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陕西洛南盆地张豁口旧石器地点发掘取得重要突破 |
|
时间:2011-11-9 10:33:38 来源:不详
|
|
|
石制品。发掘过程中还发现,耕土层由于受到后期施农家肥等田间作业影响,一些历史时期的陶瓷品或瓦片混杂其中;第二层为古土壤层,深度在20~130厘米左右,块状结构,垂直裂隙发育,沿裂隙面呈暗棕色,粉砂至黏土质,沿裂隙有现代植物根系发育,含铁锰锈斑。本层石制品最为丰富,多数手斧出自该层;第三层为深度在130~200厘米左右的黄土层(未见底),块状结构,粉砂到黏土质,颜色不均一,土质坚硬,黑色铁锰锈斑发育;由于探方过于靠近民宅建筑,为了安全起见,没有继续发掘下部地层。第三层上部黄土堆积物中也含有较多的石制品。虽然遗址整个地层堆积物中均包含有非常丰富的石制品,但以第二层古土壤条带的中下部所含石制品最为丰富。经过对遗址地层堆积物逐层详细实测,张豁口地点土壤酸碱度(ph值)在6.0-6.5之间,在这种较强的酸性土壤环境下,骨骼等其他有机质的文化遗物难于保存下来。
本次发掘中,从遗址不同时代形成的黄土及古土壤堆积地层中已出土各类石制品16000余件,除此此外,还在遗址周围陆续采集到脱层石制品数百件。张豁口地点地层中出土的石制品种类包括石料、石锤、石砧、石核、石片、经过二次加工修理的工具以及碎片屑(块)等。在修理的工具类型中,既包含有手斧、手镐、薄刃斧、砍砸器、大型石刀和石球等重型器物,又含有轻型的刮削器和尖状器等。遗址出土石制品中,小碎片屑数量最大。一些石制品出土时还可以在原地拼合起来。另外,在探方T3第二层中部东南角、探方T6第三层上部东南角和探方T5第三层上部东北角等区域清理过程中,在很小的范围内,还分别发现了原始人类打制石器时遗留的作业点,其中在T3作业点观察到数件可拼合的浅色石英岩石制品,说明遗址中相当一部分石制品为原位加工时废弃后,被黄土沉积物快速掩埋起来。 本次抢救性发掘中,首次在洛南盆地张豁口遗址发现了丰富的流行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阿舍利工业的器物组合,如手斧、薄刃斧、三棱手镐和大型石刀等,仅在2011年4~6月试掘的、两条面积分别为4×9平方米的探沟中就出土手斧7件,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甚至整个东亚地区单位面积中该类器物最为集中的发现。手斧、薄刃斧和大型石刀等向来被认为是属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流行的阿舍利石器工业的器物,在1995年以来的田野考古调查工作中,我们曾经在洛南盆地旷野旧石器地点群采集到数量较多的该类器物,但由于它们或者是位于第二级阶地的砖厂取土制砖时已脱层的器物,或者系高阶地旷野地点的地表采集品,器物都已脱离了原生的埋藏层位,因此,该类器物的年代一直无法得到确认,本次田野考古发掘首次从地层关系上证明了阿舍利工业类型的典型器物在洛南盆地出现的年代不晚于第二级阶地上部黄土堆积物形成的时代。张豁口地点相应的遗址年代学和古人类生活环境、石器工业特征、石制品微痕和残留物分析等研究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并已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张豁口地点的发掘收获将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中国南北自然地理过渡地带秦岭山区的旧石器遗址年代学、石器工业性质、古人类生存环境、生存行为、东西方旧石器工业比较和早期人类技术交流与传播等具有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