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十九畏歌诀及浅释
  • 十八反歌诀及浅释
  • 面无人色(成语医话)
  • 忙里偷闲(成语医话)
  • 中华千禧龙年何时到来
  • 张其成教授的四部易学新作
  • 新年将至学《内经》——夏天
  • 新年将至学《内经》——秋天
  • 新年将至学《内经》——冬天
  • 新年将至学《内经》——春天
  • 最新热门    
     
    病入膏肓的由来

      成语“病入膏肓”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前去替他诊疗,医缓尚未抵达时,景公做了个梦。梦中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儿,一个说:“那人是名医,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我们在膈之上,心之下膏肓之处,艾灸、针刺和药力都难抵达,他怎能奈何我们呢?”医缓到来后,经过诊断,颇为难地对景公说:“病在膈之上,心这下,已入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方法,药物也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果然不治而死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代病重难治。

      然而,人体背部的膏肓穴,却可对“病入膏肓”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是一名脍炙人口的针灸歌赋。百劳是督脉大椎穴的别名,在北京部正中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之间。膏盲即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间旁开三寸(约四横指0处,属足太阳膀胱经,是主治各种劳及慢性疾患的要穴。当久病不愈,身体呈现废品率产消瘦状态时,最适宜取膏肓穴施治,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膏肓能主治虚赢损、五劳七伤及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由此可见,膏肓穴在虚劳证的治疗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背宜常暖”历代医家在背部施行的擦背、垂背、刮痧、捏脊、拔火罐等多种保健养生方法,都有一定的功效。背部除膏肓穴外,还有大椎、身柱、风门、肺俞等重要穴位。每次选用其中的2-3个施行保健灸(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进行,能防治感冒,咳喘、小儿吐乳等多种病症,对维护心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及促进健康长寿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