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先民对数字“七”崇拜
  • 游晋商故里 品民俗年味(图)
  • 室内庙会尽展民间绝活
  • 感受过年有多少年味在变化
  • 双春之年?无春之年?
  • 北京龙潭叫卖京味浓
  • 新疆文化庙会闹边城
  • “小车盛会”闹花灯
  • 九大庙会闹京城
  • 空竹热
  • 最新热门    
     
    说年俗文化

      年俗文化的历史起源年代久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似乎是一幅多头多绪的历史画面。其实不然,就民俗文化而言,不仅传承有序,而且在经历了狩猎时代和农耕时代的灾难磨炼之后,先民们整理出了富有哲理并具有生命力的传承理念,这就是“除灾”与“迎新”熔铸而成的年节风俗文化。除灾是表达一年中的经历过程,其中包含取 得的更新成果;迎新属于精神灵魂领域,是颂扬一年来所取得的新成果所显现的创造精神。

      汉代除夕风俗,即现今的除灾与迎新。《吕氏春秋》记载:“汤始得伊尹,祓之于庙,薰以萑苇。”商代初期,崇拜苇子除灾风俗已经演变为薰苇子风俗。汤王建立商朝,任伊尹为相国之时,在宗庙为他除灾祝福,以有声有色的焚烧苇子作为庆贺仪式,其目的也是为了祝愿商朝昌盛发展而迎新。苇子化为灰尘已不存在,留下的是风俗的内涵:即为迎新而除灾,为除灾而迎新。区别在于,如果是除灾形式,迎新存在是意念;如果是迎新形式(例如迎新春联),其基础是现实灾情的意念,此即年文化传承理念的涵意。汉代人重视除灾的基础地位,故分为两天。除夕坐夜就是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成与败,是传承理念在汉代民间的新发展,这为后代年节文化奠定了一种清晰的理念基础。防患于未然,忧患意识是理性思维,是我们祖先在除夕风俗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年俗文化第二次“革旧创新”,是在盛唐之后演进发展而成的迎新春联风俗。这次“革旧创新”不仅揭露清算皇家篡改古俗的丑行,并废除了皇家陋俗和陈旧观念,而且开辟了永世不衰的新大道——春联的诞生,在年节风俗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我们看到,春联的前期风俗,是兴于南北朝的所谓“桃符”门神,即在两个桃木板上画二神驱鬼,该形式实际上是汉代皇家陋俗的死灰复燃。其一是否定汉代在民间除夕风俗流行的“三崇拜”,即在门上画虎的除灾风俗,转换为门神形式;其二是以两个桃木板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