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排灯舞
  • 扑蛾
  • 三才板
  • 三山刀
  • 扇鼓舞
  • 上锣鼓(图)
  • 双人轿车
  • 水兽舞
  • 四船扑莲(图)
  • 鹭鸶与蚌壳
  • 最新热门    
     
    素鼓

    米处扎一小撮短红麻缨穗,击鼓时,根据内容和节奏变化可双槌轮击,也可单槌撩击;可一人左右击两鼓,也可相互换位对击;并在击鼓表演中穿插击鼓帮、鼓槌对击,以及跳转、翻身、盖腿等动作变化。基本动作有“大三蓬”、“猫逮老鼠”、“二马连环”、“挥槌招马锣”等。鼓手表演时,另有十多件大锣、马锣、疙瘩锣、大铙等铜器在鼓后站成半圆形或八字形,原地敲击给鼓手表演以情绪烘托和节奏呼应,使表演的气氛更为热烈、豪放。基本锣鼓点以[五槌]、[七槌]为主,并根据节目内容和情绪要求,在演奏速度、力度上有所变化,形成了固定的套路。一般多为由慢渐快、由弱到强,最后在鼓手相互对敲对舞的激烈鼓声中,使表演达到高潮。
        
        伴奏者均穿传统戏曲的校尉服或作兵卒武士打扮。鼓手根据不同节目,化装成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服装、化妆,均根据秦腔传统戏中的人物扮装。如《三战吕布》,一鼓手扮武生、头扎紫金冠,插翎子,穿传统戏曲中的箭衣、高底靴、扎大带扮作吕布,并将鼓放于场地中心;另有三名鼓手分别穿蟒、扎靠、画脸、挂满,穿高底靴,按刘备、关羽、张飞形象装扮,将三面鼓摆成三角形围在吕布所敲的鼓外,各鼓间隔约150厘米左右。表演开始,吕布执槌从右后角做“出场步”上场,依次将刘、关、张迎出;在场中做各种击鼓表演。其中有一段,吕布与刘、关、张三人相互换位对敲,围着吕布所敲的鼓跑转,表示相互厮杀拼搏,吕布战败逃遁,刘、关、张紧追不舍,最后刘、关、张举槌敲击表示胜利。近些年,由于农村缺少传统戏曲服装,加上化妆、换装费时间、又麻烦,大都改穿对襟上衣,头扎毛巾,或穿统一式样和颜色的运动服。

        华阴县春秋时为郑国。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始称华阴,是京都长安通往中原等地的交通要隘和咽喉。据历史文献和遗址考证,汉代最大的、能囤粮数百万担的“汉华粮仓”就建在当今素鼓流传的西泉店村南一里多地的高坡上,是当时供应京都长安的粮食基地。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广通仓”,唐称“永丰仓”。迄今这里还有粮仓遗址,当地群众称之为“瓦渣棵”。有粮仓必有守军,据史料记载汉代大将段畏曾率军在这里守备储粮、磨粮。迄今附近还有个叫段家城的村子,相传是段畏的后裔。素鼓很可能是古代守备部队表演的一种武舞形式,以后流传于民间,成为当地的民间社火。据清光绪《华阴县志》卷二中记:“秦俗二月二,携鼓乐于郊外,朝往暮归,谓之迎富。”建国初期,西泉店、马村的群众仍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执香捧表,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前往当地龙神祠表演素鼓“祈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