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二、学术界对“尹喜”的考证
  • 三、道教与神仙家
  • 结语
  • 五、道教经书中的关尹子
  • 四、关尹子的学术思想
  • 二、道教与神话和仙话
  • 三、关于《关尹子》九篇的真伪
  • 三、《老子》与道教教义
  • 三、道教对列子的尊奉
  • 三、庄子之学与道教义理
  • 最新热门    
     
    二、从“老聃”到“太上老君”

    sp;     解,为胶西王邛太傅,因家于齐焉。”明明是有情有欲、有子有孙的人,不是餐风饮露、脱离尘世的神仙。在汉武帝时,神仙方术士宣扬神仙信仰,只是推尊黄帝,犹未神化老子,即使如信奉神仙的淮南王刘安,他所著《淮南子》也未将道家与神仙家混为一流。及至东汉班固修《汉书》,其中《艺文志》列举各家书目,在道家类既列有《黄帝》,也列有《老子》,但在神仙家类则只有《黄帝》而无《老子》。这就是说,在班固完成《汉书》的东汉光武帝永平至建初年间(公元58-84年),史书也并未把老聃描述为“神”,他仍然是春秋时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但是,由于东汉时儒家已出现宗教化趋向,谶纬之学兴起,同时汉明帝时(公元58-75年)佛教由西域传入内地。神仙家受儒家尊崇尧舜、神化孔子的启示,也便效法儒家“祖述尧舜,宪法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的方式,依附于当时很有社会影响的黄老之学,推尊黄帝、老子以自文其教。佛教传入的刺激,对神化老子也有催青的影响。由于神仙方术之士的渲染,哲学家的老子便逐渐被升离了世俗,而演化为神仙。开其端倪大致在汉明帝时期,《后汉书·楚王英传》记载:“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世传明帝楚见金人,长大,项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形象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到汉桓帝时(公元147-167年)已设祠专祀老子,《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延熹)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又《后汉书·祭祀中》:“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祀老子。九年,亲祠老子于濯老。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后汉书·襄楷传》:“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至汉灵帝熹平、光和年间(公元168-184年)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已盛行,信奉者甚众,老子已被尊崇为教祖。太平道所奉神书《太平经》卷一至十七中说:“长生大主号太平真正太一妙气、皇天上清金阙后圣九玄帝君,姓李,是高上太之胄,玉皇虚无之胤。……上升上清之殿,中游太极之宫,下治十方之天,封掌亿万兆庶,鉴察诸天河海、地源山林,无不仰从,总领九重十叠,故号九玄也。”老子已是太平道所奉最高的神。五斗米道有张鲁托名“想尔”所撰之秘典《老子想尔注》,《注》中说:“一者道也”,既“在天地外”,又“入在天地间”,而且“往来人身中”,“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还说:“道使黄帝为之”,老子的地位超过了黄帝,成为五斗米道的最高天神,这是神仙信仰上的一个发展。

        在东汉晚期,“老子”、“道”、“炁”已合而为一。《隶释》卷八有延熹八年的《边韶老子铭》记载,当时信道者运用《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不自生也”、“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的话,描述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以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谶,降升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傍;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蟑蜕变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后汉王阜《老子圣母碑》亦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老子已是无处不在、无世不在、无所不能的天神。

        神化“老子”,尊号“太上老君”,其来有自。“太上”,本至高无上之意,出之古典,如《老子》云:“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礼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立德”、“贵德”正是老子的风范,“太上”正适合老子的清高,因此创立道教的张道陵将“太上”这一桂冠奉戴在“老君”头上。从三张之五斗米道起,道教均奉老子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一般简称“老君”。如魏晋行世的《黄庭外景经》云:“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东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云:“老君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抱朴子·杂应篇》云:“但谛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见,则起再拜也。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铤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有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中也。见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这时的“老君”高居金楼玉堂,护卫簇拥,猛兽环立,雷电其上,日月经天,何等威风显赫,哪里还似当年虚怀若谷、持雌、柔弱的皓首银鬏老人呢?

        至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太上老君”这一徽号已经为道教中人所公认,北魏道士寇谦之利用“太上老君”的名义,着手“清整”道教,并自封为“天师”。《魏书·释老志》记载有寇谦之假托“太上老君”降世的故事,说:“以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十月乙卯,忽遇大神乘云驾龙,导从百灵,仙人玉女左右侍卫,集止山顶,称‘太上老君’。谓谦之曰:往辛亥年,嵩岳镇灵集仙宫主表天曹称:‘自天师张陵去世以来,地上旷诚修养之人,无所师授。嵩岳道士、上谷寇谦之,立身直理,行合自然,才任轨范,首处师位。’吾故来观汝,授汝天师之位,赐汝《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号曰《并进言》。……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大道清虚,岂有斯事!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练”。稍晚于寇谦之的南朝刘宋道士陵修静,也假托“太上老君”的意旨,建立道教斋戒威仪。《陆先生道门科略》说:“‘太上老君’以下古委怼,淳浇朴散,三五失统,人鬼错乱,……故授汝天师正一盟威之道,禁戒律科,检示万民逆顺祸福功过,令知好恶,……使民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这时的“太上老君”已不仅是恭维的尊号,而是已被描绘为亲理教务的、名副其实的“教主”。稍后于陆修静的南朝齐梁道教著名学者陶弘景,他把当时的封建等级、官阶制度引入道教,造构《真灵位业图》,排列神仙系统,其中也列有“太上老君”和“老聃”的尊号和崇高的位置。至唐代,因道教盛极一时,“老子”被唐皇帝认为族祖,神化“老子”也就自然逐步上升。《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唐高宗乾封元年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旧唐书·礼仪志四》载,唐玄宗天宝元年,诏《汉书·古今人物表》玄元皇帝升入上圣;天宝二年追尊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册尊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又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唐以后,有关“老君”的宗教性传说、记传、经书、艺术作品,一天比一天滋繁起来,相互渲染张饰,“老君”的“教主”及宇宙最高“天神”的地位,俨然是肯定无疑的了。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