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发掘重大发现的作坊遗址航拍图 桂林鑫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出土瓷器
工人正在清理第三区的作坊遗址
广西桂林永福县窑田岭宋代窑址考古工地近日传出重大发现:继1975年首次对窑址进行发掘,清理出4座窑床后,广西考古界文物工作队今年在窑田岭窑址方家寨窑场和塔脚窑场展开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连片开挖清理出9座保存较好的宋代龙窑,4个明清时期的葫芦形窑。其中,首次发现一处窑场作坊遗迹,并出土大量瓷器产品,总重量接近60吨。截至11月11日,本次历发掘工作经10个月,发掘面积约8000平方米,实为广西历年瓷器考古发掘面积之最。
8000平方米藏着九座龙窑
11月10日、11日,记者在永福县永福镇南雄村方家寨屯至广福乡龙溪村大屯之间长约7公里洛清江两岸坡地上看到,现场窑址工地已经清理出约8000平方米面积,共计发现9座龙窑。
这9座龙窑建造在斜坡地上,坡度一般在10度左右,窑身最长约45.5米、宽2.2至3米之间,窑头普遍较窄,窑尾比较平缓且宽。走进窑址,可看到在龙窑两侧分布着许多大小深度不一的坑洞。
“这些坑洞是窑址里常见的灰坑以及柱洞。”考古工地负责人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安益介绍说,灰坑有可能是当年窑工随地挖地取土后留下,也有部分是储备泥土的取土池,柱洞则是为龙窑搭建遮风避雨的棚子留下打桩痕迹。
在龙窑的挖掘现场里,当时印证高温烧制瓷器痕迹也保留下来。只要沿着窑床边缘查看,靠近投柴口的砖泥都会看到,一些近似透明的结晶块状物,这就犹如经过高温烤制的窑室滴下的“汗”而形成。
根据这些出土清理出来的窑址痕迹,不难想象出当年窑址龙窑群密集分布的规模宏大,窑工繁忙劳作的景象。此外,文物工作者在一座龙窑发掘现场边坡上,还清理出4座不同于宋代时期的葫芦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