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凤翔民俗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 戏剧改革与振兴秦腔
  • 安塞发现宋代秧歌画像砖
  • 拿什么拯救你 濒危的民间艺术(图)
  • 华县皮影有了珍藏版
  • 戏曲与书法
  • 凤翔泥塑现状带来的思考
  • 西部写真线猴戏
  • 高亢激昂吼秦腔(图)
  • 探访民间女娲的杰作——面花文化(图)
  • 最新热门    
     
    武陵塬上的蛟龙舞

    用。蛟龙转鼓是集体乐舞艺术,一般由15到50人组成;七锣、七鼓、十四铙钹、二马号,人员也可以增加到百人。表演时个个头饰金冠,身穿宫廷古装,足蹬黑靴脸戴面具,雄姿英发异彩纷呈,鼓队前有指挥者。蛟龙转鼓在表演上分“坐鼓”和“转鼓”。表演“坐鼓”时,鼓行前排,锣插其间,铙钹置后,号手两边,鼓只敲不转。表演“转鼓”时就涉及到变形场面。鼓在空地中围成一个大圆圈或几个小圆圈,指挥居中,号手两侧,在转的过程中两鼓槌在空中高举一击,铙钹呈弧形或围大圈之外。号一般是开始奏鸣的引子。蛟龙转鼓击鼓者是主要表演者,在转鼓时跳的矫舞步可谓舞步一绝,如果跳不好有可能摔倒。根据不同的表演方式鼓队形有“梅花形”、“一字阵”、“月牙形”、“五角星”等。蛟龙转鼓队伍整齐,声音铿锵,舞姿优美,节奏复杂,犹如波浪汹涌澎湃。共分为三个乐章:首先长号引鸣,好似龙吟虎啸,随后锣鼓铙钹击奏,犹如蛟龙从水中慢慢露出头来,音乐徐徐奏响,称为“蛟龙探头”;接着表演者以舞蹈动作敲的铙钹好像飞雪漫舞,鼓点仿佛骤风急落,随着腾跃旋转,整个乐舞宛如一条蛟龙在翻腾,故名“蛟龙翻背”;续而乐舞在叮叮咚咚、铿铿锵锵得快节奏中随着马号的长啸结束,故称为“蛟龙摆尾”或“蛟龙入宫”。整个乐舞的演奏可以连续反复交替表演。其鼓点有“风搅雪”“长流水”“十样景”,舞蹈动作主要有平击鼓、高跳击鼓、鲤鱼翻身、凤凰单翅等。蛟龙转鼓除具有鼓舞表演特点外主要突出在‘跳’和‘转’上,如有关研究人员所说的:“人绕鼓转鼓绕铙转”。其跳的动作分为异地跳和原地跳,其转可分为自转和公转。

        蛟龙转鼓没有脚本乐谱,它全部保留在群众的记忆中,舞蹈、曲牌、鼓点、表演技法全靠艺人非凡的记忆和口传心授流传下来,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蛟龙转鼓正因为走进了人民群众被社会大众所承认与青睐,所以在百余年来仍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逢年过节,驻足王村一带村畔,常会听见鼓声雷动、看到人声鼎沸的一派热闹景象。因此,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咸阳市文化局就命名王村镇的大王村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
    梁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