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白浮屠寺定亲庙会
  • “衮”字为什么没有水
  • 担灯
  • 礼俗“十忌”
  • 合龙口——新窑洞的落成礼俗
  • 过年窗花贴满窗
  • 改嫁习俗
  • 独特的乡音俗语
  • 打锣鼓草
  • 多样的平利称谓
  • 最新热门    
     
    行旅之俗

    梁杆、木椽等搭设临时性便桥。其时行旅艰难,群众出门,多择日而行,以求吉利,有庙则向神灵祈祷,保佑平安。路过高崖石砭,随时拣一小石支撑于崖砭,企求崖砭牢固,以便平安通行。黄河船夫对河神礼拜甚勤,定时烧香焚纸,祈求四季行船风顺。并有在正月举行迎财神的习俗。迎财神,也叫出行,在正月初二、三日卯辰巳午几个时辰举行,在有枣树的山上选定方向,地上堆起3堆土,每堆上点3柱香,烧黄表纸3张,祭奠放炮。最后在枣树上折枣枝1支拿回,就算得到“财”了,并相互道贺“发财”,回话是“大家发财”。

        20世纪30年代,境内始有公路,其时公路以运输军用物资为主,客运、货运尚少,加之公路质量差,很难正常通行,因之群众行旅,一如既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交通建设,公路逐年增加,乡村道路也逐步得到改善。1984年后乡乡可通汽车,群众行旅方便多了。出远门皆乘坐汽车,就近往来或用自行车、摩托车、轻骑代步,或乘坐手扶拖拉机等。步行的很少,骑牲口的更少见了。运输货物,长途用汽车、拖拉机等。乡间短途运输靠架子车、胶轮大车,肩背人挑的现象少了,本境黄河上现有两座大桥,秦晋往来也方便多了,黄河上的木船也改为机动船,风险小了。其它河流上修了不少永久性桥梁,往来支蹑石、搭浮桥、乘木船的地方也少了。早在40年代,本境即有空运,但时盛时衰,80年代航空事业大有起色,1988年榆林西沙飞机场正式通航。1989年包神铁路通车,本境首见火车。由于行旅方便,出门择日子、敬路神等习俗渐少。

                                                                (《榆林地区志》)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