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台湾戏曲名家京城亮绝活
  • 剪纸长卷迎奥运
  • 关公可能也要有统一标准像
  • 广东汉乐奏响大埔城乡
  • 中秋内涵应扩大认同
  • 自己做月饼 喜迎中秋节(图)
  • 新北京新旧色调怎样“和而不同”
  • 看山东梆子《山东汉子》有感
  • 上海越剧京城名家荟萃
  • 旧京八大胡同
  • 最新热门    
     
    广德楼鼓曲引来新面孔

    ;两位老伯摇着扇子沉浸在京韵的味道中。台上台下,演员观众融成一片,仿佛是一个大家庭一般。

      北京市曲协有关人员说,自暑期以来,在广德楼安排的大部分演出都实现了收支平衡。特别是青年观众出现在剧场中,这在以前很难看到。据悉,他们正准备把广德楼的鼓曲演出固定化。

      与广德楼同声相和,北京天桥乐茶园的德云社和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也准备开设鼓曲专场。天桥乐茶园的张经理说:“加鼓曲也是因为观众们的需求。”

    离“火”还差一截

      鼓曲表演艺术家赵玉明是一位著名的单弦演员。在她长达六十多年的演出生涯中,曾经为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登台献艺,如今已年过七旬的她至今还记得当年场场爆满的情景。在广德楼,她仍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不少人称她是“咱家老太太”。

      赵玉明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鼓曲佳作频出,《-》、《黄继光》、《党的好女儿徐学蕙》等作品受到观众的欢迎。著名大鼓表演艺术家良小楼在朝鲜战场上一曲《-》唱罢,引得志愿军将士们一片叫好声。至于骆玉笙先生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将京韵大鼓的精华与西洋音乐结合起来,更是不胫而走,至今传唱。

      “现在年轻观众是多了一些,可是离‘火’还差一截呢。”她说。

      对于鼓曲目前的市场状况,相声演员郭德纲也认为远没有达到“火”的地步。他说:“鼓曲不同于相声,对听众的文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观众来讲,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主办方可能是赔钱的。”

      不少专业人士对鼓曲目前的状况感到欣慰,同时也有不小的压力。据了解,目前演员们的收入除了固定的工资、演出补贴以外,主要靠观众送“花篮”。送“花篮”也就是送小费,一般一个花篮几百元。有观众认为,要让观众送“花篮”,演员一定要有“活儿”,也就是有真本事。

      让观众适应鼓曲,还是让鼓曲适应观众

      如何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看鼓曲?青年演员翟玉如与赵玉明有着不同的看法。赵玉明认为:“京韵大鼓针对现在的新观众所适应的快节奏方式,应该进行一定的改革,吐字再清晰些,唱段也别那么长。观众听懂了,自然也就愿意听了。”对此,翟玉如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这样做对于一些老观众来讲是难以接受的,“不是原汁原味儿了。”

      翟玉如和赵玉明的观点都是“让京韵大鼓去适应观众”,而郭德纲则表示:“应该让观众去适应京韵大鼓。”

      郭德纲强调,要让鼓曲“火”起来,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休闲生活就是看戏,听鼓曲,那时在大街上见到刘宝全先生就相当于见到了刘德华,见到了马连良先生就相当于见到了谢霆峰。那时有这个氛围。今天,要让观众接受大鼓,同样需要重新建立这样一个氛围。”郭德纲还引用了自己的弟子曹云金作为现成的例子:“曹云金刚来时,听京韵大鼓听得难受死了,久而久之他听懂了,自然也就感觉出有意思了,这就是文化氛围的作用。”

      鼓曲正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位置。一位刚刚走出广德楼的观众告诉笔者:“忙过一段时间,抽空来这里听听鼓曲,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