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踢鼓子(图)
  • 挑花篮(图)
  • 跳跳(图)
  • 筒子龙
  • 五节龙(图)
  • 上锣鼓(图)
  • 双人轿车
  • 水兽舞
  • 四船扑莲(图)
  • 素鼓
  • 最新热门    
     
    小场子(图)


      
                               
        “小场子”流传于秦巴山区、汉江两岸的安康、旬阳、汉阴、石泉、紫阳、宁陕等地,以安康市的恒口、五里、大河等农村乡镇最为普遍和活跃。过去每逢春节、灯节、庙会或群众办喜事时,常由会首或办事的主家邀请几班小场子艺人进行表演,以增添喜悦欢乐的气氛。

        小场子和陕南各地流传的“地蹦子”、“地围子”、“打花蚊子”等民间小对对戏很相似,多由一丑一旦进行载歌载舞表演。不同的是小场子必须在一张八仙桌(即方桌)上表演。两个演员要在一米见方的桌面上歌舞、说唱,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由此形成了表演的独特形式和风格。

        小场子以打击乐伴奏,演唱当地流传的民间小调、花鼓、七岔子、八岔子①为主,旋律优美抒情,具有陕南秦巴山区的音韵格调以及巴蜀和楚文化的影响。演出的节目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情节、有人物的民间传说或生活故事,群众称其为“正戏”,常演的剧目有《吴三宝游春》、《大反情》(又名《上竺山》、《小反情》、《要嫁妆》、《站花墙》、《西楼记》、《东楼记》、《蔡鸣凤辞店》、《韩湘子渡林英》、《白扇记》等二十多出。一种是演唱民间小调和花蚊的小歌舞,如《十条毛巾》、《五更》、《长工苦》、《十对花》等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