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茶的历史(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 谈扬州出土紫砂茶壶及饮茶习俗(下)
  • 紫砂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 明清量两代的茶馆业
  • 汉魏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酝酿
  • 红茶的产生和发展
  • 云南茶事年表
  • 六朝以前的茶事
  • 茶的历史(四)从蒸青到炒青
  • 茶的历史(三)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 最新热门    
     
    浅谈普洱茶的正确认知与迷思

    费大约仅5%,即每年每人约消费0.05公斤。每年台湾的普洱茶消费量约1,000公吨,这个数量还在继续的增长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普洱茶的最大消费若以消费金额来说,以七子饼为最高,依次为普洱沱茶、普洱茶砖、普洱散茶等。但是,普洱茶的消费市场极为混乱,价格无标准,品质无法保证,陈年茶、新茶说法不一,对于普洱茶的知识,人言人殊,主要的问题在于:(一)海峡两岸的运销管道不畅通。(二)部份人士视普洱茶为特殊艺术品而收藏等因素。有时普洱茶竟然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为了普洱茶在台湾能健康的发展,必须注意几项问题:

     (一)健全海峡两岸的运销管道。

     (二)提供普洱茶正确完整的知识。

     (三)严格要求普洱茶的质量标准。

     (四)产品由公正单位验证制造日期。

     (五)定点举办普洱茶拍卖会暨展销会。

     (六)定期举办普洱茶学术文化研讨会。

    二、普洱茶在台湾的传播史

    吾人熟知饮用普洱茶,以云南、四川、广东等省为多,近年来台湾及海外地区也逐渐增加。由于广东人移居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普洱茶也因而传播到这些地区。广东人出现在台湾,大约在1870年时较有清楚的记载,在查访普洱茶在台湾传播史时,一位居住在台北的蔡姓人家,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确地表示:在他年幼的时候,家里每天都泡一大壶茶,当时说所泡的茶是“普茶”,因受祖父的影响,全家都喝这种普茶,记忆中,所喝的普茶滋味、颜色与现在的普洱类似,证明那时的“普茶”就是现在的普洱茶。蔡姓人家是移居台湾的第四代,原籍广东省揭扬县人,据祖父告诉他们说,过去一直喝这种茶,因此到台湾来仍沿袭这些习惯。

    为什麼喝“普茶”?除了习惯的影响,也有经济条件和节俭的因素在里面,普茶耐泡,泡一壶可喝一天,经过数次的加水再泡,仍然有味,这对于强调节省的要求下,具有两全其美的优点。过去,能用正统茶叶天天泡一壶的人家是较富有。否则,一般家庭往往用茶梗或抓些许茶叶泡一壶,这样泡一、二次就无味了,仍舍不得倒掉、换茶叶的。普洱茶耐泡,味重色浓,早上泡一壶,喝到下午还差不多,符合当时节俭的要求,这也是有人选择普洱茶的理由之一。

    1895年,日本据有台湾后,经济活动更加活跃,台湾、香港的来往也愈趋密切,香港人普遍饮用普洱茶,在港、台较密切的交往过程中,以茶叶为礼物馈赠亲友是件很平常的事,台湾人民赴香港,到茶楼饮茶的机会也是平常,普洱茶的知名度也就在台湾人民的脑海里有较深刻的印象。

    由于种种因素,台湾并无生产普洱茶,虽有饮用普洱茶的人口,但普洱茶并不普遍,仅止于友朋自香港来,带来少量的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1949年,国民政府转进台湾,从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泰、缅边界等地而来的军民,顿时大增,带来了更多饮用普洱茶的习惯,普洱茶的人口增加了,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出现,但因当时的-因素,在两岸对峙、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无人敢公开使用大陆地区的东西,任何牵涉到大陆关系的东西,一律视为“匪货”,市场少量存在的普洱茶,是间接从香港带进来的,都称作“港茶”,市面上也不敢明显的公开贩售。是没有包装纸的,港、台商人、台商人用一种玻璃纸包起来,算是较文明一点的。

    1970年以后,台湾经济有明显的起飞现象,饮茶人口急速增加。同时期,又因台湾兴起了开设“港式饮茶”的茶楼,首先在台北市开设的“龙凤茶楼”,生意鼎盛,接著“春风得意楼”、“红宝石茶楼”等等,相继成立,风气且开展到台湾中、南部。这些茶楼,虽然与香港以饮茶为主、用餐为辅的茶楼有所不同,但既是茶楼,又仿香港,因此,普洱茶在茶楼的份量和比例也变得重要。有些开始喝普洱茶较不习惯者,就点普洱茶加菊花的“菊普”。

    另外,客人也有一种心理,上了港式茶楼,若不点普洱茶,好像不太像上茶楼,在这些心理因素下,普洱茶的市场需求更为增加。过去从香港带来的普洱茶为了怕惹上-麻烦,总是把来自中国大陆云南等地的包装和商标撕去,茶气且开展到台湾中、南部。这些茶楼,虽然与香港以饮茶为主、用餐为辅的茶楼有所不同,但既是茶楼,又仿香港,因此,普洱茶在茶楼的份量和比例也变得重要。有些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始喝普洱茶较不习惯者,就点普洱茶加菊花的“菊普”。

    首先是具有较悠久历史的“王有记茶行”在台北制作普洱茶,台湾普洱茶主要是散茶,由于工艺制作不错,品质不差,各茶楼纷纷向其订购,还打出名气来,随后几家茶行也跟进。在1971年到1981年的十年间,是台湾“港式茶楼”的鼎盛时期,普洱茶也更为社会大众知悉。但普洱茶制作者,为求近利,采取速成的湿仓法,虽然满足了市场的需要,但所制成的茶叶与道地普洱茶相比,终究略有逊色。 

    1981年以后,台湾茶文化发展迈向更高层次的蓬勃发展阶段,现代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品茗活动的开展,茶叶知识的增进,消费者的品味要求提高,鼎盛的港式茶楼开始走下坡,一些非正牌的仿冒名茶产品,也受到到排斥,强调纯正口味的呼声愈来愈高,本地生产的普洱茶,因此退出了茶业市场,从此消失在人们的印象里。取而代之的是从云南辗转来台的道地普洱茶,包装和商标也完整留存著,云南下关茶厂的沱茶、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出品的七子饼茶、普洱茶砖、罐装普洱散茶,已在市面上渐渐公开出现了,货源一到,往往整批整批被人买下,尤其是紧压制成的普洱茶砖、沱茶、七子饼,价格节节升高,有将它视如艺术品的购买下来珍藏者。普洱茶的受到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1987年底,台湾政府宣布开放赴大陆探亲政策,两岸关系缓和,普洱茶开始较大量的进入台湾市场,光明正大的公开在市场上贩卖,引起茶界的重视,价格也因此下降。此时,普洱茶可说走向平民化了!消费者对普洱茶的接受程度也大大增加。到了1991年以后,普洱茶的市场迅速扩大,需求量也大增,就以去年1992年与前年1991年相比,销售量即增长一倍多。根据台北市一家专卖普洱茶的茶行,每月平均营业额在50万台币左右,其中售出茶类,每月平均数是:沱茶500个、七子饼茶250片、普洱茶砖150块、普洱散茶在200台斤左右。而售出价格(以台币计算)为:

       普洱散茶900/6OOg

       七子饼茶900/片

       茶砖250/块

       沱茶250/个

    另一主要以卖普洱茶为主的中盘茶行,每月营业额在台币300万左右。七子饼的贩售每月平均在1,500片左右。

    从各方面的综合推算,台湾普洱茶市场,一年的年营业额大约在台币5亿元上下,目前仍继续增长中。

    三、普洱茶市场现况和所面临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台湾近年普洱茶市场所以蓬勃发展起来,除了有大环境的条件配合,也有许多人文因素所造成。根据笔者调查结果,目前喜欢喝普洱茶、买普洱茶的人,以男性居多,男、女的比例大约是7比3的成份。年龄在35岁左右,文化水平大多以大专毕业者居多,显示喝普洱茶者以中产阶级为准。其中,茶行愿意推广普洱茶亦是促使普洱茶市场扩增的重要因素,茶行基于压制成形的普洱茶存放不占地方,同样价值的茶,普洱茶所需摆放的空间,大约只需1/3大约只需1/3的地方。普洱茶又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与其他茶叶相比,时间愈久,卖的价格愈高,为其他茶叶所无法相比的。

    归纳近年来普洱茶在台湾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下列诸项社会及人文的因素:

    (一)与宗教情怀的发挥相结合

       佛教的传播,学佛坐禅的兴起,信徒日众,修行定、静、安、虑、得者,为求心灵的平安,认为喝普洱茶,有一定程度的帮助。道教、一贯道等宗教,也提倡静坐、修仙、求道,彼此的看法相似,主张清口、茹素,以便发扬慈悲扬慈悲心。茹素、修行的结果,身体表现清瘦、寒底,普洱茶性属温和,有暖胃作用。因此出家人及修道者、茹素者都推崇普洱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二)练功健身的风气蔓延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普遍生活提高,在维护身体健康的要求下,练气功、打太极拳等的风气盛行,这些练功健身者认为喝普洱茶较能补气的说法,师徒相传,随著风气的开展,普洱茶蔓延到社会上。

    (三)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提倡

    从事文化艺术工作者认为喝普洱茶表现一个人的潜沈和深度,对于孕育灵感,启发创意有顺利作用,作品表现得更成熟而有意境。因此文化艺术界兴起喝普洱茶。

    (四)减肥性效果和药理作用的报导

    报纸、杂志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体,经常报导:喝普洱茶可以减肥、可以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等效果,且有医学界人士实验报告佐证,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康”的想法,开发不少普洱茶新消费者。

    (五)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广告成功

       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在国内外积极进行促销活动,支持各种茶人团体举办文化活动,无形中提升了饮茶人口和对茶文化的认识,每次活动总吸引不少外宾来参加,中国驻外机构也透过各种方式宣传,自1988年以来,台胞赴大陆旅游探亲者已超过400万人次以上,每年平均达100万人次。五年来经过香港、澳门而到中国大陆的400万人次,在过程中,或多或少接触到茶叶公司对茶的宣传品,或亲朋好友馈赠茶叶礼物。经过港、澳又是有名的茶楼林立地方,上茶楼吃茶点,不是一件难事,这些人回到台湾,谈茶文化、品普洱茶,也是探亲回来谈论的话题之-,无形中促进普洱茶的市场。

    (六)茶文化爱好者的鼓吹

    从1980年开始,台湾一群年轻的知识份子关心茶文化的发展,并积极投入实际行动,台湾茶文化是百花齐放,其中一部份鼓吹普洱,如学界的邓时海教授,茶业界的蔡荣章先生、汤龄娜小姐、周渝、倪子扬、方捷栋,中央研究院的陈擎光小姐,新间界的池宗宪、医界的苏正尧医师等等,都喜爱普洱茶,在各方面人士的影响下,普洱茶的发展正迈向各阶层。

    虽然,普洱茶正以蓬勃的朝气在发展,同时也有诸项问题尚未解决,可能影响普洱茶的发展,归纳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一)普洱茶的观念未釐清

    专业的茶人都瞭解“普洱茶”是以地名作为茶名的专用名词,而目前认定的普洱茶主要是五个茶样。(1)普洱散茶。(2)普洱方茶。(3)普洱茶砖。(4)沱茶(外形紧结像燕窝,如碗状的)。(5)七子饼(圆茶),普遍认定普洱茶是指这些茶样。然而,对于普洱茶的口味却没有较统一、合理的认识,台湾用台语(闽南话)叫普洱茶应该是“波倪得”(Po-Ni-Dei)才对,但由于认识偏差,认为普洱茶就是已经发霉的茶,所以叫它为“钞卜得”(Chaw-Bu-Dei),是臭霉茶。不知情的人总以为普洱茶就是发霉的茶,有霉味,也因此以讹传讹,说霉茶喝了得癌症。因此,釐清名称和观念很重要。

    (二)如何妥善的保藏

    对普洱茶的保藏方法,有不同意见,有乾仓、湿仓,有认为应该放在阴湿的地方,让它有机会再发酵,会有更大的药理作用;有人说普洱茶是发霉茶,里面很多细菌,要喝之前需要再烘焙,把细菌烧死;有的主张普洱茶应该放在通风乾燥地方,不要再发生霉变。这些各异的说法,到底孰是孰非?如何保藏才合乎科学而又不失其风味?是应该迅速研究出结论来的课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三)怎样才是正确的泡饮方式

       对普洱茶的泡饮方法,没有合理的解释,卖普洱茶的人即说,普洱茶没有一定的冲泡方法,爱怎麼泡就怎麼泡,这是很不科学的。冲泡茶是属于科学范畴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它接近合理、真理的部份,虽然饮茶有它艺术的部份,没有绝对的方法,但在诸多方式中,总有一种方式较接近合理的、真理的方式,对于泡饮茶也是应该持这种态度,选择较接近合理的那一项,就是正确的泡饮方法。应该实验整理出来,供人参考。

    (四)何者是纯正的风味

       普洱茶闻的香气感觉与喝时的香气感觉不一样,刚喝进口里的时候,好像没有味道,但茶汤吞下去的时候,舌根又感觉有一种味道,因香气藏在味道里,所以感觉较沈,是以味道带动香气的茶。台湾生产的茶,特别强调香气,所以香气很轻浮,与普洱茶强调滋味不同。而纯正的普洱茶风味没有被重视。

    (五)真正普洱茶的的制作程序如何

       普洱茶一直被披上一袭神秘的外衣,青饼、熟饼争论不休,是后发酵茶的黑茶,还是普洱绿茶。乾仓制作、湿仓制作。三十年、二十年老茶等等。如何认定?没有一定标准,出厂时间不明,无法检验,任由商人随便说,失去公信度。为使普洱茶在台湾能继续发展,以上问题应该迅速解决。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为更瞭解目前台湾普洱茶的现况,笔者制作了一项《台湾人民饮用普洱茶现况调查》,提供参考:《台湾人民饮用普洱茶现况调查》

        本调查是于1993年2月10日至14日,针对三方面人士调查统计结果。

    第一部份是笔者应邀前往台北首都扶轮社演讲《茶与人生》时,发给该社30余份调查表,而该社成员是由不同行业的中高级主管组成,年龄平均在40~45之间,文化水平在大专学校以上毕业。

    第二部份是参加1993年茶艺文化研习会的50余位成员,于研习会的第二天发给调查表,成员以来自全省的中、小学教师为主,年龄平均在30~35岁之间,文化水平在大专学校毕业。

    第三部份是随机对来往与笔者接触的人士,不分男女、年龄、文化水平,约二百余人。综合以上三方面人士,共收回有效回答问卷324张,这项调查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瞭解目前台湾普洱茶的发展现况,颇有参考价值。兹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分别说明如下:

    (一)喜欢喝普洱茶的人占16.67%。但这些喜欢的人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并非只喝普洱茶,同时也喝其他茶类。

    (二)对于普洱茶的认识普遍不够,曾喝过普洱茶而不瞭解它的大约占一半的比例,达46.30%。

    (三)不喜欢普洱茶或只偶尔喝过一次,占将近85%。

    (四)绝大部份的喝普洱茶是因为朋友的推荐或与喝普洱茶的朋友一起开始喝的。

    (五)有60%的人是最近三年才开始喝到普洱茶。

    (六)专门喝普洱茶,绝不喝其他茶的,绝无仅有。

    (七)普遍认为现在普洱茶的售价合理。

    (八)喝压制普洱茶的略多于普洱散茶。

    (九)一个月平均花费买普洱茶的钱在新台币500元以下者占多数。

    (十)每月买普洱茶的费用,约占购买茶叶费用的1/10。

    (十一)消费者在香港及中国大陆购买普洱茶的人约占1/3。

    四、结论

    1992年,台湾茶叶市场的消费总额在台币200亿元左右,合美金8亿元。而普洱茶的消费额占全年茶叶消费总额的2.5%,约5亿元台币,所占比例很低,仍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可开发。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综观普洱茶在台湾的社会处境,呈现很不规范的现象,市场秩序混乱,消费大泉满心疑问,因此有人说:这是战国时代,天下纷扰。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出几个具体现象:

    (一)在众多饮茶人口的台湾社会,单纯饮用普洱茶者几乎没有,绝大部份是饮用其他茶类,普洱茶只是辅助的茶,偶尔喝喝而已。

    (二)饮用普洱茶的人口中,绝大部份是最近三年的事,因朋友介绍或不刻意的一起开始喝的。

    (三)每月平均购买普洱茶的费用,占购买茶叶总金额的尚不足1/10。

    (四)对普洱茶的认识普遍不瞭解,消费者希望多瞭解普洱茶。

    (五)对台湾市面上贩卖的普洱茶没有信心。消费者喜欢到产地或香港去购买。

      这些存在的现象及如何尽早结束普洱茶市场的混乱时代?让美好的前景早日到来,是大众的期望。

    茶是和平的饮料,人类追求和平,自古如此,千百年来,尽人类智慧,仅出现短暂性的和平,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因为所得到和平,没有理性为基础。如能大力提倡喝普洱茶,发扬普洱茶沈著、稳重的属性,培养人民沈著、理性为基础。如能大力提倡喝普洱茶,发扬普洱茶沈著、稳重的属性,培养人民沈著、理性的心情和个性,将是人类的幸福。 

    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哲学的、知识的、艺术的层面来好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好探讨普洱茶,让普洱茶走出神话的阴霾,具有现代科学性、正确知识性来享受普洱茶的艺术美,体认普洱茶的哲学内涵,让普洱茶的精神文明发挥、物质文明实用。笔者提出以下六項建议:

    (一)设立普洱茶的常设研究机构,提出研究成果报告,特别加强对业者的教育功能,开办讲习课程,教导如何制作普洱茶?如何保藏普洱茶?如何泡饮普洱茶等的知识。

    (二)提示普洱茶经营者,明瞭普洱茶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具有文化性的特殊产品,经营普洱茶除了创造利润之外,还有有社会责任,从事普洱茶生意者,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成就感。

    (三)健全海峡两岸的运销管道,让普洱茶能按正常的货物流通方式进入台湾市场,确保消费者、茶商业者、生产者的合理利益。

    (四)应确保普洱茶的优良质量,完善包装,标明制作日期、出厂日期,并经公正单位签证确认。

    (五)每年定期、定点举办普洱茶学术、文化研讨会、普洱茶展销会,以拍卖方式进行大批交易。

    (六)改善工厂的设备、管理、运销方式,以普洱茶的现代化带动茶叶的全面现代化。因普洱茶是较容易,也是较需要立即现代化的茶类。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