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延川布堆画(图)
  • 陕北说书
  • 陕北唢呐
  • 景泰蓝制作(图)
  • 景泰蓝的伪造与鉴别
  • 西安景泰蓝
  • 富县薰画
  • 洛川毛麻绣
  • 榆林毛毯
  • 吴旗豆粘画
  • 最新热门    
     
    合阳线偶(图)



      偶人一般都装有机关,眼睛能左右摆动,能张嘴、能动眉,有的甚至还能喷火。 

      遗憾的是,合阳县能刻偶头的目前仅剩两人。 今年55岁的鲁兆兴就是其中之一。“雕一个头,连雕带粉,得3天时间,这里面细节太多了!”他感叹道:“合阳县几乎没人会做了。老偶头的雕刻是合阳的独特,是老风格,决不能丢!” 

        老艺人们说,过去好多人都是听线戏,而不是看木偶。因为线偶戏的音乐非常独特,既能表现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又能表现柔情似水般的委婉细腻。他们甚至是脊背朝着舞台,眼闭着听音乐。那艺人的功夫也真是厉害,没有扩音,一唱起来,几里路都传得过去。 

      清乾隆之后,合阳线偶戏进入鼎盛时期,单合阳一县就有五六十个民间班社。就连一个仅有20多人的小村落,也都有自己的线偶戏班社。 

      据说那个村里有个“闲人”,生性好-。他第一天晚上赢了一个“大门楼”,第二天又赢了12石麦。村里人便给他做“思想工作”:你日子又能过,要那么多麦也没用。你看咱村人想看个线偶戏,可剧团都嫌远不来,你干脆给咱买副线偶戏箱子(装有偶人等各种道具)吧!“闲人”很慷慨,说:“行!”就买了一套戏箱。 

      那时的班社演出和现在剧团演出不一样。我啥都不会演,但我可以买一套戏箱,自己做老板,然后再找拉皮弦胡的,提线的……挣的钱大家分,就跟现在的股份制一样。 

      线偶戏艺人也都是半农半艺、亦农亦艺,农闲演戏,农忙种地。按老的习俗,当戏子是不能上坟、进祖宗祠堂的,因为你是下九流,伤风败俗,但合阳线偶戏的艺人不受这个约束。 

        合阳线偶戏过去不只流传于渭北,在晋西南和河南的灵宝一带都极受欢迎。47岁的杨高林是目前线偶团里年龄最大的演员,1973年第一批科班进团。他激动地说,那时候去外地演出经常都是十天半月不回来。“在风陵渡演出时还卖票呢!一毛钱一张。当时那人挤的,里面的人想小便都出不来。” 

      据了解,清朝光绪年间,合阳线偶戏还曾赴京演出。1955年,合阳线偶戏又赴中南海作了汇报演出。 

      艺人们当时又是激动,又是胆怯,都不敢看下面坐的都有哪些领导。演出结束后,每位艺人一份纪念品,发的是一张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的照片,还有一枚纪念章。 

      线偶戏的“-”地位一夜间大为提高。 

      “文革”开始后,线偶团紧随时代,专门排演了《红灯记》等戏。可好运不长,有一天线偶团突然被宣布解散,原因是线偶戏不能表现“英雄人物”。有知情者说,英雄人物怎能被你们提在手里摔来摔去呢! 

        合阳线偶戏代代相传,绵延至今。老艺人们都说,如果线偶戏没有它艺术的长处,没有魅力,就不可能吸引那么多的人。有人说,线偶戏已不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了。老艺人们反问道:那人家泉州的线偶戏为什么搞得那么红火?每年还搞世界木偶节呢!据说在日本和美国,木偶戏也是大受欢迎的。 

      眼看线偶戏面临困境却不知如何援手,学者们痛心地说,我们只能是“干叫唤”(方言,意为光喊叫但没效果)了!

    华商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