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地方戏百花争艳俏神州
  • 无锡举行泥人大师作品义拍活动(图)
  • 洛阳民俗文化庙会(图)
  • 欢度泼水节(图)
  • 内蒙古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
  • 一战国青铜鼎回归西安故里
  • 尊经书院与近代中国
  • 都江堰举行清明放水节(图)
  • 清明节从“墓祭”之礼到清雅寄幽
  • 梨园新事(图)
  • 最新热门    
     
    越剧百年更芬芳

      江南三月好风光,越剧百年掀春潮。3月27日,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及相关系列纪念活动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拉开帷幕。2006年,中国越剧节、中国越剧百年高峰论坛、越剧故乡行、经典越剧影片回放、越剧票友暨超级越剧迷演唱大赛及越剧优秀剧目展演等丰富多彩 的活动,将使人们重温越剧的百年历程。

      1906年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浙江嵊州甘霖乡东王村的农民将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简易戏台,嵊州说唱艺人登台演戏。就是这次粉墨登场,标志着一个新剧种——越剧的诞生。越剧,由嵊州方言和民谣、山歌发展而来。当时形式简单,伴奏用笃鼓和檀板,故称“的笃班”或“小歌班”。1916年进入上海,博采绍剧、京剧、昆曲、话剧、电影等诸多艺术精华,起初全部由男演员演出,1923年后出现全部由女演员组成的“文武女班”,辅以男女合演。越剧唱腔为板腔体结构,有不同流派,人物不勾脸谱,表演真切、细腻、动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越剧源于嵊州,兴于上海。越剧进入上海后逐渐发展成为完整的戏曲剧种。20世纪30年代,涌现出“三花一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等名伶。40年代,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艺术家在编、导、演、音、舞美综合、管理制度、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创新,使越剧以婉转缠绵、细腻抒情的艺术风格得到大众的肯定和欢迎。1947年,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竺水招、筱丹桂、张桂凤、吴小楼、徐天红“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越剧《山河恋》,特别是《祥林嫂》的演出,为以才子佳人为题材的越剧增添了新的表现力,在百年越剧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艺术迎来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逐步由浙沪两地走向了全国,各省越剧专业艺术剧团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