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辩论
  • 毛泽东在延安的读书生活
  •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的谈话(一九四六年八月六日)
  •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毛泽东撤离延安纪实
  • 毛泽东与延安的鲁迅师范学校(二)
  • 《延安颂》的标志性意义
  • 毛泽东在陕北大事年表
  • 毛泽东和美国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 毛主席进驻延安
  • 最新热门    
     
    毛泽东与延安鲁迅师范学校(一)

    在保安创办了鲁迅青年学校,开了兴办学校纪念鲁迅的先河。这所鲁迅青年学校迁入延安后于1937年1月29日举行了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 

      继承着中央苏区列宁师范的光荣传统,鲁迅师范1937年2月29日在延安成立,校址设在二道街中央财政部让出的几孔窑洞内,招收学生23人。不久,延安发生粮荒,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于是搬到延长,学生增加到8个班360人。徐老亲任校长,鲁迅师范的声誉很快传遍全国。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里,讲到了鲁迅师范。他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我们为了永久纪念他,在延安成立了鲁迅图书馆,在延长开办了鲁迅师范学校,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想见他的伟大。” 

      1938年3月,日军隔河炮击边区,河防吃紧。为保卫边区,大军云集延长,粮食大为困难,边区政府决定鲁迅师范迁到关中分区新正县(今旬邑县),师生徒步行军近十天,于4月1日到达。1939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边区政府决定鲁迅师范与边区中学合并为边区师范,用边中校址安塞县吊儿沟。 

      鲁迅师范从1937年2月开办到1939年7月合并,在将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毕业学生480多名,绝大部分分配任教。1936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会上的讲话里充分肯定了鲁迅师范的成绩。1941年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赞扬说:“鲁师毕业的这批青年教师,形成今天边区教育工作中的主力部队”,“这是我们边区教育事业中最宝贵的财产”。 

      1939年11月边区师范搬回延安。1943年3月将在县的边区第四师范迁来合并,改名延安师范。1944年8月与延大中学部合并,改名延安中学。1946年9月为纪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改名为行知中学。1947年春天在转战陕北途中,行知中学学生、任弼时同志的女儿任远志夜行军时扭伤了脚,被同学们送回中央机关治疗,在安塞县王家湾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询问了学校转移的情况,鼓励远志不要烦恼,应该鼓足勇气,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伤痊愈后,任远志准备返校,在毛主席询问了学校师生情况后请毛主席题词,毛主席用粗黑铅笔写下了“光明在前”四个大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光辉的题词,激励着师生们向着光明勇往直前。1949年9月学校改名延安中学,延续至今。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延安各界写信祝贺。10月26日毛泽东复电“延安的同志们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祝愿大家“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号召永远发扬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毛泽东的复电指引下,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曾一度中断的师范教育在解放后又得到复苏。1954年在延安北郊小沟坪筹建延安师范,将洛川师范迁来并入,于9月开学,办学至今,功绩卓著。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