徐公岛岙口朝西北,不宜靠泊,是故,只得“著别岛宿”。由此可知,徐公岛确是宋代中日海上丝绸之路的中继站。

  徐公岛作为军港形成于南宋。宋元之际,有一个叫梅应发的人在1259年成书的 《四明续志》里描述了当时明州知府吴潜“朝夕思惟”后,指令在舟山创设“海上十二铺”的军事设施。其中嵊泗海域设有“三姑山”(大洋山)、“徐公山”、“鸡鸣山”(金鸡山)、“北砂山”(疑为北鼎星岛)、“络华山”(绿华岛)、“石衕山”(花鸟山)、“壁下山”7铺。铺者何也?即旧时的驿站。明朝顾炎武《日知录·驿传》记载:“今时十里一铺(陆上每三十里设一铺),设卒以递公文”。在大海中,铺为烽堠(烽火台),以两岛相间为一铺。南宋理宗时(1225-1227),为保京都临安(今杭州)的安全,作为海上藩篱的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