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户县《龙狮鼓舞》首获国家级群众艺术最高奖
  • 西安鼓乐何时走出尴尬
  • 走出黄土地的安塞民间艺术
  • “一乡一品”会不会让民间艺术“变味”
  • 安塞民间艺术的守望者
  • 是打造品牌还是发展产业
  • 将生命融入剪纸艺术的陕北婆姨
  • 专家寄予民间艺术殷切希望关爱支持民间鼓乐艺术
  • 复苏了的“古代交响乐”——西安鼓乐(图)
  • 情系黄土高原的音乐家 ——记民间音乐家马政川
  • 最新热门    
     
    千姿百态剪下生

    幸福、和睦,所以“福寿”(蝙蝠、佛手图案)、“鱼儿翻莲”、“鱼儿变娃”等都是窗花里常见的图案,农村的民间社火也常在窗格上出现。每个村里都有那么几个巧手,她们不用图样,拿起纸片信手剪来,便成为栩栩如生的窗花。看戏回来,剪戏曲人物;下地回来,剪劳动场面;家里饲养的鸡、猪、牛、羊,种植的各种花卉以及日常用品看上几眼,便在剪下变成了精美的窗花,看见别人的好花样就要回来,一幅一幅地沓到白纸上,然后放到油灯焰上慢慢地薰成底稿,以便下年使用。许多妇女都有自己的花样夹,有的保存了数百种。可惜经过“文革”浩劫,如今那些传统的窗花样稿已经很难找到了。

        改革的春风给农村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窗花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也重新在农家的窗格上怒放,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了青春,而且晋京赴省参展,为合阳人争得了荣誉。

        甘井镇的雷引莲老人是合阳剪纸能手中的佼佼者。她从小酷爱剪纸,直到近八十高龄仍手不离剪刀。逢年过节,巷院中的红白喜事,糊顶棚,裱炕围,敬土地,迎灶神,只要是需要剪纸的地方,都少不了老人的作品。老人这一辈子,谁也说不清她到底剪了多少幅剪纸。在老人的剪刀下,铰出了农家的日常生活,铰出了庄稼人的希望和企盼,显示了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的聪明和智慧。老人以自己良好的天赋和过人的艺术才华为黄土地涂抹上了亮丽的色彩。

        雷引莲老人虽然不识字,但在进行艺术创造的时候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随心所欲,信手剪来,自由自在地在艺术的天空中翱翔。“凤打牡丹”、“松鼠葡萄”(民间俗称“崖老鼠拖葡萄”)、“莲里生子”这些传统的民间剪纸题材在她的手中千变万化,构图巧妙,令人耳目一新。虎为百兽之王,在它的额际出现一个“王”字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在雷引莲老人剪的猪头上竟然也有一个“王”字,这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仔细一想,却也尽在情理之中。猪为六畜之首,在农家人的心目中,猪既可积肥又可赚钱,其位置自然比那极难见到的虎大王重要多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此例再次证明了这一真理。老人剪的人物生动传神,“嫦娥奔月”中的嫦娥怀里抱着玉兔,身旁是云朵,给人以飞升之感;“白毛女”似从深山中奔出,呐喊着“我不死,我要活”;“拾玉镯”中处在同一场景中的三个人物心理各不相同,傅朋的惊喜,孙玉姣的羞涩,刘媒婆的胸有成竹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人物的衣服、摆设的器具,还是莲台、渡船之类,她都巧妙地套铰进各种花卉图案,增加了美感。在“安安送米”中,老人在房檐上剪出一只经过夸张的喜鹊,体现了民间常说的“喜鹊房檐叫,必有喜事到”,烘托了安安的母亲见到儿子时的欣喜心情。所有这些匠心独运之处都让人反复咀嚼,回味不已。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甘井文化站以老人的剪纸作品办成的专题版面既能让省、地乃至中央来的专家们驻足良久,称赞不已,亦能叫普通群众啧啧称奇,佩服之至,因为这是真正扎根于黄土地上的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遗憾的是,雷引莲老人的剪纸作品作为实用品在生活中应用得太多(这一点当然无可非议),而作为艺术品被收藏下来的太少,特别是神帘子、冥器装饰均付之阙如。甘井文化站从自己的藏品中和老人的儿女保留下来的剪纸中选出一部分精品辑印成册,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情,老人地下有知,亦当含笑九泉。作为后来人,我们应该珍惜老人留下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也相信,有巍巍梁山的赐予和滔滔金水的滋润,文化底蕴深厚的合阳大地上一定会出现更多的象雷引莲老人这样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用自己的双手营造出一个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大好局面。 


    史耀增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