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风趣的柞水婚俗
  • 二月二龙抬头
  • 西安回族婚俗
  • 关中嫁女
  • 长安岁时见闻 ——端阳·七夕
  • 元宵节
  • 春节
  • 住在遗址上的人
  • 陕北的“闹春”
  • 陕北民间婚俗
  • 最新热门    
     
    难忘的老洞庙会

    时至今日,人们回忆起当年的庙会盛况.依然津津乐道,神采飞扬。

        每逢二月二老洞会起会之日,也就是村村社社送香火赛锣鼓之时。其实,各村各社送香火是主体活动,赛锣鼓是陪衬凑乐。然而在实际活动中,赛锣鼓却喧宾夺主地成了送香火的主要活动内容。每年二月二庙会之前,灞河两岸的锣鼓队就叮叮咚咚地敲起来,练起来。一直练到农历二月初二。到了这一天,灞河南岸的送香火队来了、灞河北岸的送香火队也来了。从早晨十点到下午两点左右,山上的,山下的送香火队伍一绺一串儿地朝着药王山簇拥而来。送香火队伍前边,有人抬着香蜡纸表,各样祭品。祭品后边,又有几人手持铁筒铳子,一路上“嗵、嗵、嗵”轰响,震得满山满岭颤动起来。再后边,几十面三角社旗,迎风招展。社旗后面,就是铿铿锵锵的锣鼓队,一路海敲海擂而来。

        药王殿大院,实际是村村社社赛锣鼓的大赛场。赛锣鼓时,或一方敲罢一方又敲,或两家兵对兵,将对将地海敲起来。每逢赛锣鼓,药王殿上上下下,总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笔者一生经见到的最精彩的赛锣鼓,要数狄寨乡牛角尖的苏家伙。那年二月二老洞会,牛角尖村的锣鼓队进了药王大殿大院,几十名队员头裹蓝布扎巾,身穿蓝布宽腿裤,脚登青面白底大皂鞋,整齐划一,精神抖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小鼓手,看上去不过十岁左右。你看他,头戴红缨小帽,身穿蓝布开衩,脚登一双虎头鞋、浑身上下透出一股灵气。他敲起鼓来,两根系着红绸的鼓捶,上下飞舞,左右翻腾,有时如红燕展翅,有时如彩蝶对舞,一会儿敲得那么激越,一会儿敲得那么悠闲。从头至尾,铿铿锵锵,错落有致,一曲儿《乱八仙》敲罢,又来一曲《十样景》,一时间,喝彩声、口哨声把个赛锣鼓活动一下子推向高潮。接踵而来的踩高跷,抬芯子与唱大戏,又把老洞会推向第二个、第三个高潮。

        老洞会的抬芯子、踩高跷虽说是执掌大会的“三社”分别扮演出台、但实际上抬芯子、踩高跷的民间艺人,都是从方圆几十里邀请来的。因此,二月二的抬芯子、踩高跷确实是名家荟萃、各献技艺的民间艺术大会演。

        二月初一晚上,鸡叫三遍,主持者就吆喝起抬芯子、踩高跷的扮演者,赶到莫灵庙大院开始绑芯子。

    耍芯子有三种形式:

        高芯子是用一张张大方桌,在桌子中心凿一个圆孔,圆孔内再插一根一丈多高的长铁杠,长铁杠顶端站立一名五至七岁扮演戏文的小孩,桌面上再站一名或两名扮演戏文的十岁左右小孩。另外四个人抬着方桌徐徐而行。远远看去,长铁杠端站着的小孩如飘在空中,其惊险之状,令人头晕目眩。

        抬芯子是在一张桌子上抬两个扮演戏文的小孩,一张桌子一台戏。

        背芯子是由身强力壮的成年人身着戏妆,背负一名扮演角色的小孩,两人合起来又是一台戏。

        有一年,莫陵庙村的抬芯子显得与众不同。他们不用方桌,而是在老洞会起会前的一个月,就请几十名能工巧匠,专门制作了一个一百余人可抬的“舞台芯子”。“舞台芯子”里边,摆着官府公案,官府公案前边,摆着一付“虎头铡”,“虎头铡”两边,分别插上一丈有余的长铁杠,斜刺里伸向舞台两角。正式演出时,扮演铁面包公的巍巍然打坐在公案后,王朝、马汉、薛霸、董威排立两厢。扮演陈世美的被押在虎头铡前,太后、皇姑站在两根长铁杠顶端,似乎被包青天推出台角之外。然后,由一百多名精壮劳力轮流抬起,晃晃悠悠地步入药王山下。

        老洞会上的踩高跷(又叫柳木腿)不象一村一社那么二、三十付腿就可以了。每年的二月二,至少有近百付柳木腿参赛表演。届时一百多个扮演者,随着仪仗锣鼓,从莫陵庙村悠悠而来。前边扮演的是《黑虎坐洞》,《黑虎坐洞》后边是《黄飞虎出五关》,《出五关》后边是什么戏文呢?哟!有人认出来了,这不是《李彦贵卖水》么?再后边,就是《放饭》、《河湾洗衣》、《五台会兄》、《乾坤带》了。最吸引观众的还是《顶灯台》、《杀狗劝妻》和《鞭打阴夫人》。《杀狗劝妻》的表演十分精彩,曹庄手执钢刀,指着其妻焦氏直直劈去,焦氏一个猫腰颔首,急切切从曹庄刀下闪身而过,然后,旋身而立,盯着曹庄,作苦苦求饶状。又一边,老态龙钟的曹母,手执拐杖,惊慌万状地对着曹庄左拦右挡。曹庄哪顾得了这些,情急之下,又是一刀劈向焦氏。焦氏闪过刀锋,跳到曹母身后以求庇护。高跷表演虽是哑剧,然而却把曹家三人的矛盾纠葛、心理情态表演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博得观众齐声叫好。

        每年二月二庙会,有卖农器家俱的,有卖名贵药材的,有拉洋片耍西洋景的,有摆开场子卖艺的。然而,最拉人的还是“一撮毛”的马戏团和唱得难解难分的对台戏。由于老洞会是西安东郊最大的一个古庙会。因此,庙会主持者除过从周围百十里邀请民间艺人献技献艺外,还要请两家大戏班子来演出。一般说,两大戏班一家在药王山上,一家在药王山下,两个舞台,遥遥相望。隔几年就有那么一次,为了把二月二庙会过得更热闹,更火爆,有的主持者就别出心裁,专门让两家大戏班,鼓对鼓,锣对锣的对面搭起舞台。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两个大戏班的箱主(团长),就会从陕甘两省挖名角、请高手,各自卯足劲儿,要叫这次对台戏闯出牌子、唱出名声来。

        解放前一年,笔者在老洞会上,看到一次对台戏,那架势,那场面,至今犹历历在目,当时一家请来名角王文鹏、梁秋芳,一家请来李正敏、孟遏云。第一天两场戏,这家刚刚演罢《葫芦峪》、《走南阳》,箱王又从兰州请来著名生角景正宫。而另一家呢?第一天上午刚刚唱罢《五典坡》、《蝴蝶杯》,箱主又从西安请来田德年、刘易平。名角一个一个请来了,戏报一张一张贴出去了。到了第二天,对台戏唱得更卖劲,更火爆,一家唱《香山还愿》,一家唱《封神榜》,几万观众简直看得晕头转向,眼花缭乱。到了第二天晚上,你唱《破宁国》,我演《滚钉板》。你的武打打得新招迭出,我的钉板滚得令人叫绝。到了第三天,午场戏出台,一家唱《大报仇》,一家唱《罗通扫北》。真是你方唱罢我方唱,新招不断,难分难解。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为两家演出披红、抛红包的接连不断,每次披红,鞭炮声,叫好声响成一片。对台戏每次开戏或煞戏前后,送香火的锣鼓队就聚在舞台前,叮叮咚咚地赛起锣鼓来。真的是“二月二,三月三,老洞庙热闹得戳破了天”。

        对台对唱到第三天,这个擂台戏唱得有点白热化,有时一直延续到第四天,即使社主宣布庙会结束,对台戏还卯上劲儿要把对方压下去。常常是在主持者的劝阻与调停下,两家方肯偃旗息鼓,各自收场。(王韶之)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