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湖北京山发现一处5000平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出
共发现盐业遗址700余处
四川新津发现4000年前袖
新疆库车又发现一座古墓
我国最早木乃伊证实东西
内蒙古新发现两处6000年
台州发现5500年前的河姆
非洲琥珀化石内发现950
盐津发掘出大批东汉文物
最新热门    
 
2009年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主要收获

时间:2010-5-13 12:24:57  来源:不详


 
    2009年6月13日,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正式启动。此次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遗址的北侧中段,属原编T2 3方,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200M2发掘面积,具体区域包括Q8、Q9、Q10三条隔墙、G9、G10两条过洞。

    此次发掘由曹玮担任领队,另有发掘、文保8名业务人员及9名工人参加。截至目前,文物层以上堆积全部清理结束,文物层的细部清理有序推进,陶质文物的修复已经开展。

    一、地层与遗迹遗物

    按照原发掘报告可知,俑坑土层堆积为7层。本次发掘是承接20世纪80年代工作面的再次工作,上层堆积已经清除,工作的起始层位为第③层,即红土层。在参照东、西、南三面探方壁剖面、原始发掘报告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将此次所发掘的堆积划分为五层:

    ①  红土层。为俑坑的填土层。现发掘区内的隔墙部分几乎无存,唯有Q8西段存长6.9米的一部分,厚约0.10米;过洞部分呈锅底弧下凹,中心厚约 0.65米。土色红,质硬,经夯打,局部尚存夯窝。G9~Q10的西端有少量细绳纹陶片、陶砖。Q8西段有大片扰土,扰土内含绳纹陶釜残片、铜镞、石构件、圆环状漆器、箭菔以及大量白色、黑色植物残迹。

    ②  席子木迹层。为俑坑建筑顶部棚木、枋木及覆盖于棚木之上的席子经炭化或腐朽所形成。棚木、枋木在隔墙部分遍布,自东向西,由黑色炭迹转变为白色灰迹,厚0.35~0.02米。过洞部分分布不完全,且与①层红土混杂,并被陶俑、陶马打破、叠压。最厚处约为0.35米。席子痕迹见于G10、G9、Q8的西部。席子多呈压印残迹,其中Q8西段所见,均呈白色朽丝状平层分布,叠压黑色淤泥、白色棚木灰,应为当初席子覆盖的位置;其余各处均为上层填土上的压印,随土层的倒塌,印痕呈水平或垂立状。

    ③  夯土层。分布于棚木下的隔墙位置,依隔墙向过洞呈凸起弧形分布,厚约1.58~1.85米。包含物极少,Q8中见有动物骨骼。土质硬。土色由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