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驻委会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乡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会发扬民主加强乡村自治的联合通知
  • 江泽民题词
  • 江泽民论述及指示
  • 美籍华人于子桥情系陕西
  • 吴旗红军长征后的休息地(图)
  • 陕甘回民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 坊上第一个同盟会会员——马玉贵
  • 辛亥革命西安起义时的学生军(图)
  • 文革“八·二五陕报事件”回顾
  • 刘索拉和姐姐、哥哥以及刘志丹遗孀的故事
  • 最新热门    
     
    新中国西北艺术教育的历史渊源

    大学艺术学院,并以西北军大艺术学院为基础在建国初期创建的西
    北艺术学院,为今日艺术教育的开路奠基。 

        贺龙将军是倡导西北艺术教育的先导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处在战略反攻胜利发展的年代,身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司令
    员的贺龙将军,为适应解放大西北战略需要开始倡导艺术教育培养文艺干部,同年八月在晋
    绥边区临汾创建西北军政大学后,贺龙校长就指示组建西北军大艺训队,定队址选拔学员很
    优待。九月晋绥文艺界面对形势发展提出办学育人补充文艺干部的建议,得到贺龙将军大力
    支持,并在十月九日晋绥文艺界纪念鲁迅逝世十二周年文艺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
    工作任务,强调办学育人的紧迫性。最后宣告,为适应新形势需要经西北局决定:“成立西
    北艺术学校”,并组成以贺龙为首,由联防军区和晋绥分局党政军文首长李卓然、张稼夫、
    武新宇、周文、柯仲平、张季纯、马建翎、亚马、力群、常苏民、朱丹、陈播等 15人参加
    的“西北艺术学校理事会”,确定以毛主席指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针,培养新的文艺干部。决定艺校分设两部,由晋绥文协主任亚马任校长,在边区首府兴县创建艺校一部。由战斗剧社社长宋丹任艺校二部主任,在临汾西北军大所在地建校。为保证建校实施和教学实力,确定:“艺校一部以七月剧社专业骨干为基础,晋绥文协参加,隶属晋绥分局领导。”十一月招生,开设音乐、戏剧班,为地方培训补充文艺干部。艺校二部以军区战斗剧社专业骨干为主力,以西北军大艺训队为基地,隶属联防军区领导,由西北军大代管,又称“军大艺校”,为前线军队培养文艺干部, 1949年元月招生,在贺龙校长指示下开设了多种艺术专业。

        1949年5月西安解放时,贺龙将军身担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
    军第一副司令员、西安军管会主任、西北军政大学校长等多种要职重任,工作十分繁忙,还时刻关怀艺术教育,指示以西北艺校二部为基础在西安建立西北军大艺术学院。在迁校途中,在长安建成军大艺院教学部,贺龙将军及军大校首长还亲临视察,关怀师生,指导工作。

        许多老同志都知道,贺龙将军历来重视文艺工作,在战争年代把剧团作为战前动员、扩
    军支前的强大精神武器。具有-素质优良,专业实力雄厚的军区战斗剧社、晋绥七月剧社
    ,是贺老总亲手培育起来的掌中之宝。为解放大西北、开展新区工作,为新中国艺术教育奠
    基,大力倡导艺术教育培养文艺干部,勇于献宝兴学,创建西北艺术学校和西北军政大学艺
    术学院。贺龙将军被称为“武将爱文才、将军重教育”的典范,成为新中国西北艺术教育的先导。

        西北艺校二部为西北艺术教育奠基开路

        以朱丹主任为首的西北艺术学校二部(军大艺校)在贺龙将军和军大校首长的关怀领导
    下,创建于1949年元月。有来自战斗剧社如著名戏剧家刘莲池、音乐家安春振、文学家石丁
    等诸多优秀专业骨干。有西北军大艺训队及其宽敞的校舍基地,有美术家吕琳创办的临汾师
    范美术班并入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组成具有戏剧、音乐、美术、文学多专业的艺术教育体制和实施以专分部、分专施教的教学实力。建有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普通等五部,刘莲池、安春振、吕琳、石下、栗茂章分担部主任。招收学员 600名,具有严格的军风纪。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贺龙校长还亲自为艺校M部拨款12万元边币,写介绍信派专人到刚解放的平津地区购置乐器和教具,保证了当时教学需要。

        在教学中,把-思想教育、改造世界观放在首位,确立为人民服务、随时服从工作需
    要走上工作岗位的思想。在专业教学上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方针,配合形势宣传和政
    治任务,组织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各专业功能。艺校二部的专业设置和分专施教,为后
    来的西北军大艺术学院和建国初期的西北艺术学院、西南艺术学院的多专业设置教学体制奠
    定了基础,培养了骨干。

        四月二十日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令,要求“坚决、彻底、干
    净、全部歼灭中国境内的国民党反动派。”我军胜利渡长江,解放南京大捷,宣告蒋家王朝
    的覆灭……。形势迅速发展,振奋全国人民,西北艺校二部师生欢庆胜利,上街宣传,满怀
    -掀起报名上前线的热潮一浪高一浪。“走,到西安去,到大西北前线去,向一切蒋管区
    大进军,解放全中国!”决心书纷纷送到校首长,表决心的墙报、板报满校园。随着前线工
    作的需要,经组织批准,同学们分批走上前线新的工作岗位。到五月中旬,全校三分之二同
    学离开了学校。

        五月二十日西安解放,二十一日学校接贺龙校长指示,决定西北军大迁校西安,西北艺
    校二部迁西安创建西北军大艺术学院。对艺术师生是喜上加喜,全校沸腾、奔走相告,二十
    三日作迁校动员,加紧准备,二十五日召开向西安进军誓师大会,二十七日告别临汾,全校
    二百多名师生自背行李,千里行军,成为建立西北军大艺术学院的骨干,克服重重困难,于
    六月底到达西安新校址长安兴国寺,开始了重建校园和军大艺术学院的招生、教学准备工作


        西北军大艺术学院是西北艺术教育的摇篮

        西安解放后,座落在长安“三曲”地区的西北军政大学,贺龙任校长,李长路、钟师统任副校长,校部设在王曲镇原黄埔军校旧地。六月建校七月招生。分设军政、艺术、财经三个学院;军政学院是军大的主力,以临汾军大、蒲城军大一分校、贺龙中学合并为基础,在西安招生6000名,分为六个大队,驻王曲镇附近农村;财经学院以原西北军区后勤学校为基础,扩大招生,驻韦曲镇;艺术学院驻杜曲镇附近的兴国寺。三院鼎立,号称“万人军大”。一首军大《校歌》唱遍校园:“前进!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西北军大的学员,毛泽东思想照耀我们,贺龙将军领导我们向前……”校歌把三院万名师生凝结成一个强大整体,为解放大西北,建立新中国施教育人。经短期训练,分批走上前线工作。

        艺术学院的领导成员和专业设置,是西北艺校二部的原班人马和专业基础。艺校二部的
    教学实践经验和干部素质具备了领导实施军大艺术学院教学能力。朱丹任院长,戏剧部主任
    刘莲池、音乐部主任安春振、美术部主任吕琳、文学部主任石丁。建立了实验剧团,栗茂章
    任团长。从西安地区补充了少量带薪教师。七月在西安招生约300人,十一月由军政学院选拔调进学员300人,在校学员达600人。有严格的军风纪。

        兴国寺校园原系中学旧址,仅有少量可用旧平房和破窑洞,勉强可住下。教学条件困难
    ,没有教室桌凳,就在露天广场、树林下就座上大课、听报告、排演节目、写生作画、写文
    章。在教学中坚持-教育确立革命人生观,树立坚定正确的-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
    风,严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在业务教学中
    实施“教、学、做”合一,结合形势宣传,深入农村、部队组织艺术实践。配合-任务完
    成军区-部下达的命题创作,如美术部创作了命题画《南昌起义》、《爬雪山》、《过草
    地》、《陕北会师》、《-英雄模范》等,及重大集会所需的巨幅领袖像等绘画任务,每次军大的全校集会,离不了音乐部的乐队大振军威和美术部画领袖像写标语,少不了戏剧部实验剧团的节目演出和文学部的采访报导。

        最令人激动振奋的是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西安集会游行。军大艺术学院承担了大会仪仗队,显示了各专业的实力。集会前一天,军大师生奉命步行进西安,十月一日一早集中在中心会场,严整的军容、嘹亮的歌声,赢得全场阵阵掌声。当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群情振奋、鞭炮齐鸣。锣鼓震天、掌声雷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成一片。在有序地指挥下,列队走上街头开始大游行,军大的万人方队走在前面,艺术学院的仪仗队是当然排头兵,戏剧部的锣鼓队引路开道,音乐部的军乐队高奏凯歌,美术部绘画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巨幅画像高高屹立在队首中央,百余面彩旗迎风飘扬,紧跟着军大万人方队浩浩荡荡,像一条长龙从头看不到尾,响亮的口号、嘹亮的歌声时呼时唱。仪仗队走到哪里,那里街两边的群众鼓掌欢迎。“我们是西北军大的学员……”在国庆大典的游行队伍中个个感到自豪。

        1949年11月西北全境已解放,贺龙将军已就任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肩负
    解放成都重担。在他率领入川前,11月28日在军大召开进军西南动员大会,号召同学们“新
    中国的青年,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好男儿志在四方,服从工作需要。西南前线需要你们就
    上前线,解放西南是最后一战,机不可失……”会后在全校掀起报名下西南参战的热潮。西
    北军政大学已完成历史使命,一部分留西北工作,一部分随军入川参战。艺术学院留在西北
    500名师生为建立西北艺术学院作基础,白来开院长率领各部主任及160名师生于十二月初随军入川,创建西南艺术学院。

        五十年代随着艺术事业的发展和艺术教育的专业调整,1950年建立了正规化高等艺术教
    育的西北艺术学院和西南艺术学院,1953年后,西北艺术学院建了西北艺专、西北话剧团(
    即今西安话剧院),艺专进而分校,建立了西安美专和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专和西安音乐
    学院。西南艺术学院进而建立了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今重庆美术学院)、四川人
    民艺术剧院。这些同源于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的高等艺术学府和专业艺术团体在干部和专
    业骨干上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和历史渊源,继承发扬了解放区革命文艺传统,培养了大批新的文艺干部和高级专业人才,为繁荣新中国艺术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西北军大艺术学院被称为“新中国西北、西南艺术教育摇篮”。

        西北艺术学院是西北高等艺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西北艺术学院以军大艺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和留校师生为基础,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委领
    导下,创建于1950年元月,西北文委副主任柯仲平兼任院长,西北文化部长张季纯兼任副院
    长,由常务副院长亚马、教务长钟纪明主持工作,及戏剧家鱼讯、美术家刘蒙天、汪占非、
    音乐家陶剑心、文学家田家等组成新的领导核心,分担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文学系主
    任。根据西北多民族的特点,1951年春天在刘蒙天主任的主持下,创办了少数民族艺术系,
    邀请新疆著名女舞蹈艺术家康巴尔汉任主任主管业务教学,招收培养八个民族的120名学员
    ,成为西北少数民族艺术骨干。

        西北艺术学院建立后,在缺教师、少设备,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创业,改革原有的只
    适应战时需要的教学体制,逐步建立正规化高等艺术教育新体制、新制度。大力聘请、商调
    教师,增强教学实力。建设校舍、增加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到1952年已基本建成一定教师
    实力和教学条件、正规化高等艺术教育新体系。教师增加五倍,有了专业教室、礼堂、食堂
    等必要设施,宿舍也得到改善,成为西北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1953年培养出第一批高等艺
    术人才,遍及西北各省市文艺部门。

        1953年春,在全国艺术院校专业调整中,戏剧系奉命建立以鱼讯为团长的西北话剧团离
    开了学校。文学系并入外校,少数民族艺术系奉命迁新-立建校。以音乐系、美术系为基
    础成立西北艺术专科学校,由钟纪明、刘蒙天任正副校长,陶剑心、汪占非分任系主任。为
    提高生源培养中等美术人才,创办了西北艺专附中。在艺术学院时期已形成的艺术教育体系
    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制度、教研组织、课程设置,进入全面实现正规化艺术教育新时期


        随着艺术事业的发展,艺术教育要求专业化,1956年开始了以专建校准备,钟纪明校长
    离校去创办西安电影制片厂。音、美分校,1957年在刘蒙天校长主持下以美术系为基础,建
    立了西安美术专科学校,尔后建成西安美术学院;以音乐系为基础,由夏康林、刘恒之校长
    主持,建立了西安音专和西安音乐学院;艺术教育得到的新的发展。

        美术教育的起源应从西北艺校二部美术部算起
        
        1949年元月,在临汾建成的西北艺术学校二部美术部,是继延安鲁艺美术部后在西北地
    区首创美术教育专业。由解放区美术家吕琳任主任兼教师,约有学员70多名,分两个区队六
    个班,有秩序地进行专业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组织艺术实践,培养出不少优秀
    美术骨干,成为建立西北军大艺术学院美术部的基础。

        1950年元月以军大艺术学院美术部为基础建立了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在著名美术教育
    家、版画家刘蒙天主任和老画家汪占非副主任的精心指导下,进入高等美术教育新阶段,逐
    步建立了高等美术教育新体制,培养出大批高等美术人才。1953年改为西北艺专美术系,在
    刘蒙天校长和汪占非主任的领导下进一步实施正规化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美术人才。1957年建
    立西安美专直到建成西安美院后,开始了更加专业化的高等美术教育,培养出一批批有国画
    、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等不同专业的美术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学校阔步发展
    、人才辈出、名家众多、教学成果显著,展示了美术教育的新面貌。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