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河北省大名城墙考古发现瓮城 |
|
时间:2009-12-24 11:41:37 来源:不详
|
|
|
2009年,河北省大名县依靠大名府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制定了打造“宋府明城”的宏伟目标。配合建设规划,以大名县文保所为主的考古工作队对东城墙南段进行了清理发掘。 清理发掘区域为东城门向南到城角,全长550米,涉及宽度8—11米不等。探明瓮城一处,但缺损不全。清理发掘马面三座,城墙砖石基础135米,内侧夯基72米。经过印证史料,由局部推理全面,现已基本上掌握了全城的形制及规模。 瓮城:因出城道路仍在利用,没办法进行发掘,只能沿已暴露的南侧城墙基址循序勘探。东瓮城门向南开,城基厚6.2米,门宽3.9米,外侧总宽74米,向东外延数据不详。城门到吊桥距离87米(吊桥为重修的水泥桥)。 马面:共清理发掘马面三座,此段实际应有马面四座,因二号马面所在位置堆积太多建筑垃圾而没能进行发掘。 城基:外侧石基砌砖保存较好,时断时续,经过地下清理,城墙的走向、规模清晰可辨。其中,中型砖有许多带文字的,有压印属县名,如“南乐”、“内黄”等。有模印凸字体的人名,如“王闻臣”等。县名砖是大名府所属各县包修一段城墙的专用砖,而人名砖有两种可能,一是“物勒工名”的属县砖,一是捐助者的功名砖,因史料无载不得而知。 据史载,大名府较大的修葺有两次。一为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修建其始,城墙为土垣,周长9里,高3.5丈,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方形城,四面居中各设一门,以南北大街为中轴,东西大街在十字街交会,四门外均修瓮城。二是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砌砖石修楼建台,又因是所属县分段承修,故而现在清理发掘的这段城墙,表现出界段分明的特点。有砖缝刻意硬接,夯土皮互不相连,内填土泾渭分明,就连城墙的厚度也极不一致,通常界于8—12.8米之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