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速度非常快,对文化遗产
[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构成很大的威胁,保护问题非常严峻。通过这两天的会议,谢飞局长、高星副所长、陈星灿副所长我们几位讨论交流,希望形成一个“洛南共识”,今后应该切实加强遗址保护工作,希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注: z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zisunhoudai]留下一份文化遗产。
王幼平(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学教授):这次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重要发现得来并非偶然,是发掘主持者明确的课题意识、强调多学科密切合作以及长期坚持在同一地区系统调查与发掘工作的结果,它不但改写了洛南盆地露天遗址的手斧等石制品缺乏原生层位的历史,同时也为探讨中国南北方过渡地带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展与古人类活动历时以及更新世期间东西方早期人类与文化交流等重要课题研究都增添了非常重要的新资料。
吉学平(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洛南盆地既有露天遗址,又有洞穴遗址,建议加强在洞穴中寻找人类化石的力度,审视文化上体现的东西方交流是否在人类体质上也有所反应。
范雪春(福建[注: 福建省-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国的一个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介于北纬23°33′~28°19′,东经115°50′~120°40′。]省博物院研究员):望专家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充当保护者和宣传员的角色,向政府和公众宣传保护遗址,提供保护依据,制定保护规划。
杜水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洛南的工作过去很辉煌,面临的任务很艰巨,这里地处黄土边缘地带,黄土发育不典型,建议在南洛河流域寻找一些典型黄土堆积地点,确定南洛河的演化史,然后再和石器地点堆积剖面进行对比。
谢光茂(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洛南发现的手斧和薄刃斧与西方阿舍利文化的同类器物毫无二致,而且薄刃斧数量之多,制作之典型,在东亚地区绝无仅有,对于研究早期人类的迁徙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洛南盆地旧石器研究取得显著的成果,多学科合作格局也已形成,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诸如不同阶地、不同地层的石制品有何发展变化,手斧和薄刃斧在时空上的分布是否有规律等,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頠(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首先,洛南盆地毫无疑问是“模式Ⅱ”的石器工业组合,该发现为我们思考旧大陆直立人是否存在石器制作技术和认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