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老北京风情记忆中的胡同
  • 赣州的民间风俗
  • 揭阳饮食
  • 客家擂茶
  • 闽台中秋俗相似
  • 苗族信仰祭祀
  • 苗家文学
  • 苗族丧葬
  • 苗族节日
  • 苗 族 婚 俗
  • 最新热门    
     
    苗族服饰

    城的城市和街道……这些服饰的来由,大多与上古九黎三苗与黄帝逐鹿中原,战败后从黄河流域退到长江,又退到云贵高原的历史有关。因而,苗族的衣装图案并非每个能织会绣的男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织绣,什么地方饰什么图案,什么图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龄的人该饰什么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 

      苗族妇女大多佩戴手镯、耳环,胸前有大项圈及银锁,有的在项圈与银锁上还垂下长短不同的银质珠穗,显得华贵富丽。 苗族在风俗习惯等方面因居住地区不同和支系不同而颇多歧异,特别是在妇女的服饰方面尤为突出。清朝时期对苗族女子不同服饰的记载颇多,如乾隆《镇雄州志》卷三说:苗族女子穿着“色尚青白,以丝线织纹于布为衣”。道光《云南通志》引《清职贡图》说:“妇女束发戴五色花冠,耳缀银环,著紫布短衣,系绣花布裙。”雍正《东川府志》卷一说:苗族“妇女短衣长裙,裙用彩为之,头戴高巾”,等等。这不过就一部分苗族妇女服饰一般特点而言,实际上,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甚至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而这些区别,正是他们用以区别不同支系的特殊标志。据民国《马关县志·风俗志》的记载,马关一带有“义义苗”,“妇女穿百折麻布花裙,不着裤,以白麻布袭两腿,短农无钮,以左右襟交搭,系以腰带,无论男女胸恒露于外”,“白苗”“男妇衣装用白色,以青色镶领口袖口”;“青苗”‘衣服头帕咸用青色”;“蒙纱苗”“上衣下裙咸用黑纱线织成”;“红头苗”“妇女杂红线于发,其粗如腕,盘于头顶”;“花苗”“头式如红头,而戴花赃肩,于领襟、袖口、腰带均绣以红-之花纹”;“大头苗”“头上用花布层叠包裹,大如坐墩”。

    文山等地的“偏苗”,上着青色右开襟衣,下着裙,长及脚躁,以黑布绑腿,未婚女子挽发鬃,并将发鬃偏朝一边,已婚女子,偏发上插一把木梳;“花苗”,上着黑色圆领斜襟窄袖衣,领边袖肘绣有红、黄、蓝、自等色花纹,纹路多成花状,江水状,据传说,这些服饰花纹都是苗族过去居住地方的象征,如红、绿波浪花纹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错条纹代表团埂,花点代表谷穗;下着绍稻花裙,长至膝,系围腰,扎白布腰带,腰后接绣花巾一幅,腔裹花纹绑腿,挽发于顶,盘成髻,婚后女子鬃上插木梳,然后用青黑布巾将发鬃缠成乎顶大盘状,顶心有木梳露出;老年妇女,又有用深色线缠发,并将之娩成上小下大、长约半尺的“角”状。麻栗坡县一带的“白苗”,上着圆领开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宽约三寸黑布镶围,内着白色衣,领围胸襟有白衣露出,下着黑布长裙,头缠高约一尺高巾,其巾分两层,额部以白巾缠成交叉状,白巾上又缠黑巾数围,黑白分明。镇雄、威信一带的“白苗”,上着青黑色斜襟长衣,下着经榴花裙,长至膝,以宽约五六寸、长约一丈之青黑布缠头,胸有方块花胸巾,系围腰,裹白布绑腿,凡领边、袖口、围腰,皆以五色丝线镶绣。屏边等地,“黑苗”着黑布花边裙;“花苗”着麻布花裙;“青水苗”着青色布裙;“绿苗”着青、蓝布衣;“青苗”衣服、头帕咸用青色布。苗族女子皆佩银饰,文山一带“白苗”颈套大银圈;花苗耳坠大银环;有的胸前悬银牌,戴圆圈、方镯、戒指,行走时银饰琅铛,桶裙摇晃,极富有民族地方特色。苗族男子一般着对襟衣或斜襟齐膝长衣,下着宽边大裤,腰束丝带,以青黑帕缠头,顶部有发露出,十分朴实。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