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中医预防学的研究目的和范围
  • 《本草崇原》
  • 中医预防学的理论基础(二)
  • 中医预防学的理论基础(一)
  • 中药资源的种类(五)
  • 中药资源的种类(四)
  • 中药资源的种类(三)
  • 中药资源的种类(二)
  • 中药资源的种类 (一)
  • 《傅青主女科》
  • 最新热门    
     
    中医预防医学史(四)

        四、预防理论与实践的逐步完善阶段(民国~至今)

        应当说明,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加之当时卫生事业落后,预防措施差,更由于中医药得不到重视,因此这一阶段的中医药事业及预防工作未有明显发展。

        而自1921年中国*党建立以后,由干革命根据地缺医少药,中医及中医药预防在*党领导下的局部范围内才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当时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于1931年1月通过了《暂行防疫条例》,要求加强防疫宣传及运用中医药预防传染病。1933年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卫生防疫条例》,对霍乱、痢疾、天花等多种疾病提出了防疫方案,其中对易感人群主要是用银花、贯众、黄芩等中药进行预防。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卫生部明确提出了“预防第一”的方针,号召开展群众性的卫生防病活动,并不断总结出了一些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经验,为保障军民的健康发挥了一定作用。

        确切地说,“预防理论与实践逐步完善阶段”应该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一)国家重视,全民动员:解放初期,中央卫生部就确定了“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1952年底又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