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安徽蚌埠抢救性发掘一口
安徽淮北市6口古井内发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二○
安徽繁昌新港发现完好宋
安徽境内战国贵族墓内发
安徽第二次发掘隋唐运河
安徽六安城东二座战国墓
安徽六安战国墓开棺 发
安徽开启六安战国墓北墓
安徽战国大墓出土多件少
最新热门    
 
安徽当涂县陶庄遗址发现战国早期越国贵族土墩墓

时间:2011-12-4 18:14:42  来源:不详

    因当涂县314省道改建工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马鞍山市和当涂县文物部门于7月10日~9月20日对马鞍山市陶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发现战国时期[注: 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土墩墓[注: 概述 古代墓葬形式之一。西周至春秋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特点:不挖墓穴,只在平地堆土起坟埋葬。随葬品多为印纹陶器、原始瓷器和带地方特征的青铜器。]一座,出土陶器、原始瓷器等珍贵文物40余件,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

    陶庄战国土墩墓位于当涂县新市镇临川村陶庄自然村北侧约200米,为长方形浅土坑式土墩墓,墓葬局部已遭到破坏,现存土墩高约1米,土墩底部近椭圆形,长径约23米、短径约18米,墓坑基本呈东西向,长约6.7米、宽约3.5米、深约0.55米(其中打破生土部分深约0.3米)。从残存板灰痕迹看,椁室长5.1米、宽2.5米,似从中间分成东、西两室。东室中部、北部和西室东北部残存有零星的人牙和骨骼遗存,分布散乱;西室的东北部发现有肢骨4根,两根一组,东西向分布。在墓室东部椁室外侧有一个不规则椭圆形灰褐土坑,坑长径1.6米、短径0.9米、深0.16米,坑内有两根保存较好的股骨,可判断骨架头向北。从残存骨骼和牙齿看,此墓应为合葬墓,椁室外侧的灰褐土坑很可能为殉葬坑。

 

 

    该墓随葬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专门为陪葬而制作的陶质明器—仿铜陶礼器,一类为实用器。仿铜陶礼器包括鼎、三足盘、匜、角形器等,因随葬品正在修复整理中,其数量和配置情况尚不清楚,但鼎至少有三件,形制均高度接近同类青铜器[注: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实用器包括陶器、印纹陶器和原始瓷器,器类包括陶釜、甑、钵、纺轮,印纹陶罐、瓮和原始瓷瓿、杯、盅等。此外还发现一件青铜镞和一颗蜻蜓眼玻璃珠。平面分布上,陶器、印纹陶和原始瓷器主要集中放置于椁室西部,而原始瓷瓿、陶匜、三足陶盘、青铜箭镞和玻璃珠则放置在椁室东部。值得注意的是,椁室西部不少随葬器物破碎成好几部分,同一件器物常被分成几部分放置于不同位置,似为下葬时人为打碎有意摆放所致。

    从随葬品特点如细长外撇越式鼎足、原始瓷瓿上的简易牛首形双耳、敛口细方格纹硬陶小罐、原始瓷小口直壁杯以及鼎、盘、匜组合等来看,该墓时代为战国早期。从墓葬规模、墓室形制、随葬陶礼器及组合看,墓主身份应为中下等贵族。战国早期正当越国灭吴以后的鼎盛时期,随葬品也为越地常见器类,因此这应是一座战国早期越国贵族土墩墓。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