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沧桑历史近千年
  • 商周时期濮人种茶
  • 欧洲最早的茶树
  • 茶叶的贸易历史
  • 欧洲最早的茶树
  • 茶税与茶法
  • 台湾特色茶起源及发展
  • 茉莉花茶的传说
  • 武夷茶文化
  • 普洱茶市场发展轨迹三次身价倍增
  • 最新热门    
     
    茶具小考——纷繁绮丽的古茶具

    ,改用铫、瓶之类。铫,俗称吊子,即有柄有嘴的烹器(今北方农村尚有这种陶或铜制的煮水器,亦称吊子)。改用有柄有嘴的茶铫、茶瓶,主要目的是为了“斗茶”。斗茶用的茶瓶,大多鼓腹细颈,单柄长嘴,嘴呈抛物线状,便于注水时控制自如

    [1] [2] [3] 下一页

    。 

      二、黑釉建盏的流行。宋代饮茶多用茶盏,也是一种敞口小底厚壁的小碗。不同的是,宋代以通体施黑釉的“建盏”为上。建盏产于建州(今福建建瓯),因其色呈黑紫,又名“乌泥建”、“黑建”、“紫建”。建盏流行于宋代,其基本原因是为“斗茶”所需。斗茶时,茶汤呈白色,汤花更是色泽纯白,与乌黑的建盏相配,黑白分明,便于看出水痕,区分茶质优劣。盏壁较厚,宜于保持茶汤的温度。这些都是建盏的实用效能。 

      · 明清茶具

    明清茶具呈现一种返朴归真的趋向,由宋代的崇金贵银而转为崇尚陶质、瓷质。但这类陶瓷茶具之精巧绮丽,又非唐人所能企及。 

    一、茶盏的白色崇尚。明代开始,对茶盏色泽的要求,又出现一大转变。明人屠隆《考槃余事》称“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许次纾《茶疏》:“纯白为佳”。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基本原因,在于饮茶方式的改变。明代饼茶已不时兴,散茶流行,人们普遍饮用的是与现代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与散茶的普及相联系,茶之饮法也由煮饮改为冲泡(直至今日,饮茶之法仍沿袭明人所开的格局)。绿色的茶汤,以白瓷衬之,更显得清新雅致,赏心悦目。这就不难理解明清时代的青花、斗彩、粉彩茶具,为何均以白色为主调了。到了后来,白瓷发展至“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罄,明如镜”的程度,成为十分精美的艺术品。 

      二、紫砂茶具的勃兴。明清茶具,最为后人所称道的,除了白瓷,就是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陶盏的创制和普及了。 

      明代宜兴紫砂茶壶,造型精巧典雅,工艺独具匠心,一些制壶名师的作品更是珍奇瑰宝。根据各大师的工艺特点,即以其作者名其壶,如明正德、嘉靖间的供春壶(龚春)、万历间的大彬壶(时大彬)。清代宜兴紫砂壶制作仍兴盛不衰,亦多名师,如嘉庆、道光间的陈鸿寿(字曼生)者,所制茶壶名曼生壶。据说,用宜兴紫砂壶泡茶,虽在盛夏,也隔夜不馊。使用经年的紫砂茶壶,偶尔注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白开水,饮来亦有茶香余韵,且壶体小而壁厚,保温性能好,有助于瀹发与保持茶香,加之其陶色典雅古朴,造型朴拙,故而备受品茗者垂青。紫砂茶具的应运而生,风行天下,也是与明代散茶兴起密切相关的。茶具的发展,显示出古朴、富丽、淡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这一轨迹,与茶自身的发展,饮茶方法的演进,也是同步合拍的。

    上一页  [1] [2] [3]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