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凤翔三绝”绝在哪
  • 二月二 龙抬头
  • 别让艺术珍品失传而空留遗憾
  • 巧手剪出精美人物 六旬老工人剪出封神演义人物谱(图)
  • 民间收藏的魅力
  • 陕西村留学生农家赏鼓乐 (图)
  • 民间乐手走上高校讲台 继承传统演出典雅(图)
  • 2004陕西文化记录
  • 乾县抢救性保护民间艺术蛟龙转鼓
  • 传统民间艺术保护进行时(图)
  • 最新热门    
     
    巧手剪出新天地——探访陕西民间剪纸培训班

    责教学的陈山桥和李红军都曾长年在县文化馆工作过。他们系统地学过剪纸理论,也经常去各地的老艺人那里“取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次授课,就是把以前从老艺人那里学到的东西,再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针对学员们普遍欠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以及技法的单一性,课堂采取了边讲边操练的方式。很多学员通过讲解才明白了自己剪过无数次的图案纹样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比如莲花和鱼,最早是暗喻男性和女性,后来才演变到喻示“连年有鱼”;桂花喻示吉祥富贵;大葱喻示聪明伶俐……理解了不同符号的含义,才能恰如其分地构建一些大型作品,剪出来的作品也才更加耐人寻味。通过培训,不少人的剪纸技巧也得到加强:一些原先只会单剪的人学会了折剪。作品图案更加丰富,造型也更加美观大方。

        (二)

        27岁的池梦凡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是培训班里受益最多的一位。“我学剪纸有10多年了,十几年来,我就像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胡乱的转悠,也像在黑暗之中潜行,一切都是混乱的,无头绪的。我就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一直的剪啊剪的。虽然作品不少、也广受好评,但总感觉好像缺了什么似的。我特别开心能参加这次培训,它就像沙漠之中的绿洲,黑暗之中的灯光,让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她边说边给记者展示她参加培训之前和目前的作品。如今的她可以把每幅作品的喻意讲解的头头是道。“我的理想,就是要成为数一数二的剪纸大师。”看着她兴奋而又充满自信的神情,记者也由衷地为她而感到高兴。

        作为池梦凡的同龄人,樊晓梅则更为成功一些。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去年还在日本首次举办了个人剪纸作品展。按理说,她应该不再需要这种基础的培训了,然而她却说:“每一次参加培训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对剪纸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艺术是博大的,对艺术的追求也是无止尽的。我举办了一次个人的剪纸展览,比较成功。但在后来的创作中,我觉的自己以前的积累在不断减少,好像有那种被抽空了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接受培训很有必要,可以为我的创作增加新的活力。”

        如果说樊晓梅是成功地跨出国门的艺人,那么乔桂莲就是活跃在国内的“剪刀手”。40岁出头的她近年来也开始小有名气。“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剪纸,有时候可以为了剪出一件作品而不吃饭、不睡觉。但婆媳相传、母女相传的传统的剪纸继承在现代社会再也找不到了,参加培训让我对剪纸各个符号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我丈夫也支持我的事业,分担了不少家务,这是让我备感欣慰的地方。我的剪纸销路还不错,今年贸洽会上又卖了3000多块。”乔桂莲颇为得意地说。

        (三)

        这一张张洋溢着-、满载着梦想的脸庞,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陕西剪纸艺术将由此得以广泛传承。“这个培训班,未必诞生不了几个剪纸的大师级人物,而这些大师,必将对陕西剪纸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艺术馆许副馆长充满信心地说道。是啊,民间艺术的传承主要在于人的传承,有了这一坚实基础,陕西的剪纸艺术,必将由此而大展丰姿。
    杨小玲  李向红  刘晓丽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