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广东增城浮扶岭西周—春
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发
广东五华西汉长乐台启动
广东乳源发现唐宋墓葬群
广东省西樵山千年峭壁原
广东汕头“南澳Ⅰ号”古
广东台山新村沙丘遗址发
广东省封开县发现西周时
广东省封开县三普队在西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最新热门    
 
广东博罗曾屋岭春秋时期墓地

时间:2011-04-19 12:25:41  来源:不详


 

    曾屋岭墓地位于广东省博罗县福田镇联和村委会冲径村曾屋岭东麓,发现于2008年11月对从莞高速公路建设用地范围进行的调查勘探。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惠州市博物馆、博罗县博物馆对墓地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2300平方米,发现春秋时期长方形竖穴土坑墓85座,出土青铜鼎、剑、矛、戈、斧、刮刀三十多件以及陶瓷器一百多件,取得重要收获。

    发掘分为南北两个工作区,北区发掘墓葬76座,其中春秋墓72座,宋墓1座,明清墓3座;南区发掘春秋墓13座。两区合计发掘春秋墓85座。墓葬多开口在第2层下,只有少数在第3层下。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2.2—3.7米,宽0.65—1.3米,深0.5—3.2米不等,墓长超过3米的约达40%。大部分长宽比在约3:1,另有四分之一长宽比在4:1。墓向大致呈南北向,与地势走向相异而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排列有序,鲜见打破现象。葬具痕迹不存。填土黄色,与周边土色甚为接近。少数墓葬具有二层台和腰坑。随葬品陶器组合为3豆,3豆1簋,或5豆1簋,罐类多打碎混于填土中,只个别墓葬中部有两个陶罐,其中17座墓葬随葬青铜器,已发现青铜器鼎2,剑7,矛3,戈1,镞5,斧2,刮刀9,残器2。出土青铜器最多的是M16。铜剑都是短剑,最有特点的是M70出土一件人像剑首短剑。M70短剑上的人像为裸体男性,头顶套一个箍箍,扁圆脸,嘴、眼眶凹陷,鼻梁低矮,大耳贯孔,粗脖子,瘦窄体,双手执于胸前,腰扎腰带,下体男性性器官粗壮而凸出。这种人像短剑,在广东是第一次发现,过去曾在北江流域的清远发现人像匕首,但两者造型有较大差异,这些都是最富于越人文化特色的器物造型。曾屋岭短剑长多在50厘米以内,过去岭南也有学者称之为匕首。由于按照新的文物保护策略,对出土青铜器不再直接一次清干净并起取,而是弄清器物的属性及大体尺寸后,即刻铺上塑料薄膜,打上石膏,连同泥土一起整取运回室内处理,以避免进一步的清理对青铜器本身造成伤害。因此,对于本墓地的青铜器,详细的数据还要等待室内整理完成后才能清楚。
    根据曾屋岭的发掘经验,原始瓷豆都出在深约3米的墓葬中,而原始瓷豆都属于晚一些的东西,由此看来,在该墓地的使用过程,有一个趋势,即墓坑由浅而深。另外,从空间分布看,墓葬排列似乎有一定规律,位于高处的较少,越往下越密集,是否按辈份和昭穆制进行的安排?值得进一步研究。
    经过初步的比较研究,曾屋岭可分为两期,约相当于横岭山三、四期,也即春秋中、晚期。

    一期、二期的分别主要在双腹豆的曲度上,一期不十分明显,而二期甚为明显,并且出现了原始瓷。所有陶器都是泥质陶,火候普遍较高,部分豆的陶质比较粗糙。以灰色为主,也有黄白色的。纹饰简单,豆类素面或加弦纹、水波纹等,个别器物外底有刻划符号;罐类纹饰则较丰富,有方格纹、夔纹、方块凸点纹、回纹、云雷纹等。

    青铜器多数属武器类的剑、戈、矛、镞等,容器发现较少,鼎的个体较小,器壁较薄,具有明显本地铸造的特征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