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安塞腰鼓(图)
  • 飞锣
  • 牛拉鼓(图)
  • 陕北秧歌(图)
  • 扇子鼓
  • 誉满中外的蒲城焰火
  • 宜君农民画
  • 陕西省长安何家营鼓乐
  • 陶瓷(图)
  • 皮影(图)
  • 最新热门    
     
    十面锣鼓(图)

    边击锣鼓边不停的跑动,常用的队形图案有“白马分鬃”、“双玉镯”、“剪子绞”、“朝帅旗”、“太极图”、“五马卷蹄”、“三杆旗”、“游四门”、“龙摆尾”,以及“双辫蒜”、“交鞭”等,队形变化流畅,构图严谨和谐。

        舞者边舞边敲击鼓、锣、马锣,不另设伴奏乐队。马锣一般作领奏乐器,鼓和大锣为之配合。整个锣鼓节奏变化分为三段:前段平缓庄重,中段铿锵有力,末段热烈欢快。表演者随着锣鼓节奏的变化,越敲越紧、越跑越快。锣鼓声声似雷鸣,背花林立似彩虹,给人们感到如同古代军旅操练布阵一般。

        临潼自周、秦、汉、唐以来就属长安京都之邑,烽火台、秦始皇墓、秦兵马俑、鸿门宴遗址、唐华清池等历史文物古迹充分说明临潼自古在军事、-、经济、文化上的重要位置。据老艺人曹克勤(1912~1982年)介绍,历代相传十面锣鼓是从韩信布的疑兵阵演变来的。两干多年前楚汉相争在灞上(即今临潼的零口和渭南市的西原一带)。楚霸王持重兵十万即将攻打汉军,而汉军当时仅有少数兵无法抗争。,韩信想出一条妙计,让汉军每人身背旌旗、敲着锣鼓,往返跑动敲击,楚霸王看见汉军旌旗招展,鼓声大作、尘土飞扬、喊声震天,误认为汉军正在调兵遣将,疑有重兵埋伏,不敢妄动袭击汉营,终于贻误了大好战机,被汉所灭。后人为了颂扬汉王功绩和大将韩信的谋略,创造了十面锣鼓,以模仿韩信所布疑兵阵。这虽属传说,但从现在表演的风格特色和服饰道具的运用,仍可感到具有一种古老的军旅布阵的气氛。

        十面锣鼓除了春节耍社火时表演外,每年清明节当地宗族上坟祭祖时(俗称“上官坟”),也用作仪仗队伍。舞者身背色彩艳丽的花杆击鼓前导,增强了清明祭祖庄严肃穆气氛。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