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家园失同胞亡遭辱心怎安 陕西的抗战记忆(图)
  • 杨虎城之孙谈心愿 望更多人了解西安事变(图)
  • 噩梦醒记忆仍清晰-泪满襟牙咬紧 抗战肩并肩(图)
  • 噩梦醒记忆仍清晰--炮火中的咸阳渭南商洛(图)
  • 历经战火保存完好 抗大毕业证捐给纪念馆(图)
  • 爱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图)
  • 汉中人心中永远的痛(图)
  • 回响在太行之巅的抗战号角(图)
  • 活着的抗日“烈士”(图)
  • 历史的回声
  • 最新热门    
     
    贴身卫士和他的特殊家庭(图)

    军17师师长耿志介贴身卫士兼卫士班班长的唐玉亭老人。 

        刚一见面,唐玉亭的儿孙们便略带遗憾地告诉我们:“你们要是早来半年就好了,采访就会方便很多,现在,老人反应慢了许多,说话也有点困难了。”原来,去年年底,身板一向很硬朗的唐玉亭突发脑梗,身体一下子垮了下来,发病前还能骑自行车到处走的他绝大多数时间只能躺在床上,生活起居要靠专人照料,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受到制约。此种情况已持续了近半年。 

       进入老人的房间,记者一眼看到的是一张挂在墙上印有中国四代领导人肖像的宣传画。屋里有一张老式三人沙发和一对单人沙发。早早就被安顿在一个单人沙发上的唐玉亭老人,一见到记者便显得十分激动,吃力地向我们讲述他那些鲜为人知的“光辉岁月”。虽然吐字不是很清,但记者仍能体会到他内心那份倾诉的欲望。老人时不时地辅之以肢体语言,加上众多曾经聆听过老人讲述“抗日故事”的亲人、亲戚、朋友、乡邻的翻译、解说和补充,记者终于了解到发生在这位老人身上的那段不寻常的历史。 

        唐玉亭师长叫我拽着马尾巴过河 
                  
        1937年底,在那样一个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年代里,抗日是个人人皆知的字眼。刚满18岁的唐玉亭投奔了与自己有点亲戚关系、在国民党38军17师当师长的耿志介,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机警当上了耿师长的贴身卫士,不久后又被提拔为卫士班班长。贴身卫士听起来威风,一旦打起仗来,那可不是好玩的,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随之而来的中条山战役中,唐玉亭就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北宜车站是中条山战役一个重要的支撑点,曾遭到日军的重点进攻,坚守该车站的17师受到重创,三分之二的人员伤亡,卫士班七八个人也只剩下两三个,关键时刻耿师长腿部不幸中弹受伤。唐玉亭什么都没想背起受伤的师长就走。在前后受敌的情况下,他凭着自己双手开枪的英勇和机智,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不知道自己究竟走出了多远,实在走不动了,觉得枪声也没有那么激烈时,唐玉亭选择在一片不易引起人注意的洼地,用手刨出个坑,将师长慢慢放在坑里。确认了师长的安全后,唐玉亭继续前行寻找有人的地方。终于找到一个村庄时,却发现村里竟一个人都没有———老百姓都出去避难了。最终,唐玉亭自己找了些吃的喝的,赶紧返回洼地,师长喝了些水,又吃了些东西才慢慢苏醒过来。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留在唐老右耳后根上的枪伤,我们很难想像出面前这样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在战争年代的非凡经历。几天后,38军全线撤退,然而战斗时有发生。一天,师部正在一片小树林短暂停留,唐玉亭发现一小股日军偷袭过来,耿师长正在马上与人研究敌情,毫无察觉。千钧一发之际,唐玉亭狠狠地拍了一下马屁股。在马腾空跃起向前奔出的一刹那,一颗子弹击中唐玉亭的右耳,从右耳前部穿出,唐玉亭并无知觉。 

        很明显,这颗子弹原本瞄准的是师长! 
                
        随之而来的涉水强渡汾河对于个子较小的唐玉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加上当时正值冬天,较低的水温、战场上体力的消耗、背后日军的枪袭,一切的一切对唐玉亭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正在犯愁的时候,耿师长一声令下:“拉着我的马尾巴过河!”就这样,唐玉亭关键时刻两次救师长,师长则在渡河时把唐玉亭“拉了一把”。强渡汾河上岸后擦衣服时,唐玉亭才发现自己的右半边脸有不少早已凝固的鲜血。 

        38军在到达河南焦作时,本已损伤过半的兵力在强渡汾河后仅仅剩下三分之一不足。唐玉亭老人这样来形容过河时的情景:“哗的一下好多人就没有了……”此后,38军经过休整,与活跃在太行山一带的刘邓大军并肩抗击日军。 

        唐彦三哥是国军,我是共军 
                  
        在当时特殊的环境里,也造就了唐玉亭那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在唐玉亭参加国民党部队八九年后,谁都没有想到偶然的一天,四弟唐彦会因为爷爷的一顿训骂而跑出去加入了-党部队,最后成为人民-的一员,参加了淮海战役、中南战役等,并多次立功受奖。 

        也正是因为这个偶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土改时期,村子里曾上演过这样一出“闹剧”:被划定为地主、经常挨批斗的父亲正戴着“四类分子”帽子接受贫下中农的批斗,突然锣鼓喧天,还来了秧歌队。原来是上面派人给唐玉亭的父亲送来唐彦在部队立功的大红喜报。村上组织批斗的人知道事情的原委后,立即将唐玉亭父亲的帽子摘掉,又给唐玉亭及其二哥戴上。 

        这一戴就是30多年。 
                  
        唐玉亭的家庭确实很复杂。兄弟5个,老大一直在西安经商,生意颇大,在临潼老家买了不少地,置了不少家业。老二是个农民,老三唐玉亭给国民党的师长当了十几年贴身卫士,老四唐彦参加了-,后来成长为团职干部,老五解放后当了工人。就因为这样,四弟唐彦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和三哥一个是国军,一个是共军,全家只有我一人是最光荣的。”而唐彦确实也是光荣的,他的一个淮海战役纪念章被现在的古董收藏者出价要买,但被唐彦一口回绝。他说:“即便是给我一百万元我也不卖,我要把它当做传家之宝传给我的子孙后代。”在揭开了两层包裹之后,记者看到,除淮海战役纪念章之外,还有淮海战役特等功奖章,解放中南、解放西南纪念章以及劳动证、党费证、出入证等物品。当然,还有让唐彦引以为豪的几十枚毛主席纪念章。因为1968年8月24日,他作为武汉军区团以上干部代表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老支书无法按起义人员落实待遇 
                  
        38军包括17师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起义了,而此时唐玉亭早就随“荣升”国民政府凤翔司管区司令的耿志介来到凤翔。在蒋介石为打内战大动干戈到处“抓壮丁”时唐玉亭利用自己当了十几年师长贴身卫士的优势,把村上七八个小伙子弄到凤翔,逃脱了被“抓壮丁”的厄运。然而,热心助人的他命运并不好,“四类分子”的帽子戴了30多年不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落实有关政策,他也无法按起义人员落实相关待遇。 

        从1964年到1997年一直担任村支书的陈学昌是这样说的:“对于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殊遭遇,不可归结为某些个人的因素所致。”唐玉亭因在1945年随同耿师长调任凤翔司管区而未能参加38军的起义,不但在土改时被戴上高帽子,还被一些人骂为兵痞,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不过,唐玉亭为人很好,性格直爽,好打抱不平,村子里谁遇上什么难事,只要被他撞上,不用你吱声他便会主动上前帮忙。一直流传下来这么一个故事:本村一个卖豆腐脑的周某,摆摊遇上一个“吃白饭”的地痞,唐玉亭碰上后三下五除二便将其制伏。关键还在后来,解放后唐玉亭被戴上“四类分子”帽子让群众提意见,当周某站起来准备说时,被唐玉亭制伏过的地痞却站起来反驳说:“没有唐玉亭,就没有你周某人!”弄得周某哑口无言。 

        唐玉亭的经历实在太不凡了,十余载的贴身卫士生涯使他的身上总有一种传奇色彩,随后的“成分”过高又让他遭受许多委屈。由于“帽子”问题,唐玉亭挨批斗是常有的事情,即便是表现再好,永远也拿不到每天10分的工分。唐玉亭的子女不能参军,不能招工招干,甚至找不到媳妇,唐家有两个儿媳妇都是从陕南的山阳县嫁过来的。即便是这样,唐玉亭对于党和人民的热情也从未减退过。不说别的,改革开放以后,每遇到交公粮之时,唐玉亭总是村里的第一个上交者,不但几十年来从未有公粮被退回过,而且每次都是一等粮。 

        唐玉亭之妻过去的事情不再提了 
                 
        唐玉亭的妻子说:1949年丈夫从凤翔返回家里的时候,除了一些他穿军装的照片和一把“二八式”-外,一无所有。-在文革时按规定上缴了,照片也在文革最厉害的时候让儿子全部烧掉了。土改开始的时候,他被无缘无故地抓去劳改了3年,这3年对他来说还有收获,学会了“打土坯”这样一个手艺活。 

        时过境迁,现在的唐家已经是一个祖孙4代拥有80余口人的庞大家族,在村上几乎占了半条街。这个家族出过15名大学生,有些还是全国名牌大学的学生,有两人参-役,相当一部分子孙事业有成。 

        采访结束时,唐玉亭的妻子说,玉亭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经常告诉自己,过去的一切以后不会再提。现在看来,过去的一切真的都已经过去了,时间会给历史一个最好的公证。
    姚村社  田敏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