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陆修静总括三洞
  • 寇谦之清整道教
  • 楼观派道经
  • 上清、灵宝、三皇经系的出现
  • 葛洪《抱朴子》及其著录道经目录
  • 魏晋时期道教的传播
  • 结束语
  • 结 论
  • 六、佛、道在义理方面的相互协调与融摄
  • 五、道教与儒家之互补
  • 最新热门    
     
    第五章 宋代道学与道教的关系

    。庚午,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置礼仪院。

        ……癸酉,谒玉清昭应宫。己卯,作《步虚词》付道门。壬午,降圣节赐会如先天节仪。
    八年春正月壬午朔,谒玉清昭应宫,奉表告尊上“玉皇大天帝”圣号,奉安刻玉天书于宝符阁。……庚寅,置清卫二指挥奉宫观。乙末,皇女入道。……

        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改元。诣玉清昭应宫荐献,上玉皇大天帝宝册,兖服。……乙卯,宰相计天书於天安殿,遂幸玉清昭应宫,作《钦承宝训述》示群臣。壬戌,诏以四月旦为天祥节。丙寅,命王旦为兖州太极观奉上册宝使。

        宋真宗对道教神祗祭祀之隆重以及其伪造天书之频繁,显示他提倡道教和利用宗教的热切。元脱脱《宋史·真宗本纪》附《赞》中评议道:

        ……及澶渊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宋仁宗基本上和真宗所推行的-路线与思想路线相同,不过更为尊儒。据《宋史·仁宗本纪》记载:

        ……壬申,幸国子监谒孔子,有司言旧仪止肃揖,帝特再拜。

        元脱脱在《宋史·仁宗本纪》之后附《赞》评议其对外对内的政策说:

        至於夏人犯边,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岁币。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亻辛},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

        因循保守、苟且偷安的-方针与尊儒学、崇佛道的思想方针,导致宋朝的统治陷入了越来越深的危机。自真宗统治以来,朝廷中有识之士就议论着挽救宋室统治危机的主张,如王禹{亻甭}上疏建言“五事”;宋祁主张免除“三冗三费”;范仲淹提出十项建策的“新政”;文彦博的建议“省兵”,裁减禁军归农;王安石的“变法”等。朝廷存在着主张改革与主张保守的斗争,与此同时,由于朝政的腐败,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榨,激起了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如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王均为产的益州起义;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以王长寿为首的起义;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的陈进起义;宋仁宗庆历三年9公元1043年)的王伦起义和张海起义;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保州士兵起义;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的王则起义等等,极大地震撼了宋王朝,宋统治者对此惶惶不安。

        周敦颐就是出生、成长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宋统治者的-路线与思想路线对他有直接的影响。他就是在宋统治者尊儒术的情况下提倡孔孟之学,在宋统治者崇佛崇道、三教有融合趋势的情况下吸取教道《无极图》的思想因素的。他所开创的以儒学为核心并吸取了佛道思想的道学(理学),是为宋统治者对外苟且偷安,对内因循守旧、及“攘外必先安内”,从精神上消弭改革及农民起义的-方针服务的。

    第二节 《太极图》与《无极图》之迹异道同

        宋代周敦颐是儒家学者,陈抟《无极图》乃是道教内丹修炼术的图式,周子《太极图》讲的是“顺以-”,道教讲的是“逆以成丹”,儒家追求修养成圣人,道教追求修炼成仙人,儒道两家自来有矛盾,那么,除了因宋统治者以儒家为主,以佛道为辅的思想路线造成容许三教相融合的历史条件外,儒学与道教之间有什么可促使其相融合的内在依据呢?换句话说,即儒家学者周敦颐在儒学基础上为什么能够吸取道教的理论?吸取了陈抟《无极图》的什么理论?宋代道学(理学)与道教之间相交融的关系是怎样来的和以后又怎样发展?

        首先,儒家学者周敦颐为适应宋王朝的-需要,迎合统治者崇道的热切,在倡导以孔孟之学为-主导思想的基础上吸取了陈抟《无极图》中的宇宙生成论的根本理论。按《无极图》固然是道教内丹修炼术的图式,把《老子道德经》中所说“反者道之动”,应用于炼丹术,所谓“逆以成丹”,即对宇宙生成论的逆转运用之意,而其前提则是先承认“无极”为宇宙本原的宇宙生成论。儒家也有儒家的宇宙生成论,认为《周易》中所说的“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儒家所说的“太极”,解释不一,或谓“太极”即“道”,或谓“太极”即“理”,或谓“太极”即“阴阳”,或谓“太极”即“气”,或说“道”即“阴阳”,“阴阳”之中有“动静”,或说“理”寓于“元气”之中,“理”即是“道”。认为“太极”是“元气”,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认为“太极”是“道”、“理”,是非物质的观念,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宇宙观。道家与以后的道教,认为“无极”是宇宙的根源,是宇宙存在动静运动的第一推动力,它是神秘的虚幻的精神力量,或人格化而为“天神”,这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周敦颐法这是在宇宙本体问题上扬弃儒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在儒家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基础上更向前迈了一步,吸取道家“无极”的观念,认为“太极”来自“无极”,“太极”属于“有”,“无极”者“无”,是宇宙的本原。这就是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融合了道家及儒家的宇宙生成论,成了他所开创的道学的宇宙生成论。

        次者,“天人一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模式,是儒家及道教都承认而且奉为思想旨圭的。道教认为“道”是阴阳五行之至精的凝聚体,它是永恒的,按照天人一体的原则,人身中亦有阴阳五行之至精,如能效法自然,以己身为小天地,循阴阳转化及五行相生相克的“规模”而逆转运动,则可以使阴阳五行至精凝聚而得“道”,归真返朴,与“道”同一体性而长生。儒家认为人性是天所赋予的,是阴阳五行妙合而成。人是天地秀灵之气形成的,人伞兵社会伦理道德:中、正、仁、义、诚,也是天地五行之性在社会伦理方面的自然体现。人如能遵循这些封建的社会道德,便能够主静无欲,诚而无妄、无事、无为,成为圣人,而圣人的精神是能够永存的。儒家也好,道教也好,“天人一体”、“道法自然”的基本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均有别于自然天道观,而民属唯心主义,各自在此思想基础上建立各自的思想体系,不过衍义有异而已。

        再者,在对待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方面,儒家与道教自来一致。认为封建伦理道德是作人的准则,是维系社会安定的保证,同时也是人要修“仙”及成“圣人”的最基本的条件。道教所讲究的“性”,与儒家所强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相同的相通的。这也是便于周敦颐吸取并改变道教“二五至精”的内在条件之一。

        再次者,不论道教追求成“仙”,是出世的人生观也好,儒家追求成“圣人”,是入世的人生观也好,都主张应主静无欲。前者诱导人们忍受现实的痛苦,追求彼岸的幸福;后者也是要人们安于现实的贫苦,不要生欲望。两者殊途同归,对钳制人民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其-作用是一致的。

        就是由于这种在-上、哲学思想上、伦理道德观念上的共同之处和相近之处,所以周敦颐能够吸取道教的思想因素,制作了《太极图》。无怪乎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说:“论宋儒,谓是集汉晋释道之大成则可,谓是尧舜周孔之正脉则不可”。(21)清代中期思想家戴震也说:“宋儒借阶于老、庄、释、氏”,“宋儒出入于老释,故杂乎老释之言以为言”。(22)其实,《太极图》与《无极图》在实质上是迹异而道同的。自此以后道学(理学)与道教相互吸取、相互影响,是交融的关系。比如在宋代兴起的道教净明派,就是在道学的影响之下产生的。净明派鼓吹忠孝,认为只有忠孝者才能成神仙。在-上这固然是适应宋王朝的需用,在思想上则正是把道学家们宣扬的封建伦理道德教义化了。是否可以这样说,道学将道教的教义哲学化,尔后道教又将道学的哲学思想宗教化,相互吸取,相互利用。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