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陕西省民族民间舞蹈公布表-商洛
  • 陕西省民族民间舞蹈公布表-安康
  • 陕西省民族民间舞蹈公布表-汉中
  • 仿唐乐舞简介(图)
  • 西部社区组织文化结构的变迁村寨一城镇一城市
  • 陕西省民族民间舞蹈公布表-铜川
  • 陕西省民族民间舞蹈公布表-宝鸡
  • 陕西省民族民间舞蹈公布表-咸阳
  • 陕西省民族民间舞蹈公布表-榆林
  • 陕西省民族民间舞蹈公布表-延安
  • 最新热门    
     
    试论“陕北说书”的继承与发展

    nbsp;一、陕北说书的内容应在继承传统说书精华的同时,把反映现实生活,紧扣时代主题,高扬主旋律做为寻求自我发展的突破口。

      传统的陕北说书内容中,可以说包罗万象,内容庞杂,并不是“奸臣害忠良,相公招姑娘”两句戏言所能概括的,系统地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武林豪杰、绿林好汉、忠臣孝子、爱情故事、除奸反霸、公案传奇,农民起义等十几类。因为陕北地区没有自己的地方戏曲品种,所以,在其它地方由戏曲表现的内容,在陕北就都完全交由陕北说书来完成了。
     
      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不是取决于我们的一厢情愿,而是要由观众的喜好来决定的。传统的长篇章回说书内容,今天已基本失去了市场。这是由于:1、电视等现代化传媒的普及,人们可以直观地观看各类精彩的表演,而不必间接地听说书人慢慢道来;2、人们的文化知识普遍提高,各类信息渠道的畅通,说书内容的新鲜感,神秘感,荡然无存;3、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可能象过去那样有闲功夫,静静地坐下来,听说书人一本一本,几天几夜地娓娓叙说。但这并不是说传统的说书已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戏曲的一些做法,在传统的说书中筛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段,类似于戏曲的折子戏,把它们精练提高,经常地参加各类演出,一方面去满足一部分老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有目的去培养一批新观众,通过这些办法,在潜移默化中展现陕北说书的诱人风彩和艺术魅力。

      在挖掘、整理,展现传统说书的同时,创作出大量的、高质量的描绘时代风貌,展示当代人民群众的建设家园的风彩,反映大众关心的重大题材为内容的陕北说书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缺乏时代内容的艺术,不论其形式如何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终究是不会有旺盛生命力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从事陕北说书的文艺工作者,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应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去发现、创作,展示时代的新风貌。歌颂美好,鞭挞丑恶,从而达到激励民众,教育民众的作用。另外,应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陕北说书的宣传、鼓动、教育功能。宣传法律法规,宣讲政策方针,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等等。只有在内容上和时代前进的步伐完全合拍,才能使古老的艺术形式唤发出无尽的,灿烂的生命活力。

      二、陕北说书的形式应在保留其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在适应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基础上,赢得观众和市场。
      
        陕北说书是一种说唱艺术,它的说唱形式主要是说书人怀抱三弦或琵琶伴奏,另在小腿上绑甩板,手上绑蚂蚱板,自弹,自打,自唱。最早的演出是由盲艺人一人进行表演,自然是以坐唱为主。角色变换主要靠说书人改变声调,模仿剧中人的语言来区分。后来发展成为以明眼人为主的多人演出,不仅增加了二胡、笛子、扬琴等乐器,使得音乐弦律更加丰富,而且以走场说书取代了坐场说书,剧中的角色也有了简单的划分,表演的成分更强一些。
      
        陕北说书在音乐上分为九腔十八调,九腔为:胡胡腔、梆子腔、哈哈腔、影腔、咳咳腔、十三咳腔、迷子腔、二窝子腔、佛腔;十八调是:下盘棋、妈妈糊涂、茉莉花、小放牛、铺地锦、叫五更、寡妇上坟、鸳鸯扣、姑娘、跑关东、打牙牌、纱金扇、茨山、放风筝、游寺、思凡、光棍哭妻、小上坟。另外再加上陕北民歌,陕北道情、秦腔、眉胡等音乐的配合,形成了陕北说书极其丰富、极具内涵的音乐弦律。

        陕北说书在形式上的创新与发展,近些年有许多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如陕北说书表演唱、陕北说书加伴舞、陕北说书剧,加入摇滚音乐,加电声乐队伴奏等等。可以说这些尝试都是有益的,都对陕北说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陕北说书的形式必须改革,必须创新,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无论是表演上还是音乐上都大有文章可做,但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原有的陕北说书的基础上求新、求变,而决不是拿陕北说书来作点缀,做陪衬。要想让陕北说书赢得更多的观众和更大的市场,我们需要作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仅仅停留在作一些表面性文章的想法和作法是无益于陕北说书的发展的。

      三、加强对陕北说书创作,表演人才的培养,是陕北说书永远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

        传统的陕北说书里没有剧本创作一说。说书人演唱的书词都是师傅传徒弟一代一代口口相授传下来的。但从我们今天看到的说书剧本来看,一些文学功底非常深厚的文人肯定参与了陕北说书早期的创作或加工,不然的话现存的说书词中绝不会有如此高超的文学水平。到了近代,陕北说书大师韩起祥亲自参与了陕北说书的创作,为陕北说书在建国前后空前繁荣作出了卓绝的贡献,他的新书给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在韩起祥以后,虽也不乏陕北说书的新作品,但都难有较大的成果,究其原因是陕北说书缺少自己的创作人员和队伍,仅靠爱好者的业余奉献,由于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很难创作出具有高水平的作品,所以,为了陕北说书的振兴和发展,我们应该下大力气培养一批自己的创作人才,使之能经常不断地为陕北说书创作出大量有份量的作品来。只有在量上有了保证,才可能在质上求得突破,才能使陕北说书常演常新,常盛不衰。

      陕北说书的表演,看似简单,但实际不易,因为它只能仅仅依靠演员的说和唱以及最简单的音乐伴奏就要把观众吸引住,打动了。而无法象其它表演艺术那样除有众多角色演员相互配戏外还有服装、道具、布景以及庞大的乐队来辅助和陪衬。所以陕北说书对演员的要求就显得更高。而我们现在的说书演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基础学习和培训。这就使得我们现在的演出基本上停留在给观众交待一个完整的剧本内容,而不是进行再度创作。演员的水平高低,是能否保证一门表演艺术生命之树常青的关键所在。为了使陕北说书始终能保持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演员队伍,就应该舍得在物质上和精力上有大的投入。有计划地选送一些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演员到专业学校进行培训和进修。只有经常不断地给演员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陕北说书的发展充满动力。

      四、陕北说书要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最密切的联系,始终以为基层群众演出为宗旨,是陕北说书获得更大发展的主要方向。

      陕北说书原本是一种地摊艺术,它是供劳累了一天的群众还不曾拍打去衣服上的尘土、擦去脸上的汗水,围着说书人席地而坐,听上一段故事、笑话,以及动人的传说,于是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烦恼,恢复了体力,全身心得以放松,怀着对未来更美好的憧憬,第二天又劲头倍增地投入到新的劳动和生活之中去。然而我们今天的说书演出中,许多人看不起这种最基本的演出环境和场所,认为它太土、太俗,太没有氛围。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观点。严格地说起来,陕北说书并不适合舞台演出,偌大一个舞台上,一个或数个演员表演幅度很小的演唱会使舞台显得空荡和冷清,再加上观众又离得较远,极不易和演员多演出情景产生共鸣。而那种地摊式的演出才是陕北说书表演的最佳场所。所以我们应该屏弃这种看不起为最基层劳动人民演出的错误观念,最大限度地多下乡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进行演出陕北说书才会在赢得更多的基层观众的同时,赢得自身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说陕北说书就登不得大雅之堂,从近几年的实际演出情况来看,无论是县、市级的晚会舞台还是省、中央级的电视演播大厅,陕北说书都有不俗的表现,给了许多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说明陕北说书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能“下得厨房”而且能“上得庭堂”,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遇,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各种手段,让全国人民,甚至国外观众认识陕北说书,熟悉陕北说书,让陕北说书这种艺术为两个文明建设,为西部大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继承和发展陕北说书这门优秀、古老的文化艺术,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守土有责”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需要,希望大家都来关心和扶持陕北说书的发展,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陕北说书给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精美的精神食粮。
    秦好玲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