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二、学术界对“尹喜”的考证
  • 二、从“老聃”到“太上老君”
  • 二、道教义理与《列子》
  • 二、从庄周到“微妙元通真君”
  • 一、关于列御寇、《列子》
  • 《道教与诸子百家》序
  • 三、关于《关尹子》九篇的真伪
  • 三、《老子》与道教教义
  • 三、道教对列子的尊奉
  • 三、庄子之学与道教义理
  • 最新热门    
     
    自序

    本来是人类哲学思维的最原始的形式,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处于蒙昧状态,在自然与社会力量面前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少、薄弱,幻想和祈求高高在上的权威者、智慧者的佑护。从对天神的畏惧、崇拜到宗教信仰义理体系的形成,是宗教思维的一种合理的发展,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宗教思想的特质,我们具体了解它对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的继承,了解它如何利用遗产为材料,根据自己时代的需求,加以精神转化,供自己适应社会。我们研究它同社会诸方面的本质联系,才能了解它如何丰富宗教文化,从而影响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下面笔者对书名作一点说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诸子百家”之称始见于汉代,《史记·贾谊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考先秦学者早已有综述古代学术流派的记载,如《庄子·天下篇》因人立论,评述有墨翟、禽滑厘、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惠施、庄周、桓团、公孙龙等哲学思想名人流派;《荀子·非十二子篇》亦因人立论,评述有它嚣、魏牟、陈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等名人流派;西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见《史记》)已明确论述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学派;东汉时,班固据西汉末刘向、刘歆所撰《七略》,节而为《汉书·艺文志》,明确列出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爱、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共十家,诸家中既著录有先秦古籍,也有西汉名人的著作。其实当时学术流派何止下家,未列入者还有兵家、术数、方伎等多家。所谓“诸子”,乃是指诸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与著作;“百家”乃是指各种学派,举其成数而称之。《汉志》中将学派、代表性人物、著作混合而论,总评述凡诸子百八十九家,标明其著作共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因为相传“家”与“子”并未明确区分,故后世对先秦至汉初流行的诸种学派,总称之为“诸子百家”。汉以后,这些“子”和“家”的学说仍流传、发展;东汉以后,社会上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学术流派和更多、更丰富的著名学者与著作,称“家”者如“释家”(即佛教)、“道家”(即道教),称“子”的名人名著如周子(周敦颐,《周子》)、二程子(程颢、程颐,《程子》)、张子(张载,《张子》)、朱子(朱熹,《朱子》)等。我国传统文化的“子”与“家”一代更比一代丰富多彩,这时所谓的诸子百家,其包含则一代更比一代广阔,概括和代表着远比秦、汉时期更多的学派与名人名著。《汉志》以后的文献分类目录学家,大多以经、史、子、集分类,“经”部以十三经为主,“史”部以廿四史为主,“集”部以辞、诗、散文等文集为主,而“子”部则首载周秦诸子而次及后世新出哲学思想流派之名人名著,比如明归有光辑《诸子汇函》便收载道教《抱朴子》、《天隐子》等书,清代崇文书局辑《子书百家》也收载佛、道经籍,近代张元济等辑《四部丛刊》、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中国图书综录》、国学整理社辑《诸子集成》,均将有些佛、道经籍入列“子部”,并称“释家”、“道家”。清代纪昀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其“子部”分“家”著录,既列有儒、兵、法、农、医、术数、杂家、小说家等诸家,也列了释家和道家。此书是先秦至清乾隆以前我国传统文化的著录汇集,这是较《汉志》所录更为广阔、丰富得多的“诸子百家”之学。换言之,“诸子百家”在《汉志》可以为诸学派、名人名著之总称,在今天亦可以沿用为我国传统文化诸学派及名学者、名著之总称。笔者从这个认识出发,故把精深之佛学、理学亦纳入诸子百家之列。道教自东汉顺帝时兴起,它便与我国传统的诸子百家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相关联的程度有深有浅,但都是不可漠视的。我们必须把道教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具体地考察它、研究它。因此,笔者以“道教与诸子百家”为题,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权作尝试,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在我从事道教学的研究与写作中,得到郭朋先生热情的鼓励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