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河北发现一处北宋“公墓
河北成安发现隋唐时期居
河北武安发现战国赵国与
河北武安发现战国时期“
邯郸发现龙山时期陶窑 
河北邯郸丛台迎宾馆工地
河北武安发现59座战国至
河北将对2000多年前战国
河北磁山遗址出土8000年
河北乐亭县发现明代墓志
最新热门    
 
河北邯郸白村遗址2010年发掘成果介绍

时间:2012-2-13 22:11:08  来源:不详

    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建设,河北省[注: 唐代中书省(隋因避讳作“内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中书省与门下省,它们合称为两省或北省(尚书省称为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磁县文保所组成考古队,对白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白村遗址发掘面积为3000平方米,遗存以形状各异的灰坑为主,共170座,此外,还请理了灰沟13条、陶窑4座和带斜坡长方形砖室墓葬2座;文化遗物以质地分陶、石、骨、蚌、铜、角;种类包括陶鬲、鼎、甗、瓮、豆、盆、罐、釜、纺轮、圆形陶片及石铲、穿孔石刀、石斧、石镰等。发现小件标本265件(其中石器102件),可复原陶器28件、陶器残片3万余片。时代大致为仰韶文化[注: 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夏时期、汉代、明清时期。
    白村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台城乡东贺兰村东1100米处 ,南距白村800米的牤牛河北岸二级台地。发掘区北半区划分为4层:第①层耕土层,厚0.1~0.25米;第②层黄褐色砂质土,疏松,厚0.15~0.3米,含少量炭粒,夹杂少量青花、酱釉、泥质灰陶片,为明清时期文化层;第③层深黄褐色砂质土,松散,厚0.25~0.4米,含少量烧土颗粒,夹杂羼蚌红陶、泥质灰陶片,可辨器型为釜、壶、罐、板瓦等,为汉代文化层;第④层浅灰褐色胶质土,质略硬,厚0.3~0.4米,含较多炭粒、红烧土粒,夹杂夹砂灰陶、泥质黑陶、泥质灰陶等,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磨光、弦断绳纹、篮纹等,可辨器型有鬲、盆、罐、瓮等,为夏时期文化层。发掘区南半区与北半区基本一致,大致分为3层,但北半区缺失第③层。
    白村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主要包括第④层下开口的4座灰坑。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少量夹砂红陶、灰陶,纹饰多为素面,器型为钵、小口壶等。文化遗存为后冈一期文化。第二期文化遗存包括第④层下开口灰坑、G12以及4座陶窑,灰坑根据平面分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坑壁为直壁、斜壁;坑底为平底、圜底等,多人为加工,造型规整。遗物有陶、骨、蚌、石器,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还有夹砂灰褐陶、泥质灰陶、夹砂红褐陶、夹砂黑陶等,纹饰以绳纹为主,篮纹次之,少量旋纹、附加堆、划纹、方格纹、篦点纹等,典型器物为圆唇直口矮领圆肩小口瓮、子口斜壁底缘外凸器盖、卷沿斜腹盆等。文化遗存为后冈二期文化晚期。第三期文化遗存包括第④层和第④层下开口灰坑、G10和第③层下开口灰坑。灰坑根据平面分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坑壁为直壁、斜壁;坑底为平底、圜底等,多为自然形成后人为利用,造型不甚规整。遗物有陶、骨、石、蚌器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有一定比例夹红胎或灰胎的黑皮陶,还有少量泥质灰陶、夹砂黑陶、夹砂灰褐陶、夹砂红褐陶等,纹饰以绳纹为主,旋断绳纹特色突出,还有篮纹、刻划纹、旋纹、附加堆(链锁状、按窝状),素面磨光占有一定比例。典型遗物有卷沿侈口高领鼓腹高锥足鬲、卷沿斜腹盆、浅盘豆、方唇折沿深腹罐、蛋形瓮等。第三期文化遗存时代为夏时期。第四期文化遗存为第③层以及该层下开口H19、H59、G1和M1、M2。遗物为陶、石器,陶质以泥质灰陶为主,还有泥质红陶、夹砂灰陶等,纹饰多为素面,还有绳纹、交错绳纹、波折纹、圆圈纹等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