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勾灯(图)
  • 合字灯
  • 洪拳鼓(图)
  • 花苫鼓(图)
  • 夹板舞
  • 蛟龙转鼓
  • 拉蛾
  • 刁鼓
  • 定边胸鼓
  • 对鼓(图)
  • 最新热门    
     
    莲花碗

    要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从黄昏起,殿内钟声、诵经声、木鱼声连成一片,接着耍“莲花碗”。天黑之后,主持和尚身披袈裟、手执“引魂幡”,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导引着吹打乐工和“放河灯”的僧侣,有的用筛子端着数只荷花灯,有的双手端着荷灯,朝牧马河边走去,然后将灯碗放入水中,顺河漂去。这时,牧马河两岸往往人山人海,观赏这美的夜景。

        当地长期流传着一种习俗,即上年龄的长辈死后,发丧前要请僧或道徒做丧祭“放赦”,第三天晚上进行“跑桥”,以超度亡灵。表演莲花碗时,在灵堂前院子摆五张方桌,中央一张为中心,其余四张放在对称的四角。每张桌上设菩萨神位,焚香燃烛、瓜果供献,表演前,先奏[开门]乐曲、接着在击乐声中舞者率六位乐手依次出场,舞者将点燃灯芯的莲花碗置于头顶、双肩、双手心上,运用手腕、手臂、双肩、腰和臀部和谐的扭摆,塑造各种优美的姿态和形象。时而大方洒脱,时而细腻飘逸。黑夜中闪烁的灯花在蜿蜒移动,更显得一派优美别致的夜景。

        主要队形有“蛇蜕皮”、“绕∞字”、“转圆圈”、“跑太极图”、“绕五方”、“绕梅花”等;动作主要有“绕灯”、“盘灯”、“跑灯”、“观音游池”、“青蛙跳水”等。表演时,要求手臂变化丰富,动作对称和谐,体态轻盈婀娜,神情质朴庄重。

        音乐除了锣鼓伴奏以外,还在表演前吹奏一段民间乐曲。如[小开门]、[大开门)、[绣荷包]等。表演时,乐手们敲着堂鼓、马锣、包包锣(又名“疙瘩锣”)、小镲和大钹等排成一队,紧随舞者步履,一边击乐、一边跟随舞者表演。情绪达到高潮时,敲鼓和打马锣的人还不时将手中的鼓槌和锣抛向空中,以烘托表演的气氛。

        建国前,表演时舞者除穿各自的僧、道服外,头戴荷叶帽,帽顶固定一盏莲花灯碗。当地波萝寺的慧空法师、蒿坪寺的秀安法师、山王庙的任德和尚都多次耍过莲花碗,此后这种由一人表演的莲花碗被搬上广场、院落表演,加入当地的玩灯舞队走乡串户,此时民间艺人刘兴奎(1927年生)逐渐成为莲花碗表演的佼佼者。服饰也由原来的僧道服改穿黑色对襟上衣、系腰带、灯笼裤。    

        莲花灯用麻柳木或棕木雕刻成莲花状碗,内盛漆蜡,中心插灯捻线,再粘层松香粉,固定于碗边。碗下配绿叶纸,上贴粉红纸荷花瓣,颇似一朵怒放的出水莲。莲花碗的使用必须是单数,少则三盏,多则九盏,一般用五盏,分别置于舞者的头顶、双手掌心、双肩肩头。技艺高超者,也可在双脚脚背各放一盏。表演中,无论做什么动作,都要始终保持灯碗的水平状态,以保证灯碗里盛的桐油不抛洒、火不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